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论商誉权的法律保护——从立法模式的角度分析
论商誉权的法律保护——从立法模式的角度分析作者:方南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钱矛锐商誉权法律属性争执之澄清-商场现代化2007,(6)商誉权的法律属性有人格权说、知识产权说和复合权说三大观点.知识产权是建立在公共产品上的受到诸多限制的非绝对化私权;商誉不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商誉权作为绝对的私权与知识产权有着本质区别.复合权说强调商誉权的无形财产权属性;通过与性质最相似的形象权比较可知,形象权仅保护人格形象因素的商业利用价值,而商誉权保护商业形象的人格区别和自我利用价值;复合权说夸大了商誉权的保护范围而存在理论缺陷.商誉权是一种特殊的人格权.2.期刊论文商誉权法律属性争议之澄清-特区经济2007,226(11)商誉权的法律属性有知识产权说、复合权说和人格权说三大观点.知识产权是建立在公共产品上的非绝对化私权;商誉不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商誉权作为绝对的私权与知识产权有着本质区别.复合权说强调商誉权的无形财产权属性,而通过与性质最相似的形象权比较可知,复合权说夸大了商誉权的保护范围而存在理论缺陷.商誉权是一种特殊的人格权.3.学位论文唐煜博论商誉的法律保护2005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实质上是解决“知识”作为资源的归属问题,是一种激励和调节的利益机制。社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良好的商誉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可谓安身立命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商事主体的名誉有别于民事主体的名誉,其主要体现为经济利益,传统民法人格权制度在对商事主体的名誉的保护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司法实务中法官遇到此类案件也无所适从。因此,对商事主体名誉的保护,有的学者建议引进商誉的概念,按照商誉进行保护,以与一般的名誉相区别。本文拟对商誉的保护之完善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而完善商誉的法律保护的前提是明确商誉及商誉权的法律性质,这是给予其适当的法律保护的关键。本文以此为线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实践中的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指出对商誉进行明确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从商誉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商誉的法律性质、构成、表现形态(载体)和特征,对商誉与商标、商号加以了比较,提出了“商誉是一种具有财产权属性的信息体系,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这一观点。 第三部分分析了商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法律属性,认为将商誉权的法律属性界定为知识产权,符合国际上的通常做法,顺应商誉保护的发展趋势,合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论证的基础之上,论证了商誉法律保护的价值基础即确认商誉权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对商誉法律保护方式的进行了一般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誉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商誉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五部分指出了我国关于商誉保护的现状和立法缺陷,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商誉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第六部分是结语部分,强调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加强社会公众对商誉重要性的认识,呼吁有关机关确认商誉权的知识产权性质,加强对商誉的法律保护。4.期刊论文佟桂玲.TONGGui-ling浅析商誉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商誉权作为商誉主体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属于知识产权.商誉权作为知识产权,具有客体非物质性的本质特征.制定民法典时,应在知识产权章节中,增加商誉权保护的内容.5.期刊论文陈慧娟.ChenHui-Juan论企业商誉权保护模式的选择-特区经济2008,(1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权侵权案件逐渐增多,企业商誉权保护备受关注.文章分析了商誉权客体的无形财产性特点,指出商誉权的知识产权属性;从理论基础、立法目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商誉权保护的缺陷,在评析各国商誉权保护模式基础上提出应在民事基本法中确立商誉权的法律地位并制定单行商誉法,以实现商誉权的直接保护模式.6.期刊论文郑新建.王茜.ZHENGXinjian.WANGXi商业特许经营的知识产权法分析——商业特许经营之知识产权价值功能发现-知识产权2010,20(1)商业特许经营许可他人使用包括商标、商业名称、店徽、经营模式、实用新型、著作权、技术秘密权或专利权在内的一整套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其实质是对知识产权权利的复合授权使用,是对商誉知识产权的经营.商誉权许可使用应该尽早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这也是商业特许经营法律调整的必由之路.7.期刊论文冯心明.丘云卿.FENGXin-ming.QIUYun-qing商誉权法律属性的反思与重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商誉权不具有人格权属性,对其属性争议的根源在于误认为其具有人格、财产双重属性.商誉权的客体是商誉,商誉体现为社会公众对某一特定企业的综合评价,本质是反映企业等主体的结构性信息,是企业一系列智力活动的成果,属于创新性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的客体是创新性智力成果,本质上是信息,因而商誉权是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8.学位论文周炳勋论商誉权及其法律保护2009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商誉在商业活动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商誉权进行法律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文从商誉和商誉权的概念和特征、商誉权的法律属性、现阶段商誉权保护现状及不足对商誉权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商誉权保护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br 一、商誉和商誉权的基本理论。商誉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商誉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会计学和法学界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商誉进行了解读。本文通过分析商誉的各种不同观点,总结得出商誉的特性:商誉是由企业或个人所创造的;商誉总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商誉进行分类,总结出商誉最主要的几个外在表现形式。因为商誉的财产性等特征,由而引出商誉的保护,商誉权指商誉主体依法对其创造的商誉享有的专有权以及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对商誉权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得出商誉权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其符合知识产权的一般特征,并具有独特性:非地域性,非时间性等。br 二、我国法律对商誉权保护现状与不足。我国《刑法》、《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商誉权的保护有所涉及,但各自存在不足,并且三部法律有关商誉的立法不协调,对商誉权的法律保护则不够充分,且我国现行立法对商誉权的保护大致采取间接保护方式。此状况已无法适应时代对法制的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认真分析商誉权构成要件、表现形式并充分借鉴国外关于商誉权的立法实践完善我国商誉权法律保护之体系。br 三、我国商誉权法律保护制度之完善。在国外,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通过判例法的形式对商誉权进行保护,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通过侵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誉权进行保护,国际组织对保护商誉权也做出了示范规定,这些规定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商誉权法律保护:在相关法律中确认商誉权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完善商誉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侵害商誉权的法律责任;加强司法保护。9.期刊论文税兵商誉权探微-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6)商誉权概念的厘清、性质的辨析是建构商誉权制度之理论起点.从词源学上考察,商誉一词为会计学上的概念,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超额盈利能力.商誉权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利类型,但其不是知识产权,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权.由于大陆法系财产权二分法的局限性,商誉权只能游离于我国现有的民事权利体系之外.10.学位论文张涛商誉权及其法律保护研究2007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商誉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商誉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和特征、商誉权的确立、商誉权的法律属性、商誉权的内容等角度对商誉权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商誉权保护制度的研究提出完善商誉权保护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部分:一、商誉和商誉权的确立。商誉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商誉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经济学、会计学和法学界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商誉进行了解读。要正确理解商誉的含义就应当客观分析商誉的特征:商誉具有无形性,依附性,易受损害性,无期限性和营利性的特征。商誉是无形而客观存在的,需要通过载体来表现和发挥作用。商誉的主要载体有商号、商标、特有的产品包装、装潢、网络域名、店面设计和内部装潢以及工作服装等。把商誉利益确认为权利,确立商誉权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二、关于商誉权的法律属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人格权说、知识产权说、知识产权兼人格权说、商事人格权说等学说。在详细分析了这些学说之后笔者认为,虽然这些学说都有其合理成分,但是都没有真正揭示出商誉权的法律属性。笔者认为,商誉权是一种财产权,这种财产权具有主体依附性。商誉权作为一种财产权与作为人格权的名誉权有明显区别,不可混淆。商誉权的内容既包括商誉的维护权也包括商誉的使用权。三、商誉权法律保护制度研究。在国外,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通过判例法的形式对商誉权进行保护,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通过侵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誉权进行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保护商誉权也作出了示范规定,这些规定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商誉侵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侵权主体、主观过错、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侵害商誉权的行为主要包括编造、传播虚假事实、不恰当言论、无端指责、冒用商誉载体、淡化商誉载体等行为。四、我国商誉权法律保护的完善。目前我国关于保护商誉权也有一些法律规定,但是这些法律规定尚有不足和缺陷:都没有明确商誉权的概念,对商誉权的保护范围比较狭窄,侵害商誉权的行为所负法律责任不明确等。要完善商誉权保护的法律制度,首先应当从立法上明确商誉权概念的法律地位,其次要建立健全商誉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其三还要扩大商誉权的保护范围,其四要进一步明确侵害商誉权的法律责任。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46e1ac0-835f-4f79-80f3-9de90165e55e下载时间:2010年9月6日
本文标题:论商誉权的法律保护——从立法模式的角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