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教材原稿
《必修一》教材说课稿双鸭山市第31中学董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分析内容是必修一教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课程标准必修一教材的课程目标: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必修一教材的课程内容: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围绕着“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三大主题,必修一教材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章节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说教材必修一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必修一教材的设计思路:必修一化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知识、技能、方法基础出发,突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并以分类法为线索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并为后面必修2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这样的体系框架下,融入科学探究内容和方法,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必修一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树------1、2、3、4章第一章:共分两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必修1第1章,以“从实验学化学”为开端,这与标准中的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相对应,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这一章的内容包含了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从表格上可以看到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实验有下列要求: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这一章教材内容的呈现和处理正是紧紧围绕上述要求展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衔接初中的基础实验入手教材从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入手,在复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介绍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操作(蒸馏、萃取等),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物质的检验中。同时利用识别安全图标、资料卡片、思考交流等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溶液配制引入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溶液配制的概念依据的是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有关物质的量内容作为基础,所以把有关物质的量的内容安排在这里。第2章:内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1第2章以科学分类方法为基本线索,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研究。本章的具体内容见表格:课标要求::(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本章的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呈现:(1)从微观组成和聚集状态认识物质的分类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材引入“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和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教材又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特别是在树状分类法这个部分,引导学生以物质的组成和聚集状态作为分类的标准对纯净物和混合物进行分类。这个部分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微观组成和聚集状态上进一步的认识了物质的分类,从而为后面分散系,胶体的学习做铺垫!(2)注意与初中衔接和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离子反应的呈现,是从初中导电性实验入手介绍电解质,引出电离,并利用新的分类标准来认识的。因为有了电离的概念,就可以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将初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这里进行落实。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处只是介绍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这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作出的合理安排。氧化还原反应的呈现,也是从讨论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分类标准入手引出的。然后一直以分类为线索,从一种分类标准“得氧失氧”到另一种分类标准“化合价升降”,进而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第三章内容: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这两章中,这与课标中的主题3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对应的。第三四章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主要突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设计思路上,以科学分类法为基本线索;在内容的处理上,以实验基本方法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原理作基础。这两章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呈现:(1)从共性到特性认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课标中有关金属内容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这一章中第一节金属单质的呈现,是从介绍几种金属单质能与氧气、水反应共性出发,进而介绍铝能与酸、碱反应的特性。而对于钠、铝、铁、铜的知识采用的是横向对比的编排方法。第二节金属化合物的呈现是以同一种金属元素为线索,按照“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结构关系进行编排的,体现的是一种纵向的知识结构,突出了不同化合物的特点。(2)以实际作切入点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中有关非金属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第4章的内容,是从4个与实际相联系的角度切入,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对于非金属的相关要求如下:(1)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第4章正是从材料、资源、环境、化工原料这样四个与实际相联系的角度切入的。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际的练习,更加强调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围绕着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这一目标,教材在多处“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等环节。例如:第二节氯气的漂白性实验、第四节中氨气的喷泉实验等,第三节中“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的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亲身体会化学的学习乐趣。整体上讲,必修一的这四章内容贯穿着分类的思想和探究的精神,有关课标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的内容被分散在各章之中。三、说建议1、说教学建议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评价建议综合使用纸笔测验,学习档案和活动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重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扩大音像资料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4、我个人对教材的几点建议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在继承中创新,这对老师用教材有益,一些内容是老师熟悉的,拉近了教材与老师的距离,但在调整顺序后,有些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当作适当的调整。例如,《化学1》第26页“科学探究”中Fe(OH)3胶体的制备,旧教材安排在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单元,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平衡的理论知识,具备了学习基础,而在新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提前了,学生没有这一基础,因此对这一反应无法理解,产生了学习障碍,影响了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建议改为AgI胶体的制备;《化学1》第84页的氯气和水的反应,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而教材上以不可逆的形式呈现,学生不能理解氯水为什么有颜色,其实,从氯水中可以较直观地证明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此处引入可逆反应的概念比在后面引入更合理。以上就是我对必修一教材的粗浅认识,恳请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教材原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5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