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HP特征•HP致病机制、感染途径•HP检测方法•HP治疗指征•HP治疗方案HP特征•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长2.5~4.0μm,宽0.5~1.0μm。有动力。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HP特征•电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分裂时,两端均可见鞭毛。鞭毛长约为菌体1~1.5倍。粗约为30nm。每一鞭毛根部均可见一个圆球状根基伸入菌体顶端细胞壁内侧。鞭毛在运动中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抛锚作用。图示Hp的悬滴负染标本透射电镜照片(×48000)•寄居于人体胃部,聚集在胃壁的黏液层内,并且靠近胃黏膜层的部分,靠粘着素紧贴胃上皮表面吸收营养。也可在牙斑中找到它的踪影。•HP有抗酸抗蚀的特性,是人类已知的生物中,少数能活在强酸环境之下的细菌。它会分泌大量尿素脢(Urease)将尿素(Urea)转化为碱性的氨(或称亚摩尼亚/Ammonia)以中和胃酸,形成一层坚固的防护壁垒于菌体四周,以防胃酸的侵蚀,用来保护细菌不被胃酸杀死。HP致病机制、感染途径•传染途径•口对口的传染经由口腔吃下带有胃菌的食物而感染,然后再经由粪便传染给他人。此外,胃菌也喜欢寄居在口腔的牙斑上,一旦与患者的口腔接触后,即可能染患此症。人与人的接触家庭中有人感染此菌时,大部分的家庭成员也会受感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组织团体,感染率也较高,很有可能通过共用带菌餐具而传染。经手碰触或仪器接触等间接传染碰触到患者胃液、或因胃镜等检查仪器消毒不当时,皆会使人感染此菌。HP致病机制、感染途径•◆Hp感染•Hp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Hp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Hp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Hp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Hp与胃炎•HP通过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粘膜的慢性炎症。•Hp与消化性溃疡•一般认为:HP的毒力因素(vaca和caga等),宿主(遗传及机体状态)和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获得感染的年龄)的相互作用导致溃疡的最后结果。•十二指肠溃疡三种假说:•1、幽门螺杆菌-胃泌素-胃酸学说主要认为,HP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G、D细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使十二指肠的酸负荷增加。•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一般认为HP只能定植在胃上皮组织上,因而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便为HP在十二指肠定植提供了条件,HP感染导致十二指肠炎症,粘膜屏障造破坏,最终导致DU发生。•3、认为HP感染减少十二指肠碳酸氢根分泌,从而导致粘膜屏障削弱是DU发病的重要机制。•胃溃疡与HP主要认为HP感染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削弱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胃溃疡好发与非泌酸区侧,正反映胃酸对屏障受损的胃粘膜的侵蚀作用。
本文标题:幽门螺杆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1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