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海高考摸底试卷【9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海高考摸底试卷【9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014年春分时间是3月21日00:57(北京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A.亚洲B.欧洲C.南极洲D.南美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分时刻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欧洲和南极洲不被赤道穿过,可以排除答案B、C,春分时刻北京时间是00:57,太阳直射点的时间是正午12:00,所以直射点应该位于120°E以东,直射点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是12:00-00:57=11小时3分钟,经度差为11小时÷1小时/15°+3分钟÷1分钟/15′=165°45′,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0°,74°15′W),该地位于南美洲,故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已知M地(40°N,116°E)与N地(4°N,X)能同时看到日落的景观,并且这一天M地的昼长比N地长16分钟,则N地的经度X是A.118°EB.116°EC.114°ED.114°W【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M地N地同时看到日落,而M地比N地昼长比N地时间长,多了16分钟。意味着M地比N地更靠东,M地线看到日出。经度每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时间相差16分钟,经度相差2度。故选C。考点:地球的运动和经纬度的计算。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在于A.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过度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锐减D.人为大规模围湖造田4.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部和北部地区河流流域开发的优势体现在A.植树造林B.水能开发C.发展航运D.水产养殖【答案】3.AD4.CD【解析】试题分析:3.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湖区泥沙淤积多,A对。气候的巨大变化是漫长的时期才能出现的,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不明日为,B错。图示湖区是湿润地区,不需要过度取水灌溉,C错。50年代后,该地人为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区面积缩小,D对。4.读图,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部和北部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优势不是植树造林,A错。落差小,水流平缓,不适合水能开发,植树造林、水能开发在西南部更有优势。B错。水流平缓,适宜发展航运,C对。湖面广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D对。考点:中国区域地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5.十个级别的标准硬度矿物,按照矿物硬度相对大小依次排序是:滑石、石膏、()、萤石、磷灰石、正长石、()、黄玉、刚玉、金刚石。其中括号内应填写的矿物是()A.方解石、石英B.云母、大理石C.大理石、云母D.石英、方解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德国矿物学家摩斯取自然界常见的10种矿物作为标准,将硬度分为1度到10度十个等级,称为摩斯硬度计(摩氏硬度计):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石英,无机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一般乳白色,质地坚硬。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硬度不大,加稀盐酸剧烈起泡。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7.从图中可以看出()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答案】6.C7.B【解析】试题分析:6.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可以看出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但自然增长率却要低,所以死亡率上海比北京高,A错误;同理,西藏的出生率比宁夏高,但自然增长率却相当,所以死亡率宁夏更低,B错误;净增加人口与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人口迁移有关,江苏相对而言人口基数最大且自然增长率较高,经济发达为人口迁入地区,所以C正确;西藏的人口基数远小于宁夏,所以D错误。7.读图可知上海为明显的负增长,所以A错误;图中上海、北京、江苏为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低于西藏、宁夏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B正确;同理,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8.与图示较吻合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9.图中P点数值及原因分别是()A.大于-4℃地处中纬B.小于-4℃深居内陆C.大于-4℃地势低平D.小于-4℃西风影响【答案】8.A9.C【解析】试题分析:8.图示的海陆分布判断位于欧洲,结合等温线分布判断,该地区普遍低温,判断为冬季。9.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理分析,P处气温应高于-4°C,结合地理位置P点位于里海东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故气温较周边地区高。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温线的综合分析。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并能结合读图分析和世界区域环境概况分析。图为“某国家四地区一企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0.该企业从事A.啤酒生产B.汽车生产C.钢铁生产D.电子产品生产11.该企业生产工厂分散在图中四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劳动力廉价地区B.接近能源基地C.接近原料产地D.接近消费市场【答案】10.A11.D【解析】10.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工业生产量大,该企业属于市场指向型企业。符合的是啤酒生产。11.该企业生产工厂分散在图中四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接近消费市场。12.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南极冰川D.洋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南半球在中高纬度陆地面积小,所以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读图,回答14--15题。13.关于我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一直递增而且增幅越来越大B.人口总数一直递增但增幅一次比一次小C.第二次到第三人口普查期间人口总数迅速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迅速增加D.增幅从第三次开始呈下降趋势1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提高人口增长率B.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C.降低人口死亡率D.控制人口性别比【答案】13.D14.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13.图示反映人口总数不断上升,但从第三次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故选D项。14.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大,故提高人口增长率以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可行,故选B项。读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5.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①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B.②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C.③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D.④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部分替代汽油16.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①②③④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5.D16.C【解析】略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表1为“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劳动力要素流动状况表”,读表完成问题。表1(单位:万人)20102009200820072006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苏南887.8721.5681.1630.3533.8苏中-90.3-95.9-98.9-104.2-97.7苏北-394.8-320.4-294.3-255.7-204.217.关于江苏省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流动人口总数逐年增多B.苏北人口主要流向苏中C.就业、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D.苏中、苏北流动人口全部流入苏南18.江苏省人口流动A.大大缓解了苏北地区的环境压力B.为苏南地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C.影响了苏南地区的社会秩序D.加强全省三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答案】17.AC18.A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15.表格资料反映苏南人口迁入,苏中和苏北人口迁出,且从2006年到2010年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导致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务工、经商等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故选AC。16.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当地的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压力。对迁出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也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经济收入;不利影响:可能造成人才外流和劳动力流失。故选AD。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2008—2017年A.人均能耗不断下降B.人口加速增长C.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D.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20.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B.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C.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D.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答案】19.CD20.AB【解析】17.据图分析:2008—2017年人口总数增加,能源消费量也增加,此图不能反映人均能耗的变化;根据图中人口总数的变化趋势,人口增长的速度放缓;万亿元GDP增长斜率大于能源消费量增长斜率,所以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18.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注重产业升级,提高低耗能产业的比重,如第三产业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当日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图10),回答22—23题。21.有关我国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带的边界都是明确的B.暖温带内各地的活动积温都相同C.温度带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D.亚热带可进一步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22.积温条件会影响区域()A.粮食作物熟制B.科技发展水平C.农作物种类D.水旱灾害分布【答案】21.CD22.AC【解析】19.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温度带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同时暖温带,内部积温也有差异;温度带是按照积温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划分的;亚热带可进一步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20.当日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所以积温能够影响粮食作物的熟制,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而我国北方地区只能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南北方的农作物作用差别也很多。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23.(双选)下图是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读图判断()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c是地下水补给【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长江水源补给量最大的是大气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补给量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判断a表示大气降水;b补给类型春季最多,夏秋次之;判断为积雪融水;c补给类型终年稳定,判断为地下水补给,故选CD。点评:路地水互补关系和特点。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暖。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4.
本文标题: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海高考摸底试卷【9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7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