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
1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摘要】:通过对桂枝汤证解析,整理桂枝汤原方及其加减方在《伤寒》《金匮》中的拓展应用,进一步明确了桂枝汤证和桂枝汤方的应用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关键字】:桂枝汤证,桂枝汤原方,桂枝汤加减方,拓展应用。桂枝汤证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其中第12条、第13条对其详述。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桂枝汤证是第一证,桂枝汤方是第一方。在以后的篇章中,以桂枝汤证衍化的证有很多,以桂枝汤方变化的方也有很多,可以说和柴胡证、柴胡方是并列的两个系统的证、系统的方,而且较柴胡汤证、柴胡汤方更多。故掌握好桂枝汤证和桂枝汤方是学好用好《伤寒》、《金匮》的一个重要基础。桂枝汤证在辩证上是表部的一个虚寒证,但其病理却不是表部病的概念可以完整解释清楚的。桂枝汤证的病机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营主里,卫主外,营卫互根互用,营阴不足,卫阳浮强,故表现为表部的虚寒证。里部营阴不足为根,表部卫阳浮强为外在表现。外感而患虚寒证的患者往往其三部(表、里、半表半里部)平素虚寒,一旦感受外邪,其三部功能就不同程度被邪所抑制,出现以某部表现突出的虚寒证。桂枝汤证就是这样形成以表部表现突出而三部都虚寒的一个证。对于13条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集中了四种观点。第一,成无己,他是第一个全文注释伤寒论的医家,但无深入理解;第二,方有执,他认为13条只是在揭示病名,在证治法上相同,脉证上有所差别,意义无异殊;第三,吴谦,订正了仲景全书,但没有对其加以解释;第四,柯琴,他认为此证是桂枝汤的本证,应以辨证为主,在临床上只要有此证,便可用此方,不必问其是伤寒中风还是杂病,当今人们凿分风寒,而不知辨证,是不正确的。后世医家对此也有诸多评议,认为12条是太阳中风,13条是太阳病,其意思是在说明两个不同的证候。两条文在内容上脉证大同小异,只是13条缺少脉象,13条也被称为是“桂枝四证”。由此可以得出13条是桂枝本证,原文13条既不是12条的简单论述,更不是第13条重出衍文,而是另有深意,其上承第12条太阳中风证主治法,进一步明确了桂枝汤证的概念范畴,从而拓展扩大桂枝汤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桂枝汤方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其主要功效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方不仅适用于太阳中风证,其在《伤寒》《金匮要略》都有很大的拓展应用。下面笔者将就桂枝汤原方及桂枝汤加减方在《伤寒》《金匮要略》中的拓展应用进行分述。一、桂枝汤原方的应用(一)太阳中风证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脉象浮缓,病机营卫不调,即卫阳浮盛,营阴失守。风寒之邪侵袭,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奋起抗邪,趋向于外,故发热、脉浮等。用桂枝汤温经通阳,疏风散寒,敛汗养阴,益脾和胃。(二)太阳病原文第42、44、45、95条,第42条太阳表证仍在,若无汗,脉浮紧,为表实2之证,当用麻黄汤。今见“脉浮弱”无论其有汗无汗,均宜桂枝汤。第44条,为太阳表里同病,外有表证,内有不大便之症,此时虽有不大便,但不甚急,治疗原则应先表后里,表解后方可治里,不可颠倒,故宜桂枝汤。第45条为太阳病误下后太阳表证不解,仍以桂枝汤解之。第95条,症见发热汗出,当有轻微恶风脉浮等,证侯尽管不典型,但无明显里热之证,不是里证,仍属表证,当解表邪,故用桂枝汤。(三)杂病原文第53、54条。文中病常自汗出,而无恶寒、头痛、发热等症,则知非为外感,而是杂病。杂病自汗,原因颇多,其中有病在表营卫不和,这种营卫不和的自汗,治当用桂枝汤“复法其汗,营卫和则愈”。第54条亦有汗出,其病机为“营卫不和”,由于卫气开合功能发生障碍,合时阳郁而发热,开时腠疏而汗出,开合失常,故见发热而自汗出,治以桂枝汤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四)伤寒原文第56、57、91条。第56条为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若小便清白,则是邪在表,阳气太重,因风寒外束于皮毛,肺气因失于肃降,则大肠传导失常,故不大便,于是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表解而里自和。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太阳伤寒发汗后,本应汗出而解,脉静身和。但病人又见“复烦”,此为余邪未尽,治疗再用汗法,但前者已用峻汗,故只需桂枝汤解肌祛风即可,轻度发汗,邪去而不伤正。第91条伤寒误下后表里缓急,伤寒表证当先解表,若使用下法,则为逆治,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后,身疼痛仍在,为表证未罢,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和其表。(五)阳明病欲解时原文第234条、第240条。此两条是太阳向阳明的传变,表现为阳明病的症候,但太阳证仍在,如脉迟,汗出多,微恶寒,此为表未解,应当托邪外出,故发汗,应当用桂枝汤。此为太阳之病邪不除,燥热成实邪陷阳明,因此临床治疗时应考虑太阳之症候和治法。(六)太阴病兼表证原文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条为太阴兼表证,太阴病,脉本应缓弱,但今脉为浮,说明里虚不甚,且病机向外。此证除脉浮外,可伴发热恶寒、四肢疼痛等症,故以桂枝汤治之,既可调脾胃,又可和营卫,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七)霍乱病原文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本条论霍乱里和而表未解的证治。吐利是霍乱的主证,此言吐利止,说明里气已和,但身痛不休,是表邪未解。此证吐下之后,阳气大伤,津液未复,故不可投以发汗峻剂,以免大汗亡阳,变证再起。既然有表证之未解,亦须解表,宜用桂枝汤微发汗解肌表之邪,且内和脾胃而外调营卫。(八)虚寒下利《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篇中虚寒下利第36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本条论述虚寒下利兼表证的证治。由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运化失司,故下利清谷不止、腹胀满;又因风寒外袭,邪滞于表,故身体疼痛。应先救里而后治表。救里用四逆汤温里回阳,待阳回利止,然后用桂枝汤解表散寒,调和营卫。(九)妇人妊娠恶阻《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3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条论述妊娠的诊断及恶阻的证治。凡值生育年龄的妇女,停经之后,出现平和之脉,只是尺脉较寸脉稍见小弱,同时伴有呕吐、不能食等证,其重者称为妊娠恶阻。冲为血海,隶于阳明脾胃,冲脉之气上逆犯胃,胃气上逆故不能食、呕吐,治宜桂枝汤调和阴阳,温胃降逆。二、桂枝汤加减方的应用(一)《伤寒论》中的应用1、桂枝加葛根汤原文第14条,为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的证治,在太阳中风证的基础上兼有“项背强几几”,项强较重,表现为项强连背,头项强痛,拘紧固急,转动不灵,为桂枝汤兼证,故加葛根缓解之。2、桂枝加附子汤原文第20条,为过汗致阴虚汗漏表未解的证治,“逐漏不止”此为阳脱之象,故造成小便难,四肢微急,但恶风仍在,故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附子以回阳固脱。3、桂枝去芍药汤原文第21条,为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的证治,太阳病误下可能引起表邪内陷而发生变证,误下后,脉促胸满,表邪不解,邪陷胸中,胸阳受挫,故当解肌祛风兼温通心阳,由于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故去之,用桂枝去芍药汤。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第22条,紧接原文第21条,胸阳进一步损失,出现脉微恶寒,故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意在温经复阳。5、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文第23条,文既有“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的桂枝汤证,也有面稍赤身痒无汗的麻黄汤证,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6、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文第25条,在23条的基础上,桂枝汤偏重,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按2:1比例组方,二方合用,发汗之力更小,为辛温轻剂,微发其汗。7、桂枝二越婢一汤原文第27条,为表邪内热轻证的证治,“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为阳也”,故为表郁内热轻证,故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解表,兼以清里热。8、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原文第28条,为水气内停而太阳经气受阻的证治。本条“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颇似太阳病,而“心下满微痛”又似阳明腑实证,故易误投桂枝汤或误用攻下。“小便不利”为本证的重点,因小便不利反映了机体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之机。水饮内停,里气受阻,胃气壅塞,故心下满微痛,水湿不得下行,故小便不利。里气不和,在外阳气被遏,故发热无汗,在外之经腧不畅,故头项强痛。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由于表邪已解,汗下后易损津液故去桂枝,加以渗利水湿之茯苓白术。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第43条,为太阳病误下后表不解兼喘者。太阳病本应发汗解表,误用攻下,下之后表未解兼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原文第62条,为太阳病过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太阳病发汗后本应汗出而4解或减之,但今身疼痛,脉沉迟,故为发汗太过损伤营阴,因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重用芍药生姜,加用人参以益气和营养血,扶正祛邪并举,且以扶正为主。1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原文第112条为心阳虚惊狂的证治。伤寒脉浮,为表证,误用火劫汗,造成亡阳之征,心阳受创,心失所养,心神不敛,心神失守,故惊狂,卧起不安。因此在原文第21条的基础上加入蜀漆牡蛎龙骨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开窍。12、桂枝加桂汤原文第117条,为心阳虚,奔豚的证治。烧针发汗损伤心阳,阳虚阴乘,下焦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发为奔豚之证,故用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通心阳而平冲逆。13、柴胡桂枝汤原文第146条,为少阳兼表的证治,此为少阳病柴胡证的基础上出现了在表的桂枝汤证,故用小柴胡汤、桂枝汤复方减半而投之,合为柴胡桂枝汤。14、桂枝人参汤原文第163条为脾虚兼表的证治。太阳病,本用汗法,但却屡用攻下,表未解,又因攻下损伤脾胃,脾阳伤而寒湿内生,部分表邪内陷,以致里寒伴表证发热下利,故称“协热利”,故用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为理中汤加桂枝组成,旨在温中散寒解表。15、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原文第174条,为太阳病兼有寒湿的证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为寒湿之邪侵犯肢体所致,本条又兼有“脉浮虚而涩”的表证故用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芍药加附子而成,由于芍药阴柔有碍阳气故去之,加附子温阳散寒湿止痛。在原证的基础上出现了大便难,小便自利,由于津液不足,从小便流之,故不能再用桂枝发汗,恐损伤津液,加以白术淡渗水湿,以利津液输布。16、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原文第279条,为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阳的证治,太阳当汗不汗,反用攻下,误下伤脾,脾失运化,气机壅滞则腹满,血脉不和经络不通则腹痛,病位在脾,为太阴,本证反见腹满时痛,不见呕吐、下利、食不下之症,故用桂枝加芍汤以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大实痛为阳明腑实之证,故用桂枝加大黄汤以化壅导滞。(二)、《金匮要略》中的应用1、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8条,为风湿历节的证治,风湿合邪流于筋骨,搏结于关节,应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滋阴清热,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此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泻心汤加减组成,用桂枝汤旨在祛风通阳。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8条,为阴阳两虚失精的证治。本证的根本在于阴阳两虚,因而进一步引起失精,本证治法是补虚调阴阳,固涩精液。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治外证可解肌调营卫,治内证可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功能重镇固涩,又可潜阳入阴,使阴精不致下泄。虚阳不致上浮,阴阳相济,心肾交通则诸症愈。3、《千金》桂枝去芍加皂荚汤。治疗肺痿吐涎沫。4、乌头桂枝汤5《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19条,为寒疝兼表证的证治。阳气虚弱,寒气内结而致腹痛,同时寒邪客表,腠理闭塞,营卫运行不利则身体疼痛,此为阳虚阴寒内盛,风寒束表,内外皆寒,表部里部同病,治里用乌头汤,治外用桂枝汤,故宜乌头桂枝汤。5、桂枝加黄芪汤①《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9条,为水湿郁表所致的黄汗的证治。方用桂枝加黄芪汤解肌祛湿,调和营卫。方中桂枝汤解肌发汗,祛湿消肿,调和营卫
本文标题: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2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