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医诊断学课件-八纲辨证
中医辨证学第一课件网网站绪论以八纲辨证为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及三焦辨证为目,总论第一章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1.八纲辨证“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质难》中。2.六经辨证3.脏腑辨证4.温病辨证第二章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自学)总论症——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即“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总论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总论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总论第一章八纲辨证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阴阳——归纳疾病类别表里——辨别疾病部位的深浅寒热——疾病性质虚实——邪正斗争的盛衰第一节表里辨证表里体表脏腑六腑五脏经络脏腑三阳经三阴经皮肤筋骨【临床表现】表里病位皮毛、肌腠、经络脏腑、骨髓一、表证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的证候。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正,皆是也。”一、表证【临床表现】寒热——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头身疼痛、苔脉——舌苔薄白,脉浮,兼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咽喉痒或痛,喷嚏,微有咳嗽。发病特点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1.起病急2.病情轻3.病程短4.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的特点。(一)风邪袭表证【概念】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产生的证候。【病因】起居不慎,汗出当风。【辨证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脉浮缓。【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证候分析】风邪袭表,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发热恶风,汗出;风邪上受——头痛肺气失宣——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风邪袭表(一)风邪袭表证(二)寒邪束表证=表寒证【概念】寒邪束表证又称表寒证,多因感受阴寒之邪,体内阳气未能御制寒邪所出现的证候。【病因】衣单感寒,冒雨涉水,贪凉饮冷。【辨证要点】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微咳,苔薄白,脉浮紧。【证候分析】寒邪束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寒邪郁于经脉——头痛,身痛;肺失宣降——鼻塞微咳;寒袭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道拘急——脉浮紧。(二)寒邪束表证(三)暑邪伤表证【概念】暑邪伤表证是指夏月炎暑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证候。【病因】炎夏之季,烈日曝晒或高温环境中劳作。【辨证要点】夏季恶寒发热,汗出,疲乏,苔薄,脉濡数。【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薄白或黄,脉象濡数。【证候分析】暑邪伤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暑性炎热,蒸腾津液——恶热,汗多而口渴,尿黄。暑病多汗,气随汗泄——疲乏而脉濡数。暑挟湿邪,湿犯上焦——苔白或黄。(三)暑邪伤表证【证候鉴别】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里证。(四)湿邪遏表证【概念】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于肌腠的证候。【病因】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水。【辨证要点】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重,苔白薄腻。【临床表现】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胸闷,口不渴,肢体困重或酸痛,周身倦怠,舌苔薄白腻或滑,脉濡或缓。(四)湿邪遏表证【证候分析】湿邪遏表属外湿,亦称伤湿。湿郁遏肌腠,阻滞经络——头胀,肢体困重,微恶寒热。湿邪缠绵,困遏清阳——困重、闷胀、酸楚、腻浊。(五)燥邪伤表证【概念】燥邪伤表证多见于外界气候干燥,燥邪外袭,侵犯肺卫所表现的全身干燥的证候。【病因】秋令干燥或居北方干旱少雨之处。【辨证要点】恶寒发热,皮肤、口、鼻、咽干燥。【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口唇、鼻窍、咽喉干燥失润,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舌苔干燥,口渴欲饮。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象浮等。(五)燥邪伤表证【证候分析】“燥胜则干。”燥邪为病,最易耗损津液,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皮肤、官窍干燥的特征。且燥从上受,最易伤肺,临床常兼见肺系症状。(六)热邪犯表证【概念】热邪犯表证又称表热证,是指风热病邪侵袭卫表的证候。【病因】外感温热之邪或其它邪气郁而化热。【辨证要点】发热较重恶寒轻,咽喉痒痛,舌边尖红,脉浮数。【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面红,头痛,口干微渴,咽喉痒或痛,或有汗。舌边尖红,脉象浮数。(六)热邪犯表证【证候分析】热邪犯表,卫气被郁——发热恶寒;热为阳邪——发热重而恶寒轻。风热灼伤津液,上炎于咽喉——口干微渴,咽喉痒痛。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热邪上扰——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在表之征。一般以热轻而火重,温邪与火热同性,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六)热邪犯表证(七)疫疠证候疫疠又名瘟病、毒气、乖戾之气、疠气等,是由感染瘟疫病毒而引起的具有严重传染性的证候。二、里证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皆为里证。”里证的成因一、六淫袭表,表证未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气血、骨髓等,即所谓“直中”为病;三、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精逆乱而致病。附:半表半里证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完全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称为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第一课件网网站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第二节寒热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一、寒证【概念】寒证是疾病本质属寒,因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寒证包括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等。【病因】1.外感阴寒邪气;过服生冷寒凉2.久病伤阳【特点】1.形寒2.寒不消水【临床表现】冷体温、按诊畏寒,恶寒喜暖,肢冷倦卧。稀排泄物大便溏薄,(五更泻),小便清长,痰稀白,清涕。淡色诊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苔灰黑而润),阴黄(寒湿)。润津液未伤口不渴,苔白滑。静望神、动态、脉诊倦卧,脉迟、紧。二、热证【概念】疾病本质属热,由于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热证包括表热证、里热证、虚热证、实热证等。【病因】1.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2.七情过激,郁而化热;3.饮食不节,积蓄为热;4.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特点】1.身热2.津亏(热盛伤津,阴亏)【临床表现】热体温、按诊发热,壮热,五心烦热(皮肤、咽喉、齿龈红肿热痛)稠排泄物大便干结,(或大便黄褐如糜而臭——湿热),小便短赤,黄脓涕,黄粘痰。深色诊面红目赤,(颧红、潮红)舌质红绛,苔黄(苔灰黑而干),阳黄(湿热)。干津伤口苦口臭,口干喜冷饮,鼻燥咽干,苔干燥。动望神、动态、脉诊烦躁不宁,新病鼻翼煽动,数脉、洪脉、滑脉,出血(吐血,衄血,痰中带血,色鲜红)、灼痛。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证热证寒热恶寒喜热恶热喜冷口渴口不渴渴喜冷饮面色面色白面色红四肢按之冷按之热痰涕清稀黄稠二便大便溏薄大便干结小便清长小便短赤舌象舌淡、苔白腻舌红、苔黄脉象脉迟或紧脉数第三节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调经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气血充盈,则有邪外御,病安从来?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辏,百病丛集。”一、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特点: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难经·四十八难》“缓者为虚”、“出者为虚”(一)气虚类证1.气虚证【概念】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病因】1.久病体虚——久病多虚2.劳累过度——劳则耗气3.年老体弱——肾的精气衰退4.生成不足——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调【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活动时诸症加剧,脉虚。【临床表现】1.精神——神疲乏力2.声息——少气懒言,或声音低微,呼吸气短3.头目——头晕目眩,自汗,易感冒,活动时诸症加剧。4.舌脉——舌淡嫩,脉虚无力。【证候分析】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头晕目眩;肺的呼吸功能减弱——声音低微,呼吸气短。气虚卫外不固——自汗;劳则耗气——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舌淡嫩;气虚运血无力——脉按之无力。2.气陷证【概念】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虚弱证候。【病因】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气。【辨证要点】内脏下垂+气虚【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或内脏位置下垂,或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胃腑下垂——脐腹中部坠胀感肝肾下垂——少腹两侧重坠感【证候分析】气陷证的病理特点——清阳之气不升反降,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本证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头晕目眩,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弱等。中气亏虚,脾运失健,清阳不升,气陷于下——久泄久痢。脱肛多见久泄久痢——中气下陷之象,或小儿正气未充,或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过度。2.气陷证3.气脱证【概念】气脱证是指元气亏虚已极,气息奄奄欲脱的危重证候。【病因】1.久病气虚的进一步的发展;2.大出血后,气随血脱。【辨证要点】气息微弱欲绝,汗出不止,二便失禁,手撒身软等气脱的特证。【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或见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舌质淡白,苔白润,脉微欲绝。【证候分析】气脱证病理特点——元气亏虚至极,失于固摄。气脱肺失摄纳——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气脱无以养心——神失所养可见昏迷或昏扑。气脱失于固摄——汗出不止,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气脱无以鼓动血脉——脉微欲绝。(二)血虚类证1.血虚证【概念】血液亏少,脏腑、经络、组织失于濡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病因】一、生成不足1.化源不足——营养缺乏2.脾胃运化功能减弱3.气虚不能生血二、消耗过多1.各种急慢性出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2.久病耗气伤血3.七情内结,用心过多【辨证要点】体表肌肤粘膜组织颜色淡白+全身虚弱(四不养)【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1.血虚证【证候分析】血少不荣于色——面白无华或萎黄,眼睑、唇色淡白,爪甲苍白。血不养头目——头晕眼花濡养功能减退血不养心——心悸、失眠血不养经脉——手足发麻血不养冲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2.血脱证【概念】血脱证是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的危重证候。【病因】多因突然的大出血所致,或由血虚发展而来。【辨证要点】大出血+亡阳(轻症)【临床表现】大出血——呕血、便血、崩漏、外伤亡阳(轻症)——晕厥面色苍白,舌色枯白,心悸,气短,四肢逆冷,脉微或芤。(三)阳虚证【概念】体内阳气虚衰,温煦、推动、蒸腾、气化作用不足所导致的一种虚寒性证候。【病因】1.久居寒处2.过度劳倦3.久病伤阳4.年老火衰5.过服寒凉【辨证要点】畏寒+气虚重症【临床表现】冷——畏寒肢冷或腹痛喜按喜温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淡——面色淡白,舌质淡嫩润——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脉微或沉迟无力气虚重症——精神不振,神疲乏力【证候分析
本文标题:中医诊断学课件-八纲辨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0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