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书书书第12卷第3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12N0.32010年9月J0urna10fNanj1n9Un1ver51ty0fP05t5andTe1eC0mmun1Cat10n5(50C1a15C1enCe)5ep.2010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朱卫未1,孙秀成21.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我国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是农业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面。综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大量研究文献,认为当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已经形成四个定式,体现为研究工具和研究点上的异同。同时,根据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研究内容的演进,指出本研究方向上未来可能的主要研究趋势将出现内容和技术上的突破。关键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文献;趋势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一5420(2010)03一0018一07收稿日期:2010一05一17作者简介:朱卫未(1979一),男,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商务智能。孙秀成(1976一),男,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信息化、知识管理。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09B5H00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路径与模式研究”(10c5J002);江苏省教育厅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应变的V一服务链微观结构优化研究一一一基于知识流程重构”(20105JB630050)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再次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强调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劳动效率,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我国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中包括了“金农工程”,此后又多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农业部于2007年11月29日制定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一2015)》,分别从指导思想、框架构成、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科学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1〕。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的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延伸出多个研究方向。本文对近年来(2002一2010)cNKI收录的聚焦于农业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从中归纳出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在此方向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一、对新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的研究我国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从信息化支撑政策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角度,有较多的学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政策制定与法律法规研究政府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起主导和推动作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因而,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研究切人点。刘琳、乔忠与刘伟「2〕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图解法对政府投资作用进行研究,对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投资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以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在农业信息化投资中,政府更需要起支撑和调节者的作用;政府在加大总体投人的同时要向落后地区倾斜,也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以提高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张鸿与张权「3〕立足于西部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分布不均、信息装备贫乏,以及农村信息化的观念淡薄等现实困境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必须加快围绕以农村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全面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定位,并以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不同视角分别阐述了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对策定位。马明远与秦向阳「4〕提出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是由多个主体参与的动态发展过程,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的价格机制、政策机制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组”「5〕阐述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关键问题,提出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应是以信息技术和设备,以信息服务改变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提升社会文明和物质增长,提高农村社会经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的过程。刘金爱「6〕认为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需求,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同样影响了农业信息标准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也应该从这些角度着手。杨诚「7〕提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政策在演进的3个时期中显现着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认为当前还存在着政策“法力”不够、明晰度不够和合力不够等问题,应当加快建立健全法规,完善政策体系。邓燕萍、杜茂琼与赵静「8〕通过对1998年至2006年的文献量统计分析得出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经历了起始阶段、引起社会重视到研究热点高涨三个阶段,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与国家政策引导密切相关。项目研究涉及国家级、省部级等多个部门,研究内容包括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式、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等。2.新农村信息化对策建议研究胡大平与陶飞「9〕以武汉城郊农村信息化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赵燕杰与李海燕「10〕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建议。蔡东宏「11〕从信息管理学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海南为例,就影响农民对农业信息化接受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朱玉春「12〕、王利民「13〕、李尚民「14〕、杨成洲「15〕、谷春梅「16〕等学者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现状、制约因素和保障措施,对信息化整体结构进行梳理。周应萍「17〕提出必须从政策、人才、资金、组织领导四个方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创造环境形成合力。胡晋源「18〕认为现阶段农民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实际上处于远远偏离主体地位的畸形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从农民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丁杰、李莹与夏英成「19〕关注农业信息服务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舒桂珍「20〕提出当前农村信息化服务存在着投人大与产出低、高技能与低素质、通信费用高与农民收人低以及大量的信息需求与薄弱的信息服务体系之间的矛盾。李应博「21〕基于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目前的发展概况和文献收集,运用系统分析、评价方法和优化理论,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运行方式、运行机制和保障手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刘跃与董爱君「22〕从物流理论的角度,探讨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人的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龙从霞、刘禹与张阳「23〕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和培养人才的捷径,是实现科技快速发展的关键,更是其超常规发展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在欠发达地区提升信息化的措施。龙从霞「24〕又专门针对了欠发达山区从农村信息网络构建、本土化信息资源建设、专家及信息员队伍建设、信息需求及应用、农村信息化推进等方面论述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王振、张越杰「25〕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两种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人保障机制;实施农业信息化人才战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利用的自主创新与比较借鉴;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多层次服务体系;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李曼「26〕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资本空缺和断裂是主要现状。陈兴华「27〕总结了农业信息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喇娟娟、张学军与郝晓薇「28〕认为推进农村信息化要从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关人才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农村的应用以及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等几个方面人手。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新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律与对策建议等方面的论述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几个观点,在没有更多环境和政策变革的情况下,当前的研究已经较难推陈出新。91第3期朱卫未等: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对新农村信息化工具和技术的研究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信息化工具、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标准等角度,很多学者重点研究与三农环境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技术框架及实施方案。赵苹「29〕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标准化的基础条件,认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农业词汇和编码的使用、农业网络建设中各存储和通信设备的技术规范、农业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代码、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信息使用规范、农业档案信息管理、农业数据收集、使用和传播规范等等。唐启国「30〕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动态的不断采用最新技术的过程。黄魏与贺立源等学者「31〕以农业信息化网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农业信息网站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信息网站的栏目设计,并讨论了农业信息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几点意见。邓德胜与郭零兵「32〕认为使用无线技术可以为解决农业信息化困难提供一个较便捷、有效的途径。移动电子政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共同构成的移动农务网络将有效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岳广飞和何明祥「33〕总体上认为应该采用My一11brary(即我的电子图书馆)构建模式。张志强、宋小虎与周丽云「34〕结合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的建设背景,提出广东农村无线信息直通车服务模式的建设与应用方案。韦鸿钮、朱立学与王毅「35〕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营模式,并通过示例对其进行了阐述。梁敬东「36〕提出了基于数据共享的多层分布式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以及基于数据库、知识库和模型库的智能农业信息服务架构;并指出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多技术综合与集成趋势。付鸿攒与解鸿博「37〕分别从农业信息平台、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员队伍建设、网络信息窗口、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策。丁仁源、李肠与马玉宝「38〕从技术角度研究新农村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中的负载均衡问题,通过预读取以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服务器集群内各种农村信息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重新配置。对农业信息化中涉及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究,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从内容上来说更多的涉及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和相关技术的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方向的研究也会出现新的视角和内容。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国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是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值得借鉴的经验。表1列举了近年来一些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分析来研究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文献。表1部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献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王玉芹杨晓蓉「39〕2004韩国1.韩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2.韩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3.韩国农业信息系统4.多媒体远程咨询系统5.韩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贺文慧杨秋林「40〕2006美国1.国家投人大量资金支持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低成本共享;2.采用国家调控下的事业性运营模式,兼有商业化运行模式。日本农业科技资源大多掌握在各级政府主办的科技研究或普及机构手中,这些机构多靠政府预算维持法国农村信息服务的主体很多,但是不同主体在服务内容上侧重不同,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也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印度1.印度农村发展的各种项目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建立,由邦政府负责实施。其行政运行体系是:中央政府农村发展部一邦政府农村发展部一地区农村发展部一村民自治组织。2.公私
本文标题: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