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生态养猪培训基地实施方案
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1-1、项目背景涪陵区南沱镇是三峡移民的重点镇,因三峡工程建设淹没涉及17个村51个农业社,动迁人口4310人,生产安置人口4695人。三峡水库按175米方案蓄水后,该镇南沱镇金鸡村1社、2社、8社线上耕地人均分别只有2.26亩、0.99亩、1.2亩。由于耕地减少,加之生产设施条件落后,极大影响了这些农业社移民的生活。为保证不因淹没后耕地减少而影响生活,南沱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实施了生猪养殖圈舍改造、沼气池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了成片的果树,实现了“猪、沼、果(蔬)”立体化发展。目前,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南沱镇农业四大骨干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涪陵区养猪大镇,每年出栏生猪5万多头,为推动移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南沱镇广大移民农户普遍对生态养猪技术掌握较差,仍停留在传统饲养方法上,导致养殖效益差,也成为制约全镇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对库区移民养猪技术、技能的培训,对进一步该镇生猪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业对广大移民增收的辐射作用。为此,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提出了在在南沱镇关东村实施“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是十分必要的。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2-2、项目概述2.1项目名称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2.2建设单位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2.3指导思想、依据、原则2.3.1指导思想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3.2编制依据(1)《重庆市三峡水库库区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渝办【2008】84号),(2)《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10】37号)2.3.3编制原则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项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整合资金,自力更生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3-的原则。2.4建设地点涪陵区南沱镇关东村2社2.5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新建生态养殖技术培训室300m2,购置多媒体设备1套,添制培训桌椅120套,配套成果展览墙一处。2.6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59.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7.1万元,其他费用2.7万元。2.7资金来源1、申请三峡水库库区基金49万元。2、业主自筹10.8。2.8预期效益2.8.1移民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项目区库区移民14000人增收致富,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目标,其中直接受益移民100人,可带动移民1240人间接受益。2.8.2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培训养猪移民50期,6000人次,每户养殖农户通过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生态猪的养殖水平,使每个移民生态猪场饲养的生态猪节约开支30元/头,减少防疫保健支出20元/头,生态育肥猪出栏时每头比普通商品猪高出1元/kg,可以增收100元/头,按全年出栏5万头计算,可以使库区养猪移民增收750万元。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4-2.8.3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够培训6000人次。不但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而且提高了移民养猪技术水平,从而加快三峡库区优质肉猪的产业化发展。2.9建设工期2011年5月~11月,其中建设工期5个月。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5-3、项目区基本情况3.1选址原则1、应符合项目区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2、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应避免设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和交通繁忙、噪声级较高的干道附近,以及易遭受洪水或地质灾害等威胁的地段。3、能充分利用城镇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4、在满足使用功能情况下节约土地资源,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3.2项目选址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拟建区域位于涪陵区南沱镇关东村二社。3.3基础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浅丘地貌特征,场地较为平整,相对高差10米左右,场地地形地貌简单。2、地质构造经对比相邻建筑地质情况,场区地层岩性为:表层系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土和人工杂填土,厚度为0.5~4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红色页岩夹深灰色泥质细砂岩,无断层褶皱,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基岩上部属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下部属中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质较硬,强度较高,因此,中风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6-化基岩层可作基础持力层。工程场区地质构造简单,适宜建筑。3、地下水拟建场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场区内有少量地下水,其类型属上层滞水及浅部基岩裂隙水,无泉井点出露,为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根据邻近场地水质分析资料,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4、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周边无地下采空区,无构造断裂,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5、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6度设防。6、综合评价拟建场地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无破坏性地震,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岩石地基稳定,适宜建筑。7、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差异大,雨量充沛不均,日照少,雾多,雪少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风速小,静风频率高。各气象参数如下: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静风频率:53.3%;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7-多年平均风速:不含静风时2.0m/s、含静风时0.93m/s;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mm,雨量集中在五、六、九、十月;多年平均气温18.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96%。3.4交通、水、电及通讯条件1、交通:拟建场区现有村道连接,并临近城镇道路,交通较为方便。2、供水:拟建场区有城镇给水主干管横穿,其供水压力不低于0.35Mpa,可作为本项目水源,供水条件较好。3、排水:本项目污水主要为雨水和生活废水,可排入城战排污管沟。4、供电:项目区距离10KVA城市电网较近,供电接入较为方便。5、通讯:涪陵区通讯条件良好,通讯网络完备;地方通讯网、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畅通国内外,无限寻呼快捷方便。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8-4、建设规模、内容及工程方案4.1建设规模及内容新建生态养殖技术培训室300m2,购置多媒体设备1套,添制培训桌椅120套,配套成果展览墙一处。4.2建筑设计4.2.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2.2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指标、规范和标准。2、遵循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3、适应人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朝向、采光、通风、隔声等问题,力求创造便捷、明亮的环境。4、组织好人流疏散的各个部位,合理确定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5、注意合理确定建筑标高,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造价,同时做好绿化,创造优美环境。4.1.3平面设计本项目培训基地共两层,外廊式设计,根据建筑功能,合理配置教室、多媒体室、图书室等用房。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9-4.2.4立面设计根据涪陵区新农村建设要求,合理选择外立面,建筑屋面主要采用坡屋面与构架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当地建筑材料及做法,做出适合的传统地域风格,并考虑了完善的采光通风。4.2.5建筑及装饰标准1、外墙面为浅色防水外墙漆,色彩与周边建筑物整体色调保持协调。2、内墙面均为水泥砂浆抹面(中级抹灰),面刷106内墙涂料。卫生间内墙面贴白色瓷砖,白水泥擦缝。3、窗:塑钢窗,固定扇、活动扇及亮子均为5mm厚无色透明浮法玻璃。4、室内地坪为水泥毛地坪,卫生间为地板砖地面,瓷砖墙裙。5、内墙面均为混合砂浆仿瓷涂料粉刷。楼梯间内墙为仿瓷涂料,楼面刷外墙涂料。6、入户门采用安全(防盗)门,其它内门为胶合板门。7、屋面采用刚柔防水,集中有组织排水。4.3结构设计4.3.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T50068—2001);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3.2结构设计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现行规范,在满足建筑各项功能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仔细进行结构分析,并作必要的结构验算,力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约投资、经济合理。4.3.3设计荷载及抗震培训、图书室等用房1.5KN/m2阳台2.0KN/m2卫生间2.5KN/m24.3.4结构及基础形式选型砖混结构,条形基础4.4给排水设计4.4.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11-4.4.2水源本工程由当地供水系统作为水源。4.4.3供水方式室内给水管由室外给水管网引入,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管道布置成下行上给方式,向每个用水点供水。采用生活消防合一制,管网呈环状敷设,管径DN150~200mm。4.4.4管材及连接方式:室外给水管采用热浸锌钢管,焊接,环氧煤沥青(加强级)防腐。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4.4.5排水系统设计室内生活排水由d110UPVC管道进行收集后排入当地排污管网系统。屋面雨水均由d110的雨水管收集,然后排放到雨水管沟。采用暗沟(管)组织排放管径为d300~500mm,承插口橡胶圈连接。4.5电气设计4.5.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4.5.2负荷等级本项目为三级负荷。4.5.3供电电源及方式采用一路380/220V低压电源接入,进线加穿钢管埋地引入小区楼内设置的低压配电柜,负责楼内供电。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12-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供电。4.5.4照明及电力1、照度:除厕所、走道为30勒克斯外,其余均为100~200勒克斯。2、灯具:除厕所、走道选用一般白炽灯外,其余均为光色好、寿命长、光效高的新一代节能型荧光灯。3、配电箱:设一总配电箱,作为楼层电源控制箱。4.5.5防雷与接地本项目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相结合的防雷方式。并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形成等电位层,重点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4.5.6电气消防与安全采用TN-S接地型式,保护线(PE)与工作零线(N)分开,在总配电箱所设总等电位端子箱和防雷电波入侵措施。4.6电气设计4.6.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4.6.2设计原则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2、按“三同时”原则,确保消防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满涪陵区南沱镇三峡移民生态养猪技术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方案-13-足国家强制性防火规范的要求。3、消防设施和装置应选用效果可靠、操作方便、规格品种较统一,并经公安部门鉴定的合格产品。4、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化学
本文标题:生态养猪培训基地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6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