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学说第二章藏象学说•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五脏•第三节六腑•第四节奇恒之腑•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目的要求】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掌握六腑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脏腑之间的的相互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藏象学说是研究的学说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那什么是藏象呢?【主要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一、藏象的基本概念《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藏象”二字,首见于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象之涵义有二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南方色赤,入通于心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藏”与脏器的区别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藏脏器心内脏、感觉器官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古代解剖知识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取象类比整体观察察外知内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概括、抽象、推理归纳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客观+主观三、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脏腑形态结构功能特点五脏实体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中空有腔性脏器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中空有腔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区别五脏六腑组成心、肝、脾、肺、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阴阳属性阴阳表里关系主里主外形态结构多为实质性脏器多为管状或囊状的空腔器官功能a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b以藏为主,藏而不泻---满而不实a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b以通为用,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四、藏象学说的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四、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脏腑形体关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胃口肉思歌哕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藏象学说的第二个特点:将人体和天地置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藏象学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和五时相通应养五行木、火、土、金、水肝通春气春温之气五时春、夏、长夏、秋、冬心通夏气夏热之气五方东、南、中、西、北脾通土气长夏之气五气风、暑、湿、燥、寒肺通秋气秋凉之气五化生、长、化、收、藏肾通冬气冬藏之气五色五味五音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性模型。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1.五脏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2.五脏之气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3.五脏之阴阳(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1.五脏藏精2.精化为气3.气分阴阳即五脏之精化生五脏之气,五脏之气分为五脏之阴和五脏之阳。五脏藏精气精化为气气分阴阳第二节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主要内容】: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心的解剖位置心的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心的特性联属功能概述心的解剖位置(血肉之心)心的形态结构心脏尖圆,形似未开的倒垂莲蕊,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围护,稍大于本人的拳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主血脉主神志(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功能联属功能心的特性心在五行属火在色为赤在味为苦为阳中之阳脏应于夏气而主长养主血脉藏神(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主持、管理、主宰脉—血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又称“血之府”心主血脉,心气能够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进而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的含义两大方面主血(行血、生血)主脉(血府、脉象)血—心脏及全身的血液(1)主血心主血-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主要是依赖于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心的搏动泵血心气的推动调控«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气在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液循环的动力、根本。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2)主脉心主脉--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心气充沛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利心气充沛(阴阳协调)血液充盈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脉道通利(其中心气起主导作用).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神志活动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面色——面色红润光泽。•舌——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血盈脉充——养神,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面色舌色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淡白无华(气血不足)面色淡白无华面唇青紫面唇舌晦暗(灰黑)气血不足,脉道不充,且鼓动无力,则脉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偏心阳虚则脉迟无力;偏心阴虚则脉细数无力;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则脉涩滞或结代等。脉象现代研究认为: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输出量、输出速度、动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胸部感觉心悸,胸闷,甚则憋闷刺痛。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心藏神的概念(一)神的含义(二)心主藏神的含义神的含义(1)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2)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的含义含义: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2.心主神志(1)接受外来信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界事物作出判断。(2)心对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主宰作用“五脏六腑之大主”(3)心还主宰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精神、意识和思维«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情志所伤心神相应的脏腑心藏神正常的生理表现主宰精神活动——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主宰生理活动——主明则下安,全身各脏腑功能统一协调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正常心藏神异常的病理表现心神不足——精神萎顿,神思衰弱,反应迟钝。神明被扰——神昏,谵语,狂躁,举止失常。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全身各脏腑功能失去协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1、2、心神不足心的气血不足,则必然影响到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神思衰弱。神明被扰痰火扰动心神,神志昏乱,则表现为狂躁不安、哭笑无常、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关系濡养主宰心血的充盈度的影响。受心神的主宰。血液神志关于“脑主藏神”与“心主藏神”1.文献记载: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汪昂: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内经》:头为精明之府2.“脑主藏神”与“心主藏神”的关系:将神志活动归属于心,反应出中医脏象学的特点即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二)与体、华、窍、志、液关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含义:心与脉相互配合,以完成血液的正常运行。生理意义心主血脉——心气为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病理意义脉跳失常脉为血府——运输血液,约束和促进血液循环。血行异常心其华在面含义:心的功能状态,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反映出来。从面象观察心主血脉的原理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面色无华、晦暗青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素问·五藏生成》“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生理意义:头面部血脉丰富,面部组织薄嫩,易于观察,故面色可反映心脏功能之盛衰。心血瘀阻——面色青紫。病理意义心血亏少——面色苍白无华。心气不足——面色白光白、晦滞。面色红润此图为健康人图,面色红润滋润有光泽。提示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功能良好。心气虚则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虚则面色苍白心脉瘀阻面色晦暗心在窍为舌含义:舌为心之外候,心有变化,舌能很快地发生反应。窍,即孔窍。在窍,即是开窍(下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窍经脉相互联系心经的别络、经筋上系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心主血脉,舌体血管丰富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也。”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察舌可以测知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生理意义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血脉失常——舌质颜色异常,如淡白、红赤、青紫、瘀斑等。病理意义神志异常——舌强,舌卷,语謇或失音。心气虚则舌淡白心阴虚则舌红绛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心在志为喜心功能失常喜乐无常。含义: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的喜有关。喜,属于对外界刺激的良性反应,正常的喜志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心气不足——悲伤欲哭心经邪实——笑不休喜志异常,如喜乐过度——伤及心神,耗损心气。生理意义病理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含义:心与汗有密切关系,亦称汗为心之液。生理意义心主神志,神清体内、外调节病理意义精神紧张,则冷汗自出。心主血脉,而血汗同源,则汗为心液。心阳暴脱,可见大汗淋漓等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之调节在肺与卫气1.血汗同源2.心神与汗液的关系汗之本在心与血心阴虚则盗汗心系统小结主血脉主藏神在体合脉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何谓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6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