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章内容地球上的能量类型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生物对光的适应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地球上的能量类型太阳能,光能地热能风能化学能有机物中包含的化学能其他能量问题:生物可以利用那些能量?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地球上光的分布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地球上光的分布规律地球上温度的分布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水体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电磁辐射各区段及与光的关系1010108106104102110-210-4um102110-210-410-610-810-10cm无线电波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可见光1000800600400200nm1234567E(eV)1×1041.5×1042×1043×1044×1045×10410×104vm-1可见光紫外红外红橙黄绿青蓝光化学能5001000200030004000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波长nm能流强度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紫外光:波长380nm,9%可见光:波长380~760nm,45%红外光:波长760nm,46%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光的分布规律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圈,太阳高度角,纬度和季节,海拔、坡度和坡向光质(光谱成分)低海拔、高纬度长波光多,高海拔、低纬度短波光多夏季、中午短波光多,冬季、早晚长波光多日照时间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纬度升高、变化加大,两极有极昼、极夜光照强度低海拔、高纬度光照强度弱,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强度大夏季、中午光照强度大,冬季、早晚光照强度弱(北半球)南坡光照强度大,北坡光照强度弱水体中的光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TheseasonsintheNorthernandSouthernHemispheres10°20°30°35°40°45°50°10°20°30°35°40°45°50°50°45°40°35°30°20°10°18171615141312111096789101112131415光期h暗期h24681012M不同季节各纬度的日照长度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空间分布与变化纬度升高1°,气温降低0.5℃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变化大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海拔升高100m,气温降低0.6~1℃逆温现象时间变化日较差:随纬度增高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地面性质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增大,大陆性气候越强越大,地形逆温现象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土壤温度与气温相关,表层较气温变化剧烈土壤温度变化与深度有关荒漠植物的适用/为外温动物提供选择土壤温度变化时间较气温滞后,且与深度有关温度变化周期与深度相关,1m无昼夜30m无季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纬度、海拔有关土壤与空气温度变化比较沙漠晴天时,空气与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水体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水温的时间变化变化幅度较气温小不同深度水体的日变化15m不同深度水体的年变化140m水温的成层现象水温分层(陆地中高纬度):上湖层、斜温层(温梯层)和下湖层春季环流和秋季环流陆地低纬度地区不明显,雨季和干季破坏斜温层海洋:仅出现在低、中纬度水域温带深水湖水温垂直变化生物对光的适应光质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光质的生态作用生物对光质的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生物的昼夜节律生物的光周期现象光质的生态作用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光合细菌叶黄素花青素蓝紫光:430~450nm红光:640~660nm不同光质的作用蓝紫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红光:促进糖的合成青光、蓝紫光和紫外线等短波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紫外线能杀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红外线是地表的基本热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有决定性作用生物对光质的适应太阳鱼视力的灵敏峰值为500~530nm,此正是透明水层中的光波。绿色植物和绿藻与深海中的红藻、褐藻和硅藻光合色素的差异高山植物含花青素、茎短粗、叶面缩小、毛绒发达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动物的体色峡蝶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黄化现象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影响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裂、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影响植物花果的数量和质量黄化现象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茎细长软弱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相平衡之处就是所谓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照强度就是光饱和点。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和秋季落叶对光强年周变化的适用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最初产物分别是3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和4个碳原子的二羧酸)光和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饱和,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的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耐阴植物生理和形态差异;阳叶更小更厚更多细胞叶绿体叶脉叶面积指数:植物叶面积总和与植株所覆盖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依活动时间的动物分类动物开始活动的时间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生物的昼夜节律光的周期性:日周和年周生物的昼夜节律外源性周期(光、温度、湿度、磁场)和内源性周期:生物钟生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光周期: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日中性植物植物光周期的应用:杂交、抗性选育、异地种植动物的光周期现象动物繁殖的光周期:长日照和短日照动物,春夏产子昆虫滞育的光周期换毛换羽的光周期动物迁徙的光周期(思考题:为什么生物选择光周期?)蓝紫绿橙紅红外线400500600700波长nm↑相对吸收叶绿素α的吸收光谱01234567895040302010C4C3光强度/J·m-1·g-1CO2摄取/mgco2·dm-2·h-1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高粱玉米小麦阳草水青冈阴草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昼行性动物全昼夜活动性动物晨昏活动性动物动物活动与光照强度小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实验室恒定条件下生物的节律鸟类节律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长日照植物: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牛蒡等短日照植物: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中日照植物:甘蔗等少数热带植物日中性植物: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生物对温度适应温度与动物类型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生物对低温的适应生物对高温的适应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温度与动物类型常温动物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内温动物温度对生物的影响酶反应速率与温度域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驯化和气候驯化酶反应速率与温度域温度系数Q10:描述代谢速率随温度增加高温对生物的伤害高温的伤害:蛋白质(酶失活)变性、植物体脱水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低温对生物的伤害低温的伤害:冻害(小于-1摄氏度)、冷害(0)不同物种对低温的耐受性不同生物的抗寒锻炼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水生植物:30~40℃旱生植物:50~60℃兽类:42℃鸟类:46~48℃爬行类:45℃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发育阈温度(生物学零度C)总积温(有效积温):K=N(T-C)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驯化和气候驯化春化:植物在发芽前需要一个寒冷期,由低温诱导开花驯化和气候驯化概念和过程: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分在实验中与在自然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适应和基因变异生物对低温的适应植物形态结构:叶油脂、牙鳞片、树干短小、匍匐状,树皮坚厚生理适应: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水分、糖类、脂肪、色素)动物适用对策:逃避对策和抵抗对策形态:伯格曼规律、阿仑规律、毛、皮结构、脂肪层生理:基础代谢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组织),身体异温热交换器、冬眠(包括内温和外温动物)、冬睡、滞育等行为:迁徙、集群、活动位置、利用小环境逆流热量交换器模型伯格曼规律内容: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原因: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阿仑规律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生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形态适应:叶密绒毛和鳞片、白或银百色、竖直排列生理适应:细胞含水量(糖/盐浓度、代谢强度)、蒸腾动物形态适应:毛皮有光泽和颜色变浅生理适应:体温升高、汗蒸发、身体异温(脑)行为适应:栖居地点(土壤中的动物)、活动时间、夏眠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生物与昼夜变温昆虫的发育历期植物的产量与品质动物的活动规律生物与季节变温植物春花秋实动植物的年轮动物休眠、换毛换羽、迁徙、回游、繁殖季节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生物群落分布与温度带低温的限制作用——致死高温的限制作用——春化温度与其它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相对湿度和温度、水中的溶解氧和温度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生物在扩展分布区的过程中会遭遇多种阻限而终止继续扩展,其中重要因素为环境温度非洲凤凰木在中国的分布橡胶、香蕉、椰子的分布苹果、梨、桃的分布昆虫的分布与积温法则狹温喜热/冷性动物的分布与温度应用问题:引种问题;海关防止有害生物入境问题本章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能量环境20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5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