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作者:江磊来源:《居业》2015年第10期[摘要]素质教育对中小学建筑空间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开放式的教育,倡导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多元化的理念。本文就素化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室内外的环境设计进行探索研究,为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046-02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开放式教育观念逐渐渗入到我国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新型中小学建筑在空间与环境的建设上,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以及自由性的室内学习空间,亦要具有“家”的氛围,以增添中小学校园的学习与生活氛围。1内环境设计中小学室内环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室内的平面形态,即教室面积的大小以及平面形状;二是室内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教学空间、课外活动空间、课桌椅的布置等相关功能布局。在这两方面室内环境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人数、教学方式等要求进行确定。1.1教室大小在中小学教室大小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人数,而在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小学建筑设计上,多呈现出与小班化、个别化教育相配套的开放性空间建设模式。笔者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小学每个教室的学生人数为25人,中学的每个教室人数为40人左右时,教室的空间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及课堂管理效率、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情感联系、班级归属感等综合性指标的指数最高,实现各项指数的最优化组合。意味着在开放式教育理念下,教室的大小应根据小学25人一间、中学40人一间的规模进行设计。但我国多数城市中小学的教室,为节约经费开支,并没有满足相应的人数要求,致使中小学的教室空间很难满足灵活多变的教学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变,人均教室的建筑面积会有所增加,而最为理想的教室面积应为每生1.6-1.9m2左右,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室内设计应达到的理想目标。1.2教室空间布局教室空间的布局主要包括教学空间、休息活动空间等功能性空间的综合性布局,根据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的不同进行划分,以体现出教室空间的多样化,如小学教龙源期刊网室空间的布局,应强调教学空间与休息活动空间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家”的氛围;初中教室的教学空间及休息活动空间应适当的隔离,以满足学生对交往以及隐私的要求;而高中人则逐渐步入成人阶段,其活动休息的空间尺度应转向与成人的空间尺度,需要更加专门化的教室空间及功能。1.3教室内设施布局教室内的设施布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室设施的布局,如讲台、课桌椅等;二是新型教室设施的布局,如多媒体、计算机等设施。在教室设施的布局上要根据教学阶段进行灵活性的布局,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授课式教学,此时就可以安排课桌为“排排坐”的形式;当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为合作型学习小组时,由于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互动,就可将桌椅聚合成环形,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亲密性。2外环境的设计教室外的环境设计主要包含教室与辅助空间的组合模式、教室问的组合模式两个方面。2.1教室与辅助空间的组合辅助空间主要是指建筑空间中的门厅、走廊等,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这些都属于疏导人流以及过路设施,但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其还可用于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学习的交流场所。因此,在中小学建筑空间的设计中,应致力于将辅助空间与教室空间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伸缩性的学习场所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园地,主要措施是进一步扩大辅助空间的面积,并增加相应的辅助性设施,如座椅、书架等。2.2教室间的组合传统的教室组合偏于呆板,主要包括四种组合方式,分别为内廊式、外廊式、庭院式以及单元式,不能完全满足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室空间的灵活性要求。因此,在素质化教育的理念下,要根据新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室组合模式,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建筑空间的教室组合设计。小学1-2年级学生在校的交流范围一般仅局限于班级内部的同学交流,因此,在进行教室组合的设计上,可以适当的对教室进行隔离,以确保每个班级学生都有足够的休息活动空间,用于课间游戏或者是集体活动;小学3-6年级的学生的交流范围有所扩大,可延伸到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交往,此时的教室组合应当为学生的交往提供适当的共享空间,如两个相邻的班级共用走廊作为室外的学习及交流空间等。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慢慢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此时的教室组合应强调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单元组合,以为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提供用于交流互动的共享空间;高中阶段的学生已逐渐步入成年的阶段,其对于共享空间的要求更多,因此,在高中教室的组合上要对公共区域的人流路线进行科学合理龙源期刊网的设计,增加学生聚合以及临时会面的公共空间区域;此外,亦要扩大教室的组合规模,增加共享空间的班级数量。综上所述在教室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上,组要分为三种,主要为小学教室组合的家庭式、初中教室组合的聚落式以及高中教室组合的群集式,三种模式的共同目的,都是在满足灵活性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习活动的室外延伸。4结语综上所述,在素质型教育的新理念下,要对中小学的建筑空间设计进行重新定位,以为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新型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多样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和课外学习交流空间,以培养出全面素质化的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标题: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2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