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计划、产业调节法律制度
计划、产业调节法律制度•一、计划法律制度•(一)概述•1、计划:•广义: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的部署与安排•狭义:国家通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和组织实施中长期计划方案来诱导经济运行,调控经济发展•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其基本性质是指导性的。计划仅是对市场的宏观反映和总体指导,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特征。至于在不属于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非正常情况下政府采取的某种替代市场资源配置的计划,也只是对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的补充或权宜之计,并不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基本性质。•内容:A、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B、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计划指标;C、宏观经济政策•2、计划法•定义:调整计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计划关系:计划主体在计划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计划主体:审批主体、管理主体、实施主体•A、间接计划关系:国家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引导计划执行主体的经济活动所发生的计划关系•B、直接计划关系:计划主体因完成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而产生的计划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间接性计划关系•3、我国计划法的立法模式:•结合式:单独的计划法,同时在经济法、行政法中规定一些具体的计划问题•思考:为什么在我国选择结合式的计划法立法模式?•4、计划的分类•(1)依据计划的目标是否量化,分为指标性计划和政策性计划•(2)按计划的内容可以分为: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计划•(3)按计划的期限进行划分:•A、长期计划:10年以上的纲领性计划,是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的任务和目标的总体规划•B、中期计划:一般是5年计划,是长期计划的实施性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形式•C、短期计划:一般是年度计划,是落实中期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注: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计划制定的法律调整•1、计划制定:计划编制机构根据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式及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涉及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重要任务、具体措施等进行预测、论证、编制、审议等行为•2、计划编制机构及其职责•A、全国性的计划:由国务院编制和管理,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的具体工作•B、全国性的行业计划:由国务院各部门负责编制•C、地方性的计划:由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管理,同级人民政府的计划委员会负责具体编制工作•注:国家发改委的性质: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主要职责:•3、计划的制定程序•A、确定计划的初步方案•B、编制计划草案•C、审议通过计划•(三)计划实施的法律调整•1、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A、信息引导•B、与计划相互配合的金融、财政政策•C、政策性投融资•D、把国家订货、国家储备、国家投放作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物质手段•2、计划实施过程的调整(特定条件下方可调整)•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一)概述•1、产业调节: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目的: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增进市场机制的效果,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促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A、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B、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问题•C、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2、产业调节法的调整对象•A、产业结构关系B、产业组织关系•C、产业技术关系D、其他相关的社会关系•3、产业调节法的特征•A、综合性:调整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B、指导性:属于宏观调控法中的上位法,产业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就是协调规划、计划、财政、金融、价格、外贸等各项调控措施的过程•C、协调性:产业调节法成为协调市场调节机制与国家调节机制的重要法律•D、灵活性:产业机构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一定时期和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确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并使之法律化,通过立法形式突出不同的调整目标是产业调节法的又一特点•4、产业调节法的地位:具备经济法的性质,市必须建立起以产业调节法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法体系•(二)产业调节法的原则•1、优化产业结构原则•A、产业结构:各产业生产能力的配置构成方式,即国民经济整体的各产业部门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规模比例、发展水平、联系方式和布局状况•B、优化产业结构:按社会再生产要求的投入产出比例建立起来的各产业生产能力配置的构成方式,包括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节和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调节•C、产业结构对现代经济增长的意义•D、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节的理论依据:•2、依法合理调节原则•A、依法合理调节:要求被赋予产业结构调节权的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错综复杂的产业结构调节关系的实际需要,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正确决策,合理使用•各种调节手段,促使产业结构符合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两层含义:一是依法调节,强化对权力的法律约束;二是合理调节,指产业结构调节权的行使应当力求客观、适度、符合理性的要求•B、依法合理调节的必要性:产业机构关系的本质要求;正确实施产业调节权的保证•3、效率原则:•A、效率:在产业调节法的制定和贯彻实施过程中,应讲究效率,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发挥降低交易成本和规避资源配置风险的一般作用•B、效率原则的理由:反映了产业结构关系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产业调节法的根本价值取向•4、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三)产业调节法的基本制度•1、产业结构调节•产业结构调节是促进产业之间资源合理分配的法律制度•A、整体产业机构规划制度•B、保护、扶持战略产业制度•C、调整、援助衰退产业制度•D、其他相关制度:能源结构调整、区域开发、环境保护•2、产业组织调节•产业组织调节主要解决各个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问题•A、确保经济自由和资源最佳配置制度•B、补充市场机制的不足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制度•3、产业技术调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条件:资金能力、技术结构的高级化•产业技术法诉规定与产业结构转换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发展目标、途径、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产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法律制度•B、促进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投入的制度•C、基础性研究的资助与组织制度
本文标题:计划、产业调节法律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