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1年中考复习名著阅读
12011年中考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名著导读【考点聚焦】文学名著导读是中考语文的一种常考题型。它不同于文学常识,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名家名篇阅读。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考点: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文学名著导读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阅读状态,其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应试对策】1、每一部作品从作者、体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几方面整理复习。2、重要的小说翻翻原著,选取一些精彩的情节读一读(或课本中原著节选文字),或读一读原著前面的序言,侧重熟悉小说中精彩片段和语言风格。3、参考阅读一些评论性的文章,自己就每部名著写一段感悟性的文字,注意表达技巧,用一些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要点梳理】1、《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见七上课本)【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主要情节】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1)三大主题:歌颂母爱与童真;歌颂和崇拜大自然;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感悟。(“哲理诗”)两大艺术特色: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2)名段列举:如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②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③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写作特色】简练,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点评】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童年》(原苏联高尔基)——在苦难中长大(见七下课本)【作者】高尔基【国别】前苏联【主要情节】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五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1)小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2)主要内容:描写的是阿廖沙(高尔基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阿廖沙四岁时,父亲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内心有着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与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小说是以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给一幕幕悲剧的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浪漫的色彩,读起来使人悲哀但又不过于的沉重,在悲剧的氛围里感受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主要人物性格】阿廖沙: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能辨别好坏,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的影响和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度过自己的童年。他能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善良、懂事能干和充满爱心的人。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2外祖母:阿廖沙最知心的人、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宽厚忍让、对生活的美好本质有信心,对周围的人放射着明亮的光辉。【写作特色】基调严肃、低沉。以童年之心再现市民庸俗生活的庸俗、苦难,小说具有异常强烈的感染力,能使任何一个经过苦难的仁慈心灵唏嘘不止。不算长的篇幅内,出场人物众多,却大都个性鲜明。【点评】整个作品虽然写的是痛苦的过去,却洋溢着明快的乐观主义精神。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原苏联)——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见八上课本)【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别】苏联【主要情节】1.保尔的爱情故事。2站场上的搏杀3工地上的磨练4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主要人物性格】保尔·柯察金:1.刚毅坚强,有着非凡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毅力。2.平凡中见伟大,在烈火中成长起来的钢铁战士。朱赫来:沉着干练,富有组织能力,长期做地下工作。冬妮亚:对劳动群众有同情和同等对待,但对生活更向往安逸。(1)人物形象: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其后又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挑战,伤病夺走了他的健康,他身体残疾、双目失明,但他仍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困难,以顽强地毅力写作,拿起笔以另一种方式实践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值得人敬佩。(2)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写作特色】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里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点评】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的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4、《朝花夕拾》(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见八上课本)【作者】鲁迅【国别】中国【主要情节】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1)主要篇目(十篇):《猫·狗·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鲁迅执着于生活,洞察人情世故,见解卓异。如《二十四孝图》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孝道。《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感受,表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结尾画龙点睛,含蓄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他的爽直公正受人欢迎,对打着“公理”“正义”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主要人物性格】”3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对弱国学生的关心,没有民族偏见认真求实、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特点。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肯随波逐流,不肯趋炎附阿长: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淳朴、善良而又迷信为孩子操心。【写作特色】“闲”。指题材“漫无边际”(10篇文章是各种不同的题材),更是指行文上的兴之所至的随意性。【点评】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5、《骆驼祥子》(老舍)——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见八上课本)【作者】老舍【国别】中国【主要情节】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主要人物性格】(1)人物形象: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如同骆驼。他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然而现实无情,他的愿望最终破灭。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祥子最终变成麻木、狡猾、潦倒、自暴自弃的人。通过祥子的变化,批判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人物还有虎妞、小福子、刘四等。虎妞:1.具有浓重的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他利用经济优势控制祥子,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对祥子的精神崩溃起到了催化作用。2.虎妞的性格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小福子: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形象。美丽、年轻、要强、勤俭。刘四爷:残忍霸道、丧失人性的剥削者形象,视金钱超过女儿,不关心女儿的幸福。【写作特色】一是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北平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二是对人物的心理细腻深入的刻画。三、肖象描写细致。【点评】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6、《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八下课本)(1)主要内容:《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4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②《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一年后他们分手,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③《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作品《塞瓦斯托波尔纪事》。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2)综合评价:忧患造就了伟大。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迎,他的困难几乎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被迫为教皇服务,他的每一项工程遭到小人的嫉妒和仇恨;托尔斯泰被教皇宣布为“邪教徒和
本文标题:2011年中考复习名著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4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