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盆及周围肌群主要内容•骨盆的基本信息及组成•骨盆及周围关节与特点•骨盆周围肌群一.骨盆的基本信息•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才完全融合。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骨盆被斜行的界线(后方起于骶骨岬,经髂骨弓状线,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到耻骨联合上缘连线)分为两部:界线以上叫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窝部;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界线以下叫小骨盆,又称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为耻骨和耻骨联合,后界为骶、尾骨的前面,两侧为髋骨的内面、闭孔膜及韧带,侧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又称为入口,由界线围线;下口又称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后方前为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叫耻骨角,男性约为70~75°,女性角度较大,约为90~100°。假骨盆与产道、性功能无直接关系。真骨盆容纳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邻近的输尿管、膀胱、尿道、直肠等器官。•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女性骨盆主要表现为:骨盆全形短而宽阔,上口为圆形,较宽大,下口的各径(矢状径和横径)均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动性较大,耻骨联合腔也较宽,坐骨结节外翻,从而使骨盆各径在分娩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二.骨盆关节与特点•骨盆关节•(一)耻骨联合两耻骨间有纤维软骨联接。•(二)骶髂关节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三)骶尾关节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径线增大。•特点•(一)骨盆四壁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二)骨盆入口近乎圆形或椭圆形。•(三)骨盆出口宽大、坐骨结节间距宽阔。骨盆周围肌群包括背肌、腹肌、盆底肌、下肢肌肉的一部分。背阔肌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起点:起于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下3肋骨侧面。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C8)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并协助吸气。竖脊肌(骶棘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部分。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呈长索状。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神经支配: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C1-L1)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的棘突;最长肌止颈、胸椎的横突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骨的肋角。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腹直肌•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前后被腹直肌鞘包裹,为扁长带状肌,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起点:起于耻骨上缘。•止点: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T7~L1)•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降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腹外斜肌•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腱膜下缘形成腹股沟韧带,架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铡面•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固旋;两侧收缩下拉胸廓,呼气,并使脊柱屈。腹内斜肌•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为扁阔肌。•起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带外侧2/3。•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组成。•神经支配:髂腹下神经•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腹横肌•位置:位于腹内斜肌深层,为扁阔肌。•起点:起于下6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神经支配:髂腹股沟神经•止点:止于白线。其腱膜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壁。•功能:维持腹压。腰方肌•位置: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为长方扁肌。•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5腰椎横突。•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12胸椎体和第1-4腰椎横突。•神经支配:腰神经前支(T12-L3)•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盆底肌肉•肛提肌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肌共同组成。为一对四边形薄扁肌,起于耻骨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的肛提肌腱弓,纤维行向内下,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肛提肌构成骨盆盆底,承托盆腔脏器,并对肛管、阴道有括约作用。•会阴深横肌位于小骨盆下口的前下部,肌束横行附着于两侧的坐骨支。•尿道括约肌位于会阴深横肌的前方,环绕在尿道周围。盆底肌肉训练法简介•第1、2周,包括三组动作: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快速收放,每组2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尽可能久地收紧盆底肌肉,每天一次,每次10—30组。•第3—6周:臀部向外转动;尽量将臀部往上提;扭胯,使之尽量向一侧倾斜。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30下。•第7—10周:站立,缓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两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5—10下。•第11—14周:提肛时小步跳跃;提肛时大步跳跃;提肛时大步冲刺跑。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下。下肢肌肉•包括髋肌和大腿肌(一)前群(内侧群)1.髂腰肌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为单羽肌,髂肌呈扇形。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神经支配:腰丛神经(L1-L4)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2.阔筋膜张肌•位置:位于大腿前外侧,被股阔筋膜所包裹,为梭形肌。•起点:起于髂前上棘。•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二)后群(外侧群)1.臀大肌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宽厚的四方形,肌纤维很粗。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神经支配:臀下神经(L4-S5)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2.臀中肌和臀小肌位置: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均为羽状肌。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3.梨状肌位置:位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下孔,两孔中均有血管、神经通过。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下肢肌肉、皮肤去。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神经支配:骶丛分支(S1-S2),有称梨状肌神经的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4.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骶丛分支(L5-S2)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闭孔神经及骶丛分支(L2-S5)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骶丛分支(L4-S2)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二、大腿肌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一)前外侧群1.股四头肌位置: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为羽状肌。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神经支配:股神经(L2-L4)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2.缝匠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方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起点:起于髂前上棘。•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神经支配:股神经(L2-L3)•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二)内侧群•1.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位置:耻骨肌位于大腿上部内侧(髂腰肌内侧),为羽状肌。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长收肌和短收肌均为三角形扁肌。•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神经支配:耻骨肌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L2-L4),长收肌和短收肌由闭孔神经(L2-L3)支配。•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2.大收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深层。为扁阔倒三角形。•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L3),坐骨神经内侧分支。•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3.股薄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为长扁形肌。起点:起于耻骨下支。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L3)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三)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1、半腱肌和半膜肌•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为羽状肌。•起点:起于坐骨结节。•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4-S2)•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2、股二头肌•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止点:止于腓骨头。•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4-S2)•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本文标题:骨盆及周围肌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1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