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肺与纵隔严敏2005年3月13日检查技术的选择常规:胸后前位平片(站立、吸气末)、CT平扫;辅助:透视、胸侧位平片、CT增强、MRI;特殊:1.胸部平片:后前位(呼气片)、前后位、斜位、前弓位、侧卧位水平投照;2.体层;3.支气管碘油造影;4.支气管动脉造影;5.HCT。标准正常胸部平片后前位片左侧位片有何组织结构可投影到肺内,如何鉴别?胸部平片为一重叠影像。1.胸廓结构:软组织: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房及乳头。骨胳:肩胛骨、锁骨、胸骨、胸椎、肋骨及肋软骨---肋骨畸形(颈肋,叉状肋及肋骨联合、前肋与后肋(定位标识)、肋软骨的钙化2.胸膜结构: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组成,两者间为胸膜腔。脏层胸膜覆盖于肺表面并构成叶间裂(水平裂、斜裂)。正常时胸膜一般不显影,部分水平裂、斜裂可呈细线状显影。积液、增厚、肿瘤。3.横膈:分左右两叶,呈圆顶状,膈面光滑锐利,变异成波浪膈、局限性膈膨升。右膈顶高于左膈顶1-2cm,一般位于第9或第10后肋水平,也相当于第6肋前间隙,平静呼吸时两侧膈上下运动范围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影响膈位置及运动的因素(体位、胸腔、腹腔以及神经因素等)肋膈角、心膈角4.纵隔内结构: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界于两肺之间,其中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器官和组织。六分法5.皮肤外附属物问题:肺内结构可否投影到肺外?如何分析胸部平片投照因素;掌握正常表现;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两侧对比分析,正侧位对比分析,必要时结合透视;分清病灶来源:肺、纵隔、胸膜或胸壁、膈肌、腹部。分析是否为肺外因素所致注意事项投照的条件、位置年龄性别阴影走向、分布临近结构改变注意:有时纵隔病变、胸膜病变及肺内病灶无法区分(位置、来源)标准正常CT片如何分析CT横断位,从肺尖扫描到膈下;分平扫和增强分纵膈窗和肺窗,有时增加中间窗及骨窗WWWL如何分析MRI多体位多序列:T1WI、T2WI、STIR血管流空效应肺内小病灶效果不好胸片上需要重点明确的结构1.肺野:含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的投影,分带、野,主要用于定位。2.肺门:主要由肺A、V、支气管组成。右肺门上部由上肺动脉,静脉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正常时≤1.5CM,形态呈——树干状。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弓)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侧位两侧肺门大部重迭,右肺门略偏前3.肺门角:右下肺A干与右上肺V的下后干组成,正常应清晰,为水平裂发出点。4.肺纹理: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支气管壁组成,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分布:下肺多于上肺;右下较左下多。5.肺的分叶,分段:按支气管分布分叶段。肺叶:①右肺有上、中、下三叶;由斜裂和水平裂划分。②左肺有上、下两叶;仅有斜裂。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的关系:肺叶—肺段(2-5个)—肺小叶—终末细支气管——腺泡(3-5个)6.腺泡:终末细支气管+所属肺泡,直径6mm。实变时呈类圆形结节影—腺泡样结节,最小的肺实质解剖单位。7.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壁。8.肺间质: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架和间隙。9.叶间裂:胸膜结构,主要有:斜裂(主叶间裂)、水平裂(次叶间裂);其他:奇裂、下副裂、肺下韧带。10.纵隔:11.横膈:12.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cm。气管在T5-6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角600-850。右—20-30左—30-45。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叶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腺泡管→肺泡.基本病变1.支气管阻塞改变阻塞性不张:支气管阻塞后导致肺内无气,体积缩小。阻塞性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伴肺泡壁破坏。典型表现:膈肌低平、动度下降。区别过度充气。阻塞性肺炎:炎症表现无特殊,系支气管狭窄导致,特点:同一节段反复发生。2.片絮,大片,节段性病灶的鉴别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渗出---实变。叶、段分布,边缘模糊或清晰,无收缩。支气管气像: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则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含气支气管分支影。常见病:肺炎、肺结核、肺水肿、出血等。鉴别:肺不张、广泛纤维化、胸腔积液、干酪性肺炎(也为实变,但渗出物为干酪样物及纤维素,伴收缩及播散)。3.圆或椭圆性病灶的鉴别粟粒:1-2mm点状结节影,多为弥漫性;常见病:结核、矽肺、转移性肺癌等。腺泡结节:肺的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肿,或是肿瘤,血管炎等形成的结节。φ<6mm、密度较高,边缘较清。呈梅花瓣状结节、一般无融合趋势。常见病:结核、慢性炎症。结节:15mm。常见病:结核、慢性炎症、肺癌。肿块:正常肺组织被炎性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所代替或占据形成的肿块,肺肿瘤以形成肿块为特征。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及分叶状致密块影。20mm,具有大小、形态、密度、边缘。良恶性区分,单发或多发。4.条索,网织,颗粒,蜂窝状均代表间质病变。是肺间质病变的病理反应;包括间质的渗出、漏出液、炎性细胞侵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增生、淋巴管。X线:1、广泛性改变:1)肺纹增多、紊乱、模糊,2)弥漫性网、线、条、点状影明显时呈蜂窝状。见于慢支炎、SLE、弥漫性肺纤维化等。2、局限性改变:1)纤维化:表现为不规则索条影,粗细不均、密度高,僵直,紊乱、无一定走行方向。代表炎性病变的修复愈合。2)小叶间隔线:A、B、C线。5.空洞与空腔的鉴别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而成空洞。分为:虫蚀样空洞:实变肺野内多发小的不规则透明区,如虫蚀状,见于干酪性肺炎。薄壁空洞:洞壁薄,壁厚3mm以下,境界清晰,内壁光滑的圆形透明区。空洞内无液平,周围很少有实变影。常见于TB。厚壁空洞:空洞壁超过3mm,空洞呈形状不规则的透明区,周围为实变或肿块影。内壁凹凸不平或光滑整齐。见于肺脓肿和肺癌空腔: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形成的含气囊腔。X线与薄壁空洞相似,但较空洞壁薄,一般腔内无液面,周围无实变。囊状支气管扩张亦为空腔,但其中可见液面,周围可有炎性实变。常见: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囊性支扩空洞与空腔的鉴别1.病理基础: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腔为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2.壁的性质:3.两者可以混淆厚壁空洞的鉴别(病理、内壁、外周、周围情况)鉴别:结核--脓肿--肺癌6.钙化的意义病理基础:退变或坏死组织以及肿瘤组织发生的钙化。有坏死、脂肪、血管、变性组织、囊肿壁等。X线:边缘锐利,大小、形状不一,呈斑点状,块状或球形的高密度影;呈局限或广泛分布。病变:结核:弥漫性点状、结节状,分叶状。肺错构瘤(爆米花样)肺癌:沙砾样。血管性:层状、条状。7.肺实质与肺间质病灶的鉴别肺实质病变:1.以小叶、段或叶为特点;2.腺泡形态;3.片絮状病变相互融合;4.支气管气像;5.钙化。肺间质病变:1.结节状;2.条索,网织,颗粒,蜂窝状;3.磨玻璃状;8.一侧胸腔高密度的鉴别一侧肺不张胸腔大量积液胸膜增厚肺不张伴积液9.胸膜病变的特征(1)胸腔积液: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很多(炎症、肿瘤、心肾衰、出血等)其液体性质不同;X线检查只能显示积液但不能确定其性质。游离性胸腔积液:①少量积液液体量在300ml以上,肋膈角变平,变钝。②中量积液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肋膈角消失,阴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渗液曲线)。③大量积液患侧肺野均匀致密,纵隔移向健侧,肋间隙增宽。局限性胸腔积液:①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液体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位,为包裹性积液。好发于侧后胸壁,突向肺野的半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常为钝角。②肺底积液:液体聚积于肺底与膈肌之间似膈肌升高③叶间积液:液体局限于叶间裂呈梭形高密度影其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⑵增厚,粘连,钙化:由于胸膜炎症引起纤维素沉着肉芽组织增生出血机化而导致。胸膜肥厚、粘连——肋膈角变钝平,膈肌幕状牵拉突起、动度受限;当广泛胸膜肥厚时伴有胸腔收缩。胸膜钙化——呈片状条状或斑块状高密度影。⑶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因负压消失,肺可被部分或完全压缩。原因:外伤、手术、自发性气胸(肺大泡)。X线:可见被压缩的肺及其边缘(边缘呈细线状),肺压缩边缘与胸壁之间呈透明的含气带、內无肺纹理,纵隔向健侧移位,肋间增宽,患膈下降。⑷液气胸:当气与液在胸腔內并存时。X线:气胸的X线征+气液平。区别液气腔。(5)肿块:10.肺不张的鉴别限制性压迫性阻塞性纤维化不张常见病变(一)肺炎基本病理改变:变质、渗出、增生,任何炎症均具有,只是炎症(或某个阶段)以其中一或两种改变为主;这三种改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变质(属损伤)---变性、坏死渗出(属抗损伤):液体、细胞、纤维素增生(属抗损伤):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形成炎症的结局1.痊愈:液化、吸收、修复---完全痊愈;肉芽组织—纤维化—不完全痊愈2.迁延不愈:慢性炎症3.蔓延播散:⑴局部⑵淋巴道⑶血道炎症的类型:1.变质性:变性、坏死为主,如干酪性肺炎;2.渗出性:⑴浆液性:血清渗出为主,如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⑵纤维素性:渗出物含大量纤维素,可被蛋白酶液化,如大叶性肺炎;⑶化脓性:中性白细胞大量渗出,伴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如肺脓肿;3.增生性:结核性肉芽肿、矽肺、炎性假瘤。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脓肿的鉴别临床:年龄、身体状况、表现病理:致病菌:影像表现:1.大叶性肺炎:三期,只累及肺实质;2.小叶性肺炎:同时累及肺实质及间质;3.肺脓肿:分吸入性和血源性。(二)结核病灶的类型及转归:渗出(班片样病灶)---吸收、纤维化增殖(腺泡结节样病灶)---吸收、纤维化、长期存在变质(干酪样坏死)---空洞、干酪性肺炎、播散(血行或经支气管)、钙化、净化空洞其他伴随改变:淋巴管炎、淋巴节炎、广泛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本身破坏或纤维化导致)、肺硬变、其他组织器官结核分类: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亚急性或慢性3.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干性、渗出性5.其他肺外结核影像学特征:1.原发肺结核:为初次感染所发生的结核,常见于儿童,也见于青年。原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肺野中外带模糊云絮状影淋巴管炎条索状影(肺门与原发灶间)淋巴结炎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块)典型时呈哑铃状统称为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当原发病灶被吸收后,原发型肺结核即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为胸内淋巴结结核;胸内淋巴结结核又分为结节型(肿瘤型)与炎症型。结节型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影,常为数个淋巴结增大,其内缘与纵隔相连,外缘呈现半圆形或分叶状突出,边界清楚。炎症型肺门及纵隔淋巴增大,边缘模糊,无清楚边界。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大量结核杆菌一次短期内数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因此X线表现为三均匀。X线潜伏期10-14天,粟粒样病灶1-2mm其特点为三均匀(病灶的密度、大小、和分布,肺野呈毛玻璃样、肺纹不显示。亚急性或慢性:少量结核菌多次进入血液播散到肺内所致X线:三不均匀:分布--上肺为主,密度不均,大小不一、可融合。CT:可早期发现3.继发性肺结核⑴浸润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上肺锁骨上下区及下叶背段。基本病变:渗出、增殖。多种病灶共存、组合形式多样:渗出、增殖、纤维及空洞(一般无液平)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即新老病灶共存。(四代同堂)播散:支气管播散-呈沿支气管分布的散在的腺泡样结节灶;血行播散。(2)结核球:为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
本文标题:肺与纵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