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折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2、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3、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4、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5、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二、判断改错题1、错改为开放性骨折2、错肿胀改为异常活动3、对4、对三、选择题1、E2、B3、C4、E5、C6、E7、A8、B9、B10、C11、B12、B13、C14、D15、C16、D17、C18、A19、ACD20、ACE21、ABCDE22、ABCDE四、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2、疲劳性骨折: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3、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4、骨筋膜室综合征:因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5、损伤性骨折:又称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6、关节僵硬:指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7、急性骨萎缩: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8、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破坏,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性坏死。9、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10、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11、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要的时间,骨折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12、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五、问答题1、答: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④拆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2、答: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前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④长骨干横行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骨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3、答:①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内功能者。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4、答:①休克②脂肪栓塞③重要内脏器官损伤:A.肝、脾破裂B.肺损伤C.膀胱和尿道损伤D.直肠损伤④重要周围组织损伤:A.重要血管损伤B.周围神经损伤C.脊髓损伤⑤骨筋膜室综合征。5、答:①坠积性肺炎②褥疮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④感染⑤损伤性骨化⑥创伤性关节炎⑦关节僵硬⑧急性骨萎缩⑨缺血性骨坏死⑩缺血性肌挛缩。6、答:①全身因素:A.年龄B.健康状况②局部因素:A.骨折的类型和数量B.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C.软组织损伤程度D.软组织嵌入E.感染③治疗方法的影响:A.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B.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C.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D.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E.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处仍可受到剪力和旋转力的影响F、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上肢骨、关节损伤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向下向上喙锁韧带2、切开复位和张力带固定法锁骨喙突拉力螺钉固定法3、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锁骨下脱位4、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粉碎型骨折5、三角肌前外肱二头肌肱三头肌6、屈曲型伸直型7、后脱位外侧方脱位内侧方脱位前脱位后脱位8、重叠成角旋转侧方畸形旋转9、银叉样枪刺样二、判断改错题1、错应为锁骨上方2、错应为前脱位3、错应为挠神经损伤4、对5、错应为90°6、错中立位时最紧张旋转位时最松弛7、错由尺侧下方斜向桡侧上方三、选择题1、B2、C3、A4、C5、B6、C7、B8、BE9、ABDE四、名词解释1、方肩畸形:肩关切脱位时,肱骨头脱出于喙突下,肩部失去圆浑的轮廓时出现方肩畸形。2、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紧贴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3、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是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密质骨的交接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此部位发生骨折则称为肱骨外科颈骨折。4、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5、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6、5P征:指Painless无痛,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肉麻痹。7、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脱位,称为孟氏骨折。8、.盖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为盖氏骨折。9、、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10、Smith骨折: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相反,称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五、问答题1、答:①病人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②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④开放性骨折;⑤陈旧性骨折不愈合;⑥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2、答:①第一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②第二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破裂,锁骨外侧端“半脱位”;③第三型: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已破裂,锁骨外侧端“真性脱位”3、答:①前脱位:又分为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和锁骨下脱位;②后脱位:有肩峰下脱位、盂下脱位和冈下脱位;③盂下脱位;④盂上脱位4、答:病人仰卧位,术者站在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以同侧足跟置于病人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于外展位作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为反牵引力。左肩脱位时术者用左足,右肩部脱位时则用右足。牵引须持续,用力须均匀,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逐渐松弛,此时内收、内旋上肢,肱骨头便会经前方关节囊的破口滑入肩胛盂内,可感到有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再作Dugas征检查,应由阳性转为阴性。5、答:骨折近端呈内收位,肱骨大结节与肩峰的间隙增宽,肱骨头旋转;远折端肱骨的外侧骨皮质插入近端髓腔,呈外展位成角畸形;也可能远折端向内、上移位而呈重叠移位。6、答:第一型:单一外科颈骨折,或合并有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1cm,成角小于45度,骨折稳定又称为“一部分骨折”。第二型:骨折位于解剖颈,移位大于1cm或成角畸形大于45度,肱骨头与肱骨干成为分离的两部分,又称为“二部分骨折”。第三型:在第二型的基础上,合并有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又称为“三部分骨折”。如果合并大结节和小结节同时骨折,又称为“四部分骨折”。第四型:在第一型的基础上,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伴有明显移位,或大结节的一个面骨折。常伴有肩袖损伤。第五型:有小结节骨折并有移位。第六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7、答:肱骨干骨折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部位和肌肉牵拉方向等。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肱骨干下1/3骨折的移位方向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关,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8、答:⑴反复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⑵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⑷陈旧骨折不愈合⑸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⑹同一肢体有多发性骨折⑺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9、答:⑴有外伤史,以跌倒手掌撑地最常见。⑵患处肿、痛,不能活动,患者以健手托住患侧前臂,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被动运动时不能伸直肘关节。⑶肘后空虚感,可摸到凹陷处。⑷肘部三点关系完全破坏,失去正常关系。⑸X线检查显示肘关节脱位。10、答:前臂双骨折中由于尺骨位置比较浅,肌肉附着少,移位多不严重,主要是桡骨骨折端移位。⑴若桡骨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近折端由于旋后肌和肱二头肌的牵拉而呈屈曲、旋后位,远折端因旋前圆肌及旋前方肌的牵拉旋前移位。⑵若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下,近折端因旋后肌和旋前圆肌力量平衡而处于中产位,骨折端略旋前。⑶若骨折在下1/3,由于旋前方肌的牵拉,桡骨远端多处于旋前位。11、答:⑴手法复位失败。⑵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⑶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⑷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手部2、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火器伤3、指腹、小指4、直接缝合、自体皮肤移植、皮瓣转移或皮瓣移植5、6-8、12-24二、判断改错题1、对2、错改为尺神经3、对三、选择题1、C2、B3、C4、A5、C6、C7、BCDE四、名词解释1、手的休息位:即手处于自然静止态的姿势。2、手的功能位:是手可以随时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如张手、握拳、捏物等。3、Allen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查尺桡动脉通畅和两者间手部交通支吻合是否正常的方法。五、问答题1、答:①根据皮肤颜色与温度。②毛细血管回流试验。③皮肤边缘出血的情况。④皮瓣的形态和大小。⑤皮瓣的长宽比例。⑥皮瓣的方向。2、答:让病人用力握拳,将手中血液驱至前臂,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分别用力按压前臂远端尺、桡动脉、不让血流通过,再让病人伸展手指,此时手部苍白缺血,然后放开压迫的尺动脉,让血流通过,则全手迅速变红。重复上述试验,然后放开压迫的桡动脉,全手也迅速变红。若放开尺动脉或桡动脉压迫后,手部仍呈苍白,则表示该动脉断裂或栓塞。3、答:①患全身性慢性疾病,不允许长时间手术,或有出血倾向者。②断肢(指)多发性骨折及严重软组织挫伤,血管床严重破坏,血管、神经、肌腱高位撕脱者。③断肢经刺激性液体及其他消毒液长时间浸泡者。④在高温季节,离断时间过长,断肢未经冷藏保存者。⑤病人精神不正常,本人无再植要求且不能合作者。4、答:①早期彻底清创:伤后6-8小时内清创,应用气囊止血带,消除异物污物,失去活力的组织,使污染伤口变成清洁伤口。②正确处理深部组织:影响手血循环的血管立即修复,力争一期处理骨关节脱位及骨折神经肌腱损伤。③一期闭合伤口:根据情况可直接缝合,或自体游离植皮式行皮瓣复盖。④正确术后处理:合理包扎,功能位或术中位的外固定,术后用TAT抗生素,术后10-14天拆线。下肢骨、关节损伤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2、小凹动脉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3、纵裂前1/3撕裂中1/3撕裂后1/3撕裂前角撕裂分层裂裂4、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内侧平台骨折胫骨内、外髁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伴胫骨干骨折或胫骨干骺端骨折5、髋臼骨折6、上1/3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7、头下骨折经颈骨折基底骨折8、胫腓骨干双骨折单纯胫骨干骨折单纯腓骨骨折9、内翻内收型外
本文标题:骨科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2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