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龙源期刊网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作者:张复初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信息化技术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模式及手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方式。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选择性有所提高,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积极的信息化学习氛围和完善的信息化学习支持体系,并结合信息化学习条件调整教学任务,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关键词】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变革学习方式是一种通过长期练习而形成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它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同时也依赖于外界力量的引导与监督。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需求和学习条件都有了显著的改变。但不少学生对新旧学习方式之间的衔接、群体学习方式内部的合作以及终身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技术的影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变革成了重要的课题。一、信息化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变为新式的多向传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随着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不断提高,学生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接收和发布信息,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教学交流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在信息化条件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实现了不同媒介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可以突破传统课堂和教材教辅的局限,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随时随地登陆各类电子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这使得学生对知识获取渠道和方式有了明显的增长,能更便捷地筛选和整合各类信息。(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破了权威化、单一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学生不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以往的“被动式”,其学龙源期刊网习参与显得更为主动化,能够更自主地融入到学习之中,成为学习信息的主动生产者、传播者,有利于信息化学习效率的提高。(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方式的主体性、选择性、自主性有所提高后,其创造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挥。在信息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个人空间和平台,如博客、微博等,并在个人空间平台上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自主发布自己对学习、时事等的看法。这将凸显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方式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提供重要保障。二、信息化技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需求(一)新旧学习方式之间的衔接需求新旧学习方式的衔接一直是教学引导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环境改变时需要调整学习方式,而这一环境的改变不仅包括学生的年级上升和知识积累,也包括学习条件的改变。在信息化的学习条件下,学生搜索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本和教师口授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工具,在各个平台上搜索学习资源,解答学习难题。可见,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已经逐步突破课堂学习,渗透到学生的整一个生活之中。但不少学生对其新旧学习方式的变革缺乏重视和认知,导致学习方式落后,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学习需求,有待教师的引导。(二)群体学习方式内部的合作需求在现代化的信息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学习更为强调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学习方式的群体性与交互性更为显著。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尤其是课后小组的分工合作活动中,可以借助大众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进行信息互动,形成互动性的学习沟通渠道。面对这些便捷化的学习渠道,学生需要进一步调整群体内部的学习方式,建立良好的学习合作和学习竞争关系,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三)终身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一个长远的、终身的过程,教师无法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进行引导。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更新速度迅猛,学生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从外界获取学习信息,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变革,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性、终身性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掌握学习自主权,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三、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引导龙源期刊网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应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新旧学习方式之间的衔接,并形成群体化、终身化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一)建立积极的信息化学习氛围建设良好的学习“软”环境是引导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并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从这三个方面建立积极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一是结合学情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并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信息基础。二是建立具有多元性的教学模式,并尊重学习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在信息条件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师讲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搜索,提高对数字化信息的利用程度。尤其是在学习资源的搜索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遇到学习问题就问教师、翻书本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向信息化搜索,例如,在知乎、百度知道等平台上提问,与网友进行知识交流和探讨等。这将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更深入到学习活动中,形成符合自身学习习惯的学习方式。三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信息化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交流而忽视现实交流,导致群体人际关系淡化,不利于学习方式的良性转变。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合作交流的频率和深度,为群体学习方式内部的合作奠定基础。(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学习支持体系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有所不同,对待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因而,他们在转变学习方式时容易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教师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学习支持体系,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支持。学校和教师在这一支持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字化信息的辨别、筛选和整合能力,避免支持体系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帮助和引导,尤其是避免教师对学生指导过少或控制太多等情况的出现。教师可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以解答疑惑、评价学习进度、给予学习点拨等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习惯和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三)结合信息化学习条件调整教学任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与环境进行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将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逐步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知识,所谓的新知识实际就是知识结构的重组。而这个重组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在新旧学习方式衔接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信息化学习条件下的趋势。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习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教学目标等,设计具有价值性的信息化学习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细化,引导学生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应该加以鼓励和支持,在各年级、各学科中组织教学任务设计小组,结合信息化教学条件对教学任务进行系统的调整,引导学生更好地转变学习方式。龙源期刊网总的来说,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需掌握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善于各类信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积极的信息化学习氛围和完善的信息化学习支持体系,并结合信息化学习条件调整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形成具有高度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和选择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参考文献:[1]李本友,李红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途径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2(02).[2]孙唯,董双威.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3]杨茜.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实施[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3).
本文标题: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4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