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1Definition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它提倡一种以人为本、以任务为动力、以任务为目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完成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2任务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换言之,这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也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Linguisticsitems),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3Background任务型教学法原本是英语交际教学的教学技巧之一。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将研究的中心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领域。他们认为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情景和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进程,较好地习得目的语。4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5Feez(1998:17)就任务法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焦点在过程上,而不在结果上。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彼此产生影响。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一项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任务的复杂性,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能否得到鼓励等。6任务是什么?7任务是什么?8任务vs练习任务vs练习目的语境过程结果9“任务”VS“练习”(1)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例如找工作需要填一些表格、听天气预报来决定第二天穿什么衣服、打电话来预定房间。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2)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而练习大多是单向的活动,如完成一项形式转化练习、许多由教师带领的问答活动等。10(3)任务具有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4)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根据火车和汽车的时刻表选择哪几班车能快捷地赶到某地开会。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11练习任务关注点形式意义情景无场景真实交际场景结果正确的形式任务的完成语言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错误即时修改延时修改练习VS任务12Approach:Theoryoflanguage关于语言本质的假想:1.语言主要是一种可以创造意义的工具。任务教学法重视意义在语言使用中的中心位置。2.语言的多种模型促进任务教学法的进程。任务教学法=结构模型+功能模型+交际模型(1)结构模型:确定语言的复杂度(2)功能模型:划分任务类型教育目标+社会目标人际目标+描述目标+决策目标(3)交际模型:人际活动+交际目标13Approach:Theoryoflanguage3.词汇单位在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词汇单位=词汇短语+句子主干+固定搭配在人际交际的过程中,大脑对语流的处理过程主要是是对词汇单元的加工处理过程。14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Approach:Theoryoflearning—教育学理论15Approach:Theoryoflearning—语言学理论1.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过程。Krashen: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Swain: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中的某些学生,多年之后,其语言能力仍然落后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还应该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成倍地增长。其他观点:“意义的交流”,把它作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基础。“意义的交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表达,因此可被看成是语言习得的刺激因素。162.围绕任务开展活动并获得成就是学习的动力。任务可以促进学习,其原因在于它要求学习者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任务往往范围明确且有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因此,学习者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搭档并且密切配合。无论学习者属于哪种性格,TBLT都能予以包容,予以鼓励,这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173.学习困难可以被克服,任务难度亦可调整。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和解决。设计任务时,应对认知过程和焦点形式加以权衡。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和学习某一语言方面,如果任务较为容易,那么就要特别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强调语法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任务较难,那么语言的流利性便是第一位的。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18Design:Objective目标设定:由学习者的特殊需要决定。Long&Crookes:任务的选择应视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且应对现状进行仔细分析。TBLT推崇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使学习者的学习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因此,TBLT目标明确,导向作用鲜明。设计任务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19Design:Syllabus传统大纲功能主题能力语言结构语篇类型词汇目标听、说、读、写20Design:SyllabusNanan对任务的分类:(1)真实性的交际任务观点:直接通过课堂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2)教学型的交际任务观点: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即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21常用大纲图表:列出课文的人物、情节、事物发展的顺序时间表:根据信息提示,绘制表格画图: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地图:描述位置互补阅读列举排序比较预测22Design:Typeoflearningandteachingactivity1.Pica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为五类:(1)拼板式任务(Jigsawtask)(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task)(3)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tasks)(4)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tasks)(5)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exchangetasks)232.Richards把任务分为八类:(1)单向或双向式(意见交换)(2)收敛式或发散式(几个共同目标)(3)合作式或竞争式(完成任务的方式)(4)一种或多种结果(5)具体语言或抽象语言(6)简单过程或复杂过程(7)简单语言或复杂语言(8)具有现实或非现实意义(现实生活/教学法意义)24Design:Learnerroles小组活动的参加者要求:适应对立与统一、合作与竞争的机制监控者要求:注意到语言的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冒险者与创新者要求:学习者要临场创造并理解信息。在操练时常需要重述、释义,必要时运用副语言手段辅助表达。要善于从语言或语境的线索中猜测词义。学习者应敢想敢做,不要因害怕错误而缩手缩脚,而不畏犯错,并从错误中发现不足,基本技能才能尽快得到提高。25Design:Teacherroles选择者要求:选择、改写并创造种类不同的任务,然后是指排列成教学顺序,以迎合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及语言水平。任务的选择由易到难,话题应多变,主题范围应宽泛。帮助者要求:学习者在承担新的任务时,教师不应冷眼旁观,而应作相应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话题导入,讲清任务要求,提供相关的单词或短语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意识提高的引导者要求:安排多种任务帮助学生意识到目的语的特征26任务改编者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困难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任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任务完成后以何种方式呈现结果最具直观性和展示性27Design:Theroleofinstructionalmaterials教具资源报纸—学生可翻阅英语报刊,确定几个栏目,然后选定其中几个有趣的栏目作为素材,还可利用娱乐版的周末娱乐计划作为素材电视—在看了新播放的电视英语教学片后,学生可列举其中的人物并对其做一番描述因特网—有条件的学校可发动学生到网上聊天室聊天,内容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28提出者:语言学家简·威利斯(JaneWillis)在“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步骤:S1:任务前(Pre-task)S2:任务环(Task-cycle)S3: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基本思想:让学习者先表达意义、交流信息,然后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把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语言意义回归到语言形式上,实现了参与、体验式教学。Procedure291.任务前(Pre-task)教师先讨论新的话题,引入任务即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及实施任务的步骤。教师可以先介绍本课的背景知识,包括对文章语言点和词汇的介绍,以及对本课主题的介绍。适当介绍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使用语言的障碍,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激发其学习语言的欲望,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储备。302.任务环(Task-cycle)(1)任务(task):学生结对或分组执行任务。教师在一旁协助,教师可以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活动,构成活动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报告(reporting):由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这种报告即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313.语言关键点(Languagefocus)(1)分析(analysis):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并分析其他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旨在使学生注意到自己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欠缺;(2)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运用的情景和联系,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语言操练。32案例分析:学生为什么上课迟到?S1:任务前引出话题→布置任务→每个学生总结迟到的原因S2:任务环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发表意见→同学补充→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迟到原因(板书)33S3:任务后学生分析报告情况,并分组进行操练让学生选择一个和本课的任务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Ex:怎样避免或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现象?34Relationshipsbetweenteachers&learners35Step1:知识讲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教师:讲解者、解释者、引导者学生:接受者、咨询者、质疑者S
本文标题:任务型教学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0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