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无锡市靖海小学课题组一、选题缘由(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也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必经途径。我国教育界已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率先跨出了这一步。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单纯地将网络运用于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需要。孩子们需要网络为他们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遨游。运用网络实现学科教学的延伸成了开辟这片新天地的良好途径。“综合性、创造性、人文性、开放性”这些新课程的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尽量丰富的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或进行实践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以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这些特性,达到这些目标,效果会有,但是十分有限。因此,如何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延伸,就成为达成新课标特性和目标的一种值得探索的做法。信息技术的强大的交互性才得以更好的体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才可以逐步向课外拓展,主题探究才能做到有效的、实实在在的探究。当前,课内外教学的连接与延伸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其目的是:使连接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高速网络比原有的Internet快100~1000倍;在国民教育方面保证美国人能够“终身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使美国中小学全部联网,儿童8岁会使用计算机,12岁会上网。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全国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一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此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方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国家级的远程教育传输平台已经建成,经过批准的数十所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网站已经开通,有些省市或地区建立了为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服务的教育网站,还有一些学校通过合作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办起了教育网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的已经建立,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学科教学延伸的条件已经具备。网络化教育是当今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热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有些地区、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并积极服务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诸如资源规划、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趋于自主性学习,实现个性发展。但是,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如何才能将其高效、快捷的组织和利用起来呢?教育者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学科教学延伸这一途径。(三)课题研究价值课堂教学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形式,有其广泛的优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众多的学生进行同步教学,效率较高;有利于教师的明确分工,发挥教师的专长;有利于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内容安排科学,教学进度合理,大大加强了教学的组织性和科学性。然而,课堂教学自它诞生以来,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它难以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它容易导致教师一言谈、满堂灌,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实践机会少,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它还难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只学到一些书面知识。就小学教学管理而言,应当是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点,拓展课堂教学,既要搞好课堂教学为主的管理工作,又要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延伸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但是,就目前来说,研究其优点,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者多,研究其缺点,采取措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者少。如何在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眼界,以求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网络进行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能使学生寓教于乐,其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运用网络,进行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概念界定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流量网络(flownetwork)也简称为网络(network)。一般用来对管道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来建模。有时特指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联网(Internet)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如:教育网络、人际网络、交通网络、政治网络等。教学——一般把教学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它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一定的目标为依据,以一定的教学材料为载体进行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学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任何有教有学的活动都可以叫做教学,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知识、特定目标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本课题中所指的教学是指狭义上的教学。教学延伸——在课堂教学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或学生独立进行的,对课堂书本知识的深入探究性学习或对课外知识的探究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2)支撑性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原则之一。它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这一原则要求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为品德教学由课堂向社会延伸创设了条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整合性原理——杜威指出:“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和正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整体建构的,应当包含道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等要素。同时教育只有当各种教育的影响力都朝着有利于它的方向,形成一个整体的强大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各相关因素之间的整合一致,相互促进。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整合,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两翼,缺一不可,必须整合一致。其次是课内和课外的整合,要引导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交互促进。再次是生活全过程的整合。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一)研究目标(1)为学生提供尽量丰富的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或进行实践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以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目标。(2)探索基于网络的小学学科教学延伸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3)从实践层面上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延伸中使用的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4)利用网络,整合各科教学,将各科教学融会贯通,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减少因知识剧增对课程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深入课堂了解品德学科中信息技术使用的现状,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现实依据。(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对课堂教学实验的常态研究,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寻找存在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便能够运用于实践,展开新一轮的行动研究。(3)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有价值的个案,并上升推广。(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文献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四、研究内容:(1)运用网络进行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能使学生寓教于乐,其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运用网络,进行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进行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研究的策略性研究,即如何通过网络实现教学延伸,已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目标的目的。(3)如何通过网络,进行实践活动,以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4)如何运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延伸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互利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5)如何利用网络,整合各科教学,将各科教学融会贯通,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减少因知识剧增对课程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五、研究过程设计研究阶段起止时间主要任务成果形式负责人前期准备阶段2007、9—2008、8完成课题方案案例、课例戴懂华丁婕妤课题实施2008、9—操作样式论文、录象戴懂华阶段2009、8丁婕妤黄英实验评价阶段2010、9—2010、8研究报告论文集、报告集、个案集王协鑫戴懂华丁婕妤夏婷娜二00七年十月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延伸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0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