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汇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邹娟霞教材分析这是宋濂晚年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劝学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价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为学,以期有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本文行文紧凑,结构严密。在写法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人物神情跃然纸上。通篇采取对比的方式,以“苦”衬“勤”。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感情深沉殷切。作者叙述往昔艰难,虽字字辛酸,但并不嗟叹贫穷;追忆读书之乐,又显欣慰之情。全篇文词淡,情感浓,含义深,极具说服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3.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突破方法:运用朗读法和创造性复述的活动突破重点,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内容复述,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理清思路,用第一人称,仿佛亲身经历,循循善诱,更打动人心。且活动的形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师生交流,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现有条件,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掌握字音、节奏、语气、停顿,熟悉课文内容。2.复述法: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进入宋濂这个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3.讨论法: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体会中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4.质疑法:质疑探究,深入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或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3.齐读。4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理解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现象。找出一词多义,找出词类活用,找出通假字,找出古今异义,学生围坐交流边交流版做笔记。(教师巡回指导)5小组展示每组组员合作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及时补充。【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6齐读课文。五小结六作业背诵课文第2课时一、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课本剧表演。1.回到明代把自己想象成宋濂,用第一人称复述求学的经历。要求: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2.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二、研读赏析,深入理解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硕师名人与游一一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一一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教师总结:作者主要从致书之难、从师之劳、奔走之苦、生活之艰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忍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一、一个“勤”字成就了宋濂“当今文章第一”的美名。3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用何在?4作者运用对比,想要说明什么道理?三、拓展延伸,树立价值观1,把我们和宋濂对比:我们有什么而宋濂没有?宋濂有什么而我们没有?2.如果宋濂来到现代,看到我们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态度,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3学完本文,你有何感受?你想对全班学生说些啥?4老师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你知道古代名人刻苦求学的故事吗?说该大家听听。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你不去这些名句送给大家吧。四小结五作业1背诵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对于这篇文言文,没有遵循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落实字词的教学,课文翻译,而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进入宋濂这个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表述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理解了课文重要的词语,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二、传授过程高潮迭起。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老师能始终控制着教学的节奏,不断地把教学推向高潮。三、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由最开始的小故事导入,到末尾的大讨论,始终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这是本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四、突出了本文的教育意义。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五、延伸阅读资料丰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在材料对比阅读中对文本有更深透的理解。有关资料
本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0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