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1课西学东渐22课新文化运动2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1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林则徐二、体用之争:洋务派导言•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1).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对中国侵略;(2).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原版时局图)•原版本的《时局图》推断约为1898年的作品,一般认为作者是香港爱国志士——兴中会会员谢缵泰。漫画中并没有五名中国人图像,纯以各种动物表示各国,并附以注释解说:北方的熊,盘踞东三省和蒙古,是指俄国;英国被喻为犬,占有长江流域;盘踞中南半岛的蛤(即蛤蟆),往广东、广西、云南张手,譬喻法国;肠譬喻德国,占山东;太阳譬喻日本,太阳的光线伸延到台湾;最后一个是鹦(即鹰),盘踞菲律宾,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譬喻美国想和列强分一杯羹。•现在普遍流传的《时局图》是经后人加工改绘而成。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图中的熊、虎、蛙、鹰、太阳、三色旗分别代表沙皇俄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俄国在东北三省横行霸道,还把长城以北和新疆划为势力范围。英国盘踞在长江流域,把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还强租威海卫(老虎尾巴勾住威海卫)。法国占据中南半岛,两只前爪分别抓着云南和海南岛,寓示法国把云南、广东、广西划为势力范围,强租广州湾。日本占领了台湾岛,把福建划为势力范围。(图中太阳伸出一条线,缚住了台湾,并绑着福建。)老鹰叨着星条旗,从大洋彼岸飞过来分食。至于德国的代表物,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为肠子(德国人喜欢吃面包夹香肠,德国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认为香肠供应有保证了。)一说为蛇,紧紧缠住山东省。我以为应该是黑白红三色旗比较明确,因为当时德国国旗是黑白红三色旗,(与现在黑红黄不同)而且三色旗插在山东半岛,寓示德国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图上还有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图的正下方是一批牛头马面的牛鬼蛇神,正对着中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向中国。画面两边有“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八个大字,寓示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路人皆知。林则徐魏源比较项目人物林则徐魏源活动代表书籍主要观点影响主持禁烟,设译馆、翻译或编译外国书报编写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了解、研究世界情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公开号召“开眼看世界”,使介绍与研究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2、林则徐、魏源“放眼看世界”情况表3、对新思想的评价(特点和影响)(1)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2)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3)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积极消极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特点是维持封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1)介绍的知识以军事为主,也有介绍政治和经济,但不深入。(2)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特点1、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A、他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B、他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他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D、他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2、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CA二、体用之争1、背景:19CN60~90年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2、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清朝政局内忧外患(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西学广泛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否采纳运用西方的技术)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朝统治的目的冯桂芬(1809—1874),他曾任李鸿章的幕僚,为其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但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西学,多次建议改革,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等。最早表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①“体”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用”指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形式。【思路引导】②顽固派的立场是“中体中用”,洋洋务派的立场是“中体西用”,早早期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后后转变为“西体西用”的立场。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和斗争斗争关键在于“西学为用”,洋务派认为可采纳西学为“中体”所用,而顽固派则贬低并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借鉴西学。3、早期维新派⑴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关系王韬(1828—1897),1867年至1870年间前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1874年,他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认为“官办不如民办”。他后来回到上海,与洋务派交往密切,常为洋务派出谋献策。但后来,走上批评洋务运动的道路。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等数十种。京师同文馆郑观应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880年后,经李鸿章推举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在思想上与洋务派发生分歧,逐渐形成维新改良思想,成为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其著作有《盛世危言》等。郑观应(塑像)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①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的技术;②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其中的佼佼者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同步例题:对于中国近代的中体西用之争,表述不正确的是A、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次B、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C、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D、促使早期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的要求D二、体用之争•1、19C60-90S东西方文化的碰撞•2、“中体西用”•1)实质•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3、早期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关系•2)对西学传播的促进作用•3)分道扬镳
本文标题:17西学东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1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