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风湿病风湿是指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可能是免疫系统损伤造成的。中医认为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脉引起的。在现代医学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滑囊炎、强直性脊柱炎、粘附性肩囊炎、骨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病、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动脉炎、多发性肌炎、腱鞘炎、纤维肌痛、炎性肠病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中有许多种草药用于治疗风湿病,现代医学对上述各种疾病分别有不同的治疗方法。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风湿病能否根治?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骼、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风湿病的多种概念区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风湿病不外乎是指天气变化时腰酸腿疼的病症,一些人不恰当地将风湿病分为“风湿”和“类风湿”两种。其实我们常说的风湿,是三种疾病中的一种:第一,现代医学上的风湿病:一种免疫系统紊乱造成的的疑难杂症,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等,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导致各种疾病的发作。第二,风湿性关节炎:区别于第一种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关节炎不对称,游走性强,是链球菌引发的风湿热的一种症状,也是免疫系统的问题,但主要症状还是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由于青霉素的使用,风心病已经从心脏病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以后。第三,普通的关节痛:受冷刺激影响的关节损伤。自孩童时开始,我们常常听到家里或邻里的老人说,风湿病的元凶是“风”和“湿”。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人都相信,产后吹了风、洗了澡,将来会得风湿病。因此,炎炎夏日,产妇都要呆在闷热的屋里,不敢扇扇子,不敢开窗户,更不敢洗头洗澡。可是,西方国家的产妇普遍是产后体力缓和过来后即起床洗澡,并住在空调房或通风的房间,许多居住在西方的亚裔移民也是这样,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得风湿病。的确,长期受寒冷刺激(包括寒风和湿冷)的人容易出现关节痛。天气变化尤其是台风前夕,腰酸腿痛者常常发作,甚至可以做天气预报。其实,这是受损的关节滑膜、软骨、韧带、纤维疤痕组织对天气变化的一种过敏反应,以及关节滑膜腔对气压变化的反应。如果长期受寒冷刺激,会导致关节软骨的损害、变性,出现或加快关节劳损。过去曾有动物实验发现,处于高湿度、长期吹风似乎都容易出现关节病变;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温度、湿度的影响只是风湿症的导火线,并非致病因素,绝大部分的风湿关节疼痛是因老化和非正常使用所造成的,外界因素仅是一个方面。之所以会被混淆成这样,都是中国传统医学在对疾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命名造成的,当患者有了关节疼痛的症状后,必须区分这三种疾病,才能对症治疗,不能任由一些水平不高的医生,随意的把它称作风湿,结果导致临床上常常误诊或漏诊症状,甚至长期求治于江湖医生,不去正规医院就诊,导致人财两空,对治疗丧失信心。病种分类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命名,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是风湿病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素问·痹论》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均是以病因之风、寒、湿、热分类。《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以及后世医家明确提出了“风湿”、“湿痹”、“风寒湿痹”等的病名。根据历代医家经验,从病因分类考虑,一般将风湿病分为一下几种:1.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风性走串,故临床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因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故多发为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膝理空疏,故有恶风,汉出之症。2.寒痹: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临床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3.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为特点。因脾主湿,而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故又多见脾不运湿之症,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如缓等。4.热痹: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因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等症。5.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失于儒养而引起得一类痹病。因“燥胜则干”,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儒养,故临床以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为主要特点。6.风寒湿痹:风寒湿邪兼加而至,为“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本义.临证时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轻孰重.若以风,湿为主者,称为“风湿痹”:若以寒、湿为主者,称为“寒湿痹”;若风寒湿三气兼重,则以“风寒湿痹”名之。7.湿热痹:感受湿热之邪为主,或是风寒湿等邪气郁久化热而为换。临床所见,一般而热痹多为湿热痹。其临床表现为湿痹与热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五脏痹和五体痹之称,并沿用至今。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风湿病的根治?法,如干细胞移植等,正在临床试验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根据本类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类如下:一、弥漫性结缔组织(一)类风湿关节炎(二)幼年型关节炎(1)系统性起病,(2)多关节起病,(3)少关节起病。(三)红斑狼疮(1)盘状,(2)系统性,(3)药物性。(四)硬皮病1、局部型(1)线状,(2)斑状。2、系统性硬化症(1)弥漫型硬皮病,(2)CREST综合症,(3)化学物(或药物)所致。(五)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六)多发性肌炎1、多发性肌炎2、皮肌炎3、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4、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七)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1、结节性多动脉炎2、变应性肉芽肿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过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4)与恶性肿瘤相关,(5)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4、肉芽肿性动脉炎(1)Wegener肉芽肿,(2)巨细胞(颞)动脉炎伴或不伴风湿性多肌痛,(3)Takayasu动脉炎。5、Kawasaki病6、白塞病(八)干燥综合症1、原发性2、继发性与另一结缔组织病相关。(九)重叠综合症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其他(十)其他1、风湿性多肌痛2、复发性脂膜炎3、复发性多软骨炎4、结节红斑二、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一)强直性脊柱炎(二)Reiter综合症(三)银屑病关节炎(四)炎性肠病关节炎三、骨性关节炎(一)原发性(1)周围性(2)脊柱。(二)继发性(1)先天性(2)代谢性(3)外伤性(4)其他关节病。四、感染(一)直接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引起。(二)反应性(1)细菌性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新内膜炎、痢疾后,(2)病毒性,(3)疫苗后,(4)其他。五、代谢和内分泌病(一)与晶体相关1、尿酸钠(痛风)2、焦磷酸钙(假痛风、软骨钙化病)3、碱性磷酸钙(磷灰石)(二)其他生化异常1、淀粉样变原发性、继发性。2、血管病3、其他先天性病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成骨不全。4、内分泌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5、免疫缺陷病低丙球蛋白血症,lgA缺乏症,补体缺乏症。(三)遗传性疾病1、先天性多关节弯曲2、过动综合症3、进行性骨化肌炎六、肿瘤性(一)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二)继发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七、神经血管病(一)神经性关节病(二)神经性关节病(三)压迫性神经病变1、周围神经受压(腕管综合症)2、神经根受压3、脊髓狭窄(五)交感神经反射性萎缩(六)其他雷诺现象(病)八、骨与软骨病变(一)骨质疏松全身性、局限性(二)骨软化(三)肥大性骨关节病(四)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五)骨炎(六)缺血性骨坏死(七)肋软骨炎(八)其他九、非关节性风湿病(一)关节周围病变滑囊炎、肌腱病、附着端炎、囊肿。(二)椎间盘病变(三)原发性下背痛(四)其他1、纤维肌痛、纤维织炎2、精神性风湿病3、局部性痛十、其他具关节症状的疾病(一)周期性风湿病(二)间歇性关节积液(三)药物致风湿综合症(四)其他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中心性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症、外伤等。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病因较明确的疾病,如肿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在内科工作中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临床诊断风湿病是西医病名,此病多属中医痹证范畴,为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主要与正虚、邪侵及痰浊淤血有关。在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热外邪侵袭,痹阻肌肉、关节、经络之间,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畸形。病久不愈,可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皮下结节,肢体僵硬,麻木不仁,且诸症顽固难愈。中医治疗风湿病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首当辨明虚实寒热。病属实者,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麻木为主症,无正气虚弱表现。病属虚者,伴气血损伤、脏腑亏虚证候。临床治疗风湿病通常按病证寒热性质主要分为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型。目前各药店里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很多,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证型选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疗效。一、风寒湿痹症状:肌肉筋骨关节疼痛、肿胀,肢体麻木,展伸不利,恶风畏寒,得热痛减,遇冷痛增。舌苔薄白或白腻。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及着痹之分。行痹以感受风邪为主,肢体关节多呈窜痛,痛处游走不定;痛痹以感受寒邪为主,肢体关节痛剧,痛有定处,喜热怕冷;着痹以感受湿邪为主,肢体关节肿胀,痛处固定,肌肤麻木、沉重。治则:散寒、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中成药:风寒湿痹冲剂、风湿关节炎片、追风透骨丸、疏风定痛丸、小活络丹、宝光风湿液、风湿骨痛丸、祖师麻片、麝香风湿片、老鹳草膏、史国公药酒、冯了性药酒、骨刺消痛液、护骨酒、木瓜酒。外用药:骨友灵擦剂、麝香壮骨膏、天麻追风膏、狗皮膏。二、风湿热痹症状:肌肉筋骨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甚者痛不可及,得冷稍舒,或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全身表现,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治则:清热、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中成药:湿热痹冲剂、二妙丸、四妙丸、痹隆清安片等。三、其他证型症状一:若病人肌肉筋骨关节肿痛,而无局部冷热与皮色异常,亦无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症状,则多属感受风湿之邪。治则:以散风除湿为主。中成药:散风活络丸、舒筋活血片、活络丹、天麻丸、风湿关节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风痛宁等,并可外用追风膏、伤湿止痛膏。症状二:若病人肌肉筋骨关节肿痛,怕冷亦怕热,关节局部喜暖亦喜凉,多为寒热错杂淤血阻络。治则:散寒清热、通经活络。中成药:通络开痹片。症状三:若风寒湿痹病人兼有气血两虚,可见面色萎黄、乏力气短、自汗心悸、食少便溏。治则:益气养血。中成药:大活络丹、活血通脉片等。症状四:若风寒湿痹病人兼有肝肾亏虚,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健忘尿频、关节强直畸形或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遗精;偏阴虚者,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盗汗;偏阳虚者,形寒肢冷。治则:补养肝肾、强壮筋骨。中成药:健步壮骨丸、益肾蠲痹丸、壮骨关节
本文标题:风湿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8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