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钢琴伴奏
龙源期刊网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钢琴伴奏作者:李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4期摘要: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创作的带有高度艺术价值的独奏唱,它的钢琴伴奏与即兴伴奏或共性化、一般化伴奏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追求。艺术歌曲的伴奏要求钢琴伴奏者与声乐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声乐与钢琴两者缺一不可。而中国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正确理解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审美功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它的内涵,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表现及欣赏水平。关键词:艺术歌曲;伴奏织体;内容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22-01艺术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有其独具的审美特征、形式结构特点和注重表现的音乐风格。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从一开始就具有既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又注意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特点。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与中国诗歌、文学、中国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现代创作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必须写的十分讲究,因为它的作用绝对不仅属于一种伴奏形式,这必须与歌唱部分一样要做出符合艺术内容的表现。一、《祖国慈祥的母亲》歌曲内容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以肖友梅、黄自、青主等人为先驱。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洋和声技法和作曲法的运用,更能感受到鲜明的中国气质。《祖国慈祥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一首,下面对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加以解析。(一)作品背景歌曲是一首中国艺术歌曲。这首歌曲用凝练的笔触、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陆在易(1943——)作曲家。浙江余姚人。195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学习钢琴、作曲。1988年任艺术指导,并被选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上海歌声》主编。主要作品有《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声合唱与乐队而作》、《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乐队而作》、合唱曲《雨后彩虹》、管弦乐《睡莲》、《南国抒怀》、《夜龙源期刊网林酣舞》及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彩云与鲜花》等。它的作品旋律清新、流畅,富有新意,和声新颖,配器精致。他的伴奏构思和声乐旋律是同步的,这使他的作品和伴奏更是紧密结合。(二)曲式结构此曲是G自然大调。全曲由两个乐段加曲尾构成,第一乐段由四乐句构成,以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为主,曲调流畅地在中低音区进行,似诵似唱地叙说对祖国的深切挚爱。第二乐段开始处音调大跳到全曲高潮,然后曲调逐渐下降,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赞美颂扬,曲尾的衬腔,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深情。(三)感情激调这首歌曲用凝练的笔触、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该曲具有抒情歌曲的典型特点,节奏(节拍)、速度舒缓而平稳。旋律方面起伏多变而动听,既抒展、宽广又富于歌唱性。力度强弱变化的幅度逐渐加强,由第一段的弱慢慢地进入第一段末的中强,最终在第二段中达到最强点,力度逐渐增强,激动之情迸发而出。全曲表情深细、感染力强、刚柔并济。在技巧的运用上细致、灵活。二、《祖国慈祥的母亲》伴奏织体的运用及弹奏要点《祖国慈祥的母亲》的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节奏衬托的作用,而是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主要运用了和声性伴奏的织体采用带旋律及不带旋律交替的伴奏处理。呈示段是不带旋律的分解伴奏织体,高潮段带旋律的半分解和弦伴奏织体。结尾段落是不带旋律的分解伴奏织体。强调的是左手伴奏音型采用的三连音的节奏型,表现出了内心激动的音乐形象。(一)织体的运用《祖国慈祥的母亲》伴奏音型的选择简约而丰富,其运用类型并不复杂,却包含有丰富而有序的变化,这种伴奏音型布局合理、自然巧妙,充分地与歌曲情绪结合,恰当地烘托陪衬了歌唱。前奏由带低音和弦式织体烘托出全曲基本情绪。呈示段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伴奏织体选择不带旋律的低音和弦分解琶音,削弱了旋律,琶音的连续使用更加注重于意境的烘托,最后一小节采用和弦分解八度上行将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高潮选用带低音的和弦分解琶音,低音采用和弦转位加强低音的层次和逻辑,和弦的琶音柔和了柱式和弦的刚劲,感觉节奏松弛、平稳,具有烘托背景的作用。结尾处左手将和弦分解为单音进行,通过流动的分散和弦音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渲染内心不可抑制的澎湃和激动。伴奏音区的升高以及和弦内部的丰富更加富有铿锵坚定的感觉。左手的柔和与右手的刚劲相互交织,情绪高涨而又细腻。这种恰到好处的处理,使得乐曲情感刚柔并济。织体简单清新,这种恰到好处的运用让情绪流露自然细腻。结尾处运用渐慢将内心的强烈感情增长。龙源期刊网(二)乐谱弹奏要点1.在旋律部分,曲作者采用乐段重复的发展手法,体现歌词的起承关系。按照中国古代诗词的结构,多为“起、承、转、合”四部分,然而这首歌词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在旋律上,曲作者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通过节拍改变、伴奏织体的改变为旋律进入高潮做铺垫。虽然歌词没有“转”作为桥梁,让人觉得似乎有结构上的缺失,但是乐段同头变尾的歌曲创作手法很巧妙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在乐曲的映衬下,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纵观全曲是一个两段体的曲目,外加一个总结性,袅袅的结尾,从大方向看两段体的声乐曲目的演唱风格总体上要突出前半部分的叙述性,和后半部分的歌颂性,第一大段与第二段在一般的两段体曲目中的感情对比都是较强烈的,在处理一般的两段体艺术歌曲中都要注意第一段的回忆性与第二段的现实性的对比,此曲也不例外,但此曲的艺术性较平和,故而两段歌词均无太明鲜的对比交待。2.第一段的演唱部分为三个阶段,需要思考掌握前两句歌词:“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两句歌词内容相同而旋律的不同造就了第一部分前两句在唱法感情处理上的不相同。前一句较叙述性的表现,旋律体现在级进的感情上,交待向上的感情基础。带动了这种感情基调。逐步的上升慢慢带动歌者的情绪。进入第二句歌词:同样的歌词放在了不同的旋律当中就有了不同的感觉。此句则有感情回落,深深在内心咏叹稳定的感觉。此句的旋律性为回落下降感,但在感情上没有渲泄更没有放弃,更多的是一种深沉,责任。将思绪沉淀下来而为高潮出现做准备,以为形成叙述性与歌颂性的明鲜对比而设下伏笔。3.高潮的推进.这是一个级进的感情准备过程,在进入高潮时有一个明鲜的推进旋律发展小间奏,采用了音的叠加(或者有时大部分伴奏采用正反向八度推进的效果更佳)。在这个小间奏弹奏的同时歌者在贮备感情,等待那一触即发的激动,但此时是弹奏中的技术难点,反向半音阶的弹奏,注意指法的合理运用,反复拿出来单独练习。同时要做渐强的表情处理。需注意的是在小间奏推进过程中歌者的感情要随着旋律的级进性的特点在内心贮备感情,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使自己的情感在这时跑掉,一气呵成,不然的话很难带动演唱者完成好此曲的高潮,此句力度标记为强处理,不要拼尽全力的去一味的求强,要在稳中求强,才能将高潮部分演释的有刃有余。三、结语经过多年的钢琴伴奏教学中,体会出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结合的美妙,以《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通过解析歌曲,试图加深读者了解中国艺术歌曲歌词内涵与音乐元素的完美契合,体会到两者和谐地共融共存向我们所展示的和谐之音。由此我们也看到,钢琴伴奏完美契合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能够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词曲、伴奏之间完美契合关系的了解。龙源期刊网参考文献:[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6月.[2]于苏贤编著.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2月.
本文标题: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钢琴伴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3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