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的社会行为与人格培养郑威13554071045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您有怎样的感悟?第一部分婴儿的社会行为和人格前言婴儿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由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就开始了社会行为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人格的形成和社会化发展两方面。关于社会行为和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婴儿的以下方面:1、婴儿的气质2、婴儿的基本情绪3、婴儿的社会性依恋4、婴儿自我的发展第一单元婴儿的气质类型一、婴儿气质类型的种类(一)按婴儿的活动特性划分1、情绪性负面情绪占优势,常常愤怒、悲伤、恐惧。2、活动性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游戏3、冲动性情绪激烈,易冲动,自控力缺乏4、社交性主动与人交流,“自来熟”(二)从适应维度划分1、容易抚养型生活规律,易适应新事物,反应积极2、抚养困难型生活规律性差,难适应新事物,对新刺激消极被动,负面情绪多3、发展缓慢型适应环境缓慢,对新事物反应消极,情绪常不愉快。但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会缓慢活跃起来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一)出生后第一年,气质逐渐变得稳定(二)某些气质特征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但一些具有极端气质特征的人很难改变三、婴儿气质与教养的关系(一)婴儿气质不同,对早期教育的适应性和要求也不同(二)早期教育应尽量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适应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恰当的亲子互动关系第二单元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婴儿的兴趣初生婴儿的兴趣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可以指导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其发展分三阶段: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百日以前)通过感知、动作接触外界,并借此推动反应性活动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事物反复出现——引起婴儿兴趣——动作回应——刺激得到重复——婴儿产生快乐感3、新异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对新异事物敏感——主动感知,施加动作——学习过程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婴儿微笑从生物学意义——社会意义转化,发展过程分三阶段:1、自发性微笑阶段与生俱来,反射性微笑,并非社会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区分人和其他刺激,但对人不加区分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区分熟人和生人,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微笑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婴儿的哭泣是不愉快的消极反应,是使用语言之前表达需要的唯一手段。1、自发性的哭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不具有社会性2、应答性的哭不适宜的内外刺激引发,表达需要,有社会性3、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如把打针与疼痛和白大褂联系起来四、分离焦虑婴儿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或环境等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三个发展阶段:1、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生人、痛苦地求助、愤怒抗议等2、第二阶段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的情况下,渴求妈妈的急切愿望受到打击,失望,减少啼哭,情感冷漠3、第三阶段在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生人,似乎摆脱了分离焦虑,企图适应新环境分离焦虑过重、过长会影响婴儿智力、个性、社会适应性案例:头撞地板的1岁半男孩小西第三单元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一、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发展四阶段:1、第一阶段无差别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2、第二阶段有差别阶段,婴儿对母亲更偏爱3、第三阶段特殊情感联络阶段,对母亲产生特殊情感依恋,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4、第四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相信母亲爱自己,能接受母亲暂时离开二、婴儿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安全,能在陌生情境中积极探索。对母亲离开和陌生人进来没有强烈不安2、回避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母婴之间并未形成亲密感情联结3、反抗型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母亲回来后,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爱抚,矛盾,焦虑案例:爱哭、爱生气、爱打妈妈的女孩妞妞三、依恋的长期影响早期依恋显著影响日后人格形成: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成人后具有高自尊、自信;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第四单元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表现为:主动引起自身动作,以与镜像动作相匹配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能区分镜像我与自我的关系热衷于扔玩具,让成人去捡,再扔再捡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两周岁前后),表现: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第二部分幼儿的社会行为和人格一、幼儿人格初步形成(一)显示出明显的气质特点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迟缓活泼——安静积极探索——消极被动气质与生俱来,但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而幼儿期可塑性较强,父母应针对性创造条件,完善幼儿气质(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1、男女儿童对服装和玩具的爱好案例:喜欢裙子的男孩2、对游戏活动倾向性案例:躲在墙角玩蚂蚁的冬冬3、对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案例:不喜欢数字的小姑娘(三)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1、注意能力2、记忆能力3、言语表达能力4、艺术能力(四)最初的性格特点表现1、合群——孤僻2、乐于分享——自私冷漠3、自信勇敢——自卑怯懦二、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一)第一逆反期(3-4岁)的表现1、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反抗父母控制2、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付诸行动3、如果别人代替自己做事,往往坚持自己重做4、喜欢表扬,喜欢肯定的行为模式第三部分儿童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1.求知欲强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第四部分儿童各类心理现象及解读第一单元儿童的恐惧儿童的害怕或恐惧,一般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儿童恐惧的阶段性特点1-6个月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强化。6-9个月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1、婴儿所熟悉的人是否在场2、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3、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4、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5、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6、婴儿个性特征7、陌生人的特征8、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12-24个月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2岁——6岁此阶段,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恐惧内容:1、独处2、黑暗3、死亡4、绑架者及抢劫者。这些恐惧在四岁时达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第二单元儿童的胆怯一、胆怯的由来1、不安全的依恋2、父母的教养方式(过度关注)3、父母的示范作用4、长辈的语言暗示5、应激事件的影响案例:一个美国小男孩的万圣节二、胆怯的表现(5)1、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被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2、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也难开口,声音细小,匆匆结束;3、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总说害怕;案例:害怕孤独的小洁4、不敢一个人离开房间,例如上厕所;案例:不敢独自上厕所的小雨5、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个没完三、如何克服胆怯1、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不要对自己害怕的事物大惊小怪2、不要过分宠溺——让孩子放手做事3、不要操之过急,指责批评孩子4、给与足够的鼓励和表扬5、多提供孩子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多参加游戏第三单元儿童的爱心一、缺乏爱心的表现1、不懂得分享麦当劳里的欢欢2、不懂得疼爱只有一个座位,奶奶站着宝宝坐3、不关注他人的需要一个人看动画片的妮妮二、缺乏爱心的原因1、父母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宝宝独享2、从不要求宝宝关注他人的需要3、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三、培养爱心的方法1、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2、引导孩子关爱周围人3、父母以身示范第四单元儿童的责任心一、责任心缺乏的表现1、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开学第一天尿裤子的彬彬2、不懂得自己在家庭里的责任泡在水里玩玩具的小小3、缺乏团队意识幼儿园运动会上我行我素的欣欣二、缺乏责任心的原因1、父母大包大揽,不给孩子机会不会穿鞋的牛牛2、父母的榜样示范学妈妈乱丢垃圾的小鹏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1、给孩子分享家务的机会,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家庭大扫除;家务承包责任制2、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3、多带孩子参加义务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第五单元孩子的价值感一、缺乏价值感的表现1、过度的依赖,凡事寻求父母的意见案例:不喜欢吃羊肉的瑶瑶2、缺乏独立决策能力,遇事手足无措案例:找不到家的小峰二、缺乏价值感的原因1、父母的包办,剥夺孩子的选择权2、孩子遭遇挫折体验,父母没能及时指导3、孩子的胆怯三、培养孩子的价值感1、给孩子独立行为的机会2、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强化自身的价值感第六单元孩子的宽容心一、宽容心缺乏的表现1、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案例:爱打人的冰冰2、不能忍受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案例:他弄脏了我的娃娃——欣欣的哭诉3、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好或比自己差案例:爱嫉妒的小星二、缺乏宽容心的原因1、父母的榜样作用2、父母的教养方式第七单元教育孩子过程中的9个NO一、不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二、不“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三、不一味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四、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五、不对孩子太苛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六、不欺骗和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七、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八、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九、不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第八单元如何解读儿童的“任性”一、任性的表现问题一:才刚开始吃饭,宝宝就一拳把盘子打翻在地上……●你不让他自己用勺子吃饭,因为他吃得哪里都是。于是你烦透了▲他揉着眼睛,困了◆他用挑战的目光看着你,等待你的反应问题二:你刚刚让宝宝睡下,他就愤怒地爬起来,抓住床栏,开始大哭大闹起来。●他想自己跨过床栏到床上去,你没有同意。▲事实上,你不确定他是不是困了。你有点着急,因为想安静地看看电视。◆他声音越来越大,但是干打雷不下雨。问题三:洗澡时总是不安宁,孩子又哭闹起来▲当你叫他洗澡的时候,他正在玩
本文标题:儿童社会行为及人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