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4年语文中考大卷课外文言文答案260页--268页(转换后)
《语文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第9套------第25套答案及语段翻译:第9套:[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补充。语段翻译: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毛相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见到喜欢的东西,写好放到锦囊里。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像他人一般牵强附会。晚上回来整理补充,最后写成诗。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它囊中。阅读题答案:1.书写、记;2.他每天带着随从,背着锦囊,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写下来放在锦囊里,从来没有先出题后作诗,像他人一般牵强附会,晚上回来整理补充,最后写成诗。3、写作的态度要认真,不受他人牵强限制,自己创作。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反复锤炼补充。这样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第10套语段翻译: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吧,大概就像这样的吧!阅读题答案:1.仔细。2、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应答。3.做事应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如果盲目求快,则可能事与愿违或欲速则不达。第11套:[注释]1.菘:白菜2.故:缘故3.向:先前4.自:从此5.遽:急忙6.具:详细7.启:说出8.因:就9.是:这语段翻译: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等到元琰长大,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阅读题答案:1.详细、详尽。2.他怕伤害偷菜人的脸面及尊严,所以避开。3.他是一个宽容、大度、善良,有容人雅量,善解人意的谦谦君子。第12套:[注释](甲)1、鸡子:鸡蛋2、筯:筷子3、掷:拋、丟4、屐齿:木屐底下的突出部份5、蹍:踩、踏6、瞋甚:非常憤怒7、啮:用牙齿咬8、王右軍:即王義之9、安期:王藍田的爸爸10、一豪:事物的微小,只在此处通『毫』耶:表疑问语气语段翻译: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叉,没叉着,顿时大怒,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骨碌骨碌的转,王蓝田气急了,又下地用木屐的齿去碾鸡蛋,还没碾着,他气疯了,拣起鸡蛋放到嘴里咬破又吐出来.王羲之听说此事后大笑道:即使安期(王蓝田他爸)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从此与段中看出他憨拙、率真的性格特点)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阅读题答案:夹、夹取。2、突出他宽容和忍让的性格特点。3、甲文中从夹鸡蛋到掷鸡蛋、踩鸡蛋,盯着地下转动的鸡蛋,到抓起来放到嘴里咬碎吐出,这一系列的动作把王蓝田性急写得淋漓尽致。启示:写作文要抓住本质,抓住特点,抓典型,写细节。第13套:语段翻译:陈子昂早年刚进京城求取功名时,不被人知晓。(有一天黄昏,他在十分苦恼时去到外面散步,恰好,在路旁,)他看到了一个卖胡琴的人。那人拿着一把胡琴漫天要价——一百万文;许多豪门贵族子弟相互传视,却没有能鉴别胡琴的好坏。这时,陈子昂顿生一计,决定碎琴买名。他拨开众人,小心翼翼地拿过那把胡琴,仔细地瞧了又瞧,还轻轻地抚摸琴面,显出十分珍视的样子。最后,他说:“我愿出一百万文买下此琴。”此语一出,众人惊讶不已,问:“为何出此高价?”子昂从容应道:“我擅长这种乐器,我知道这是一把难得的好琴。”众人听后,马上请求子昂弹一曲让他们欣赏欣赏。于昂就说:“今日时候不早了,明天请到宜阳里,我为诸君好好弹奏几曲。”第二天,那些人到宜阳里时,子昂已在厅内准备好了酒肴,胡琴就放在厅前。于昂先请他们喝酒。酒酣,子昂就拿起胡琴,说:“我是一介书生,叫陈子昂,蜀人,读了不少的书,作了百卷诗文,想带到京城求职,谁知四处碰壁,不为人知,弄胡琴本是乐工之事,我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一点也不会。今日将诸位请来,只想和大家交个朋友。”说完,他将胡琴摔碎,又劝众人喝酒。酒后,陈子昂拿出自己的诗文,赠给所有参加集会的人。那些人见了陈子昂的举动不同寻常,就仔细阅读他的诗文,觉得那些诗文格调极高,与当时流行的浮华的诗文完全不同。于是大家交口称赞,纷纷传说。于是,陈子昂的声名不胫而走,一日之内传遍了整座京城。阅读题答案:1.买。2、“千金市之”是为了引起轰动,“举而碎之”一方面是琴对于他没有用,另一方面借“碎琴”表明他的文章更值珍重。3.根被原因还是他本身有才华;直接原因是他“自我推销”方式奇妙。第14套:[注释]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2.朕(zhèn):皇帝自称。3.尝:曾经4.密:秘密,这里作动词5.具:全,都6.惟:只7.方:正8.恶:同“勿”。9.诚:果真10.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11.馔:饭菜12.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13臧否(zāngpǐ):善恶14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15或:有的人16因:于是17既而:不久18悉:全,都语段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阅读题答案:1.无、没有。2、如实回答与客人饮酒;向皇帝举荐贤能之人;劝皇帝广开言路。3、忠诚老实、善于进谏。第15套:语段翻译:丙吉的车夫嗜好饮酒。曾跟着丙吉出行,醉酒呕吐在丞相车上。西曹的负责官员告诉丙吉想要赶走车夫,丙吉说:“因酒醉的失误而赶走士,让这人将在何处容身?西曹只管容忍他,这只不过是玷污了丞相车上的垫褥罢了。”就没有赶走车夫。这个车夫是边郡上的人,熟知边塞发生紧急军务的事,曾有一次外出,恰巧遇见边郡发送紧急公文急驰来到。车夫乘机跟随(驿骑)到公车探候求取消息,得知敌人入侵云中、代郡,急速回相府见丙吉报告这情况,还没完,(皇上)下诏召见丞相、御史,把敌人入侵郡吏的情况拿来问他们,丙吉一一答对。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丙吉于是感叹说:“士没有不能容的,才能各有所长。假使丞相不先听车夫说知此事,还有什么功劳能受到褒奖呢?”掾史因此更认为丙吉贤能。阅读题答案:1、认为……贤能。2、“驭吏”醉酒呕吐弄脏了丞相的车席,要被辞退。丙吉婉言相劝,留下小吏。3、因为“驭吏”刺探到了军情告诉了他。侧面烘托的作用。正因为丙吉对待下属宽容,才能笼住人心,关键时刻得到下属的回报。第16套:语段翻译:文昭甄皇后从小到大,从来不喜欢凑热闹。八岁时,门外有骑马游戏的人,家里的姐姐们都上到楼上观看,皇后一个人就是不去。姐姐们很惊奇地问她为什么,她说:这是女人能看的吗?古书上说,优秀女子,都要学习前代的经验和教训,用来警诫自己。连书上的东西都不懂,看那些又有什么用呢?……阅读题答案:1、听说。2、其他姊妹皆观立骑马戏,只有她不去;用兄长笔砚读书学习。3、文昭甄皇后小时候其他姊妹皆观立骑马戏,只有她不去,她用兄长笔砚读书学习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严于律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德才兼备,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他人。第17套:语段翻译:伯俞,亦作伯瑜。汉代人,姓韩,是当时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伯俞有了过错,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竟跪在地上抽抽嗒嗒哭了起来。母亲问他:“以前也曾打过你,没有见到你哭,今天却哭起来了,莫非你有什么委屈吗?”伯俞回答说:“以前孩儿有了过错,母亲打孩儿时下杖很重,打得很痛,孩儿虽然皮肉受些苦,心里倒很欢喜,这说明母亲体健有力;今天母亲打孩儿下杖很轻,不觉得痛,孩儿知道这是母亲年老体弱的缘故,所以伤心落泪。”李文耕说:做儿子的,是父母所养育并使他渐渐强壮;父母的精力,是儿子拖累并使他们逐渐柔弱。况且光阴如白驹过隙的景象,频频催人易老;年迈父母如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父母儿子聚合在一起共享伦之乐的,有能够到一百多年以外的吗?韩公(韩伯俞)的母亲用力打儿子,不能让儿子疼痛,真正是伤心的话语,让人不忍心读下去。阅读题答案:1.一向、向来。2、(1)白驹过隙:太阳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间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2)风烛残年:被风吹的蜡烛很容易熄灭,残余的岁月在世不会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3、善解人意,孝顺温良,是个孝子。第18套:[注释]1、出:出身。2、寒:贫困。3、微:地位低下。4、尝:曾经5、戒:训诫6、少:年少时。7、提:带8、去:离开。9、乡:此指家乡。10、极:达到。11、出:脱离。12、万死获一生:九死一生(形容十分危险)13、破:剖。14、镞(zú):箭头。15、凡:一共16、因:于是17、授:授给,给予。18、命:命19、藏:收藏,保存20、尔曹:你们21、膏粱: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本文指富贵人家。22、皆:都23、诺:答应。语段翻译: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阅读题答案:1.离开。2、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3、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该多多历练,有所作为。第19套:[注释]郗超,东晋地曾任参军、中书待郎。②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虽指挥晋军击败苻坚。③苻坚,前秦皇帝。④问鼎,图谋政权。鼎,传国宝器,比喻帝位、帝业。⑤狼噬,像狼一样吞噬。⑥虎视,像虎一样看。⑦异同,偏义复词,偏指“异”。⑧济,成。⑨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⑩履屐,履,鞋。屐,木头鞋。代指普通人。(11)容,允许,许可。(12)元,大。语段翻译:郗超与谢玄不友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
本文标题:2014年语文中考大卷课外文言文答案260页--268页(转换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1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