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pdf_清华大学《劳动合同与人力资源》讲义附劳动合同样本
清华大学《劳动合同与人力资源管理》授课讲义(附合同样本)中国经济管理大学【操作实务】劳动合同范本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文化程度____性别____法定代表人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或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居民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甲方地址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所属街道办事处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第一条本合同期限类型为____期限合同。本合同生效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其中试用期____个月。本合同____终止。二、工作内容第二条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____岗位(工种)工作。第三条乙方应按照甲方的合法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第四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____工作制。执行定时工作制的,甲方安排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甲方保证乙方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甲方由于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平均日和平均周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执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工作和休息休假乙方自行安排。第五条甲方安排乙方加班的,应安排乙方同等时间补休或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加点的,甲方应支付加点工资。第六条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工具,建立健全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操作规程、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其标准。甲方应按照国家或北京市有关规定组织安排乙方进行健康检查。第七条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四、劳动报酬第八条甲方的工资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第九条执行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乙方为甲方工作,甲方每月____日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工资不低于____元,其中试用期间工资为____元。30执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工资支付按____执行。第十条由于甲方生产任务不足,使乙方下岗待工的,甲方保证乙方的月生活费不低于____元。五、保险福利待遇第十一条甲乙双方应按国家和北京市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缴纳职工养老、失业和大病医疗统筹及其他社会保险费用。甲方应为乙方填写《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按有关规定转移。第十二条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________执行。第十三条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工资和医疗保险待遇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四条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____________。六、劳动纪律第十五条乙方应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培训,提高思想觉悟和职业技能。第十六条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下略)八、经济补偿与赔偿(下略)九、劳动争议处理(下略)十、其他第三十九条甲方以下规章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合同的附件。第四十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今后国家、北京市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盖章)乙方(签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章)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鉴证机关(盖章)鉴证员(签章)鉴证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劳动合同由哪些主要项目构成?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在劳动合同中,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项目最重要?3.签订劳动合同时,你最关注哪些项目?关注这些项目中的什么问题?4.在劳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哪些内容比较容易引起争论?为什么?5.你认为劳动合同范本解决了你所关心的所有问题吗?哪些问题没有提到?6.对于劳动合同没有涉及的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7.你认为签订劳动合同重要吗?为什么?8.你应该什么时候与谁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发生争议怎样处理?32教学重点1.理解劳动能力的本质,认识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益。2.理解现代社会的职业划分,把握职业能力的特点。3.理解劳动力转让的意义,认识劳动力价格的产生原因。4.理解劳动市场的作用,区分不同类型的劳动市场。5.理解劳动法和有关政策法规,了解其大致内容结构。6.理解劳动就业方式,知道如何寻找合适的职业。7.理解劳动合同的内容结构,能够合理合法地签订劳动合同。8.理解劳动合同执行方式,明白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方式。9.理解企业规章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其内容体系的结构。10.理解员工手册的作用,能够说明员工手册的编制方式。内容提要员工进入企业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劳动报酬,企业雇用员工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双方本着这一目的进行双向选择,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以此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企业以保证员工劳动收入为条件,获得了对于员工的管理权。本章从劳动市场入手,说明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劳动管理。第一节劳动能力企业人力资源来自于员工的劳动能力。在现代社会高度分工的情况下,劳动能力体现为一定的职业能力;不同职业能力适于承担不同的工作,与社会对于不同职业能力的需求相结合,出现不同的劳动供求关系状况。一、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是指人们改造客观对象以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能力,与劳动者不可分离。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一)劳动力性质所谓劳动力,是指劳动者的活动能力;当人们运用自己的活动能力进行劳动时,则成为劳动者,对其活动能力的比较和测量,是劳动力计量。因此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劳动者称之为劳动力。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劳动者的能力劳动能力是人们改造客观对象以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能力。关于这个定义,重要的是把握如下几点。首先,劳动能力是人的能力。也就是说,劳动能力与人体不可分离,受人的主观能动性支配。在不同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同样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可能出现非常不同的状况。积极主动时劳动能力很强,消极被动时劳动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指出对于劳动能力的判断昀终不能离开劳动过程,要结合劳动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来把握。其次,劳动能力是人们用来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活动能力,劳动能力的作用在于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条件。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的其他活动能力,例如学习、娱乐能力等,都在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围绕劳动能力展开。这一特点指出,对于劳动能力的判断要与其他活动能力区分开来,以谋取生存发展资料为中心。第三,劳动能力是人们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说,进行劳动活动时,人们总是为了对客观对象施加作用,不管是直接施加作用还是间接施加作用。例如科学研究虽然不直接改变对象,但昀终还是为了改进世界。仅仅停留在个人内心体验的心理能力,可能不是劳动能力而是消费能力,例如唱卡拉OK娱乐的能力。把握上述三个特点,是理解劳动能力进而理解人力资源的起点。2.劳动者的范围劳动能力依附于劳动者。因此了解劳动能力必须理解什么是劳动者。一般而言,劳动者是指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劳动的人。如果虽然达到一定年龄并且具有劳动能力但不愿参加劳动,这样的人不能称其为劳动者。在经济社会统计上,有时直接把劳动者称为劳动力。由于各个国家对于什么叫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理解不同、规定不同,因此对于该社会劳动力范围的界定也不同。例如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适龄范围,使劳动力范围出现很大差别。国际劳动组织规定的昀低就业年龄为14周岁,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规定为16周岁,我国规定的也是16周岁。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规定劳动年龄的上限。我国对劳动年龄的上限规定为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当然,劳动年龄的上限规定不是说超过这一年龄就不许劳动,而是说劳动者在达到这个年龄后具有申请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对于劳动能力的经济刻画,由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由于劳动能力的实际运用,不仅涉及劳动者的能力状况,而且涉及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因此对于劳动力资源的刻画,需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的情况。1.劳动力资源的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的劳动者构成该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之所以成为一种经济资源,是因为劳动力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首先,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劳动力可以用来生产人们的生存发展条件,而且这种能力是有限的、稀缺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能力,决定他能获得什么劳动成果,取得什么劳动收获。一个社会具有什么劳动能力,决定这个社会获得什么经济成就,取得什么发展成果。其次,劳动力具有交换价值。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可以比较,包括不同劳动力之间进行比较,以及劳动力与其他东西的使用价值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基础,不仅因为使用价值本身的有用性,而且因为任何劳动能力的形成都依赖一定条件,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代价也可以进行比较。34因此,劳动能力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对于劳动能力的测量,是对于个人或者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测量尺度。2.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对于劳动力资源的测量有不同方法,其中经济活动人口和从业人数的划分,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是常用的指标。所谓经济活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资源的范围;在我国,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员,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和希望参加但未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因此经济活动人口又可分为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所谓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在我国,对从业人员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七大类型:①职工;②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③私营企业主;④个体户主;⑤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⑦农村从业人员。在从业人口中,职工占有首要地位。所谓职工,是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所在组织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3.劳动力资源的维护劳动力资源的维护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生活工作任务,需要政府参与并承担特殊责任。政府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一种重要维护方式,是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者权益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法规应该享有的各项经济社会权益。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是保证劳动力可持续使用和不断再生产的基础,体现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程度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我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较多,主要有《宪法》、《劳动法》、《合同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规定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如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有权利取得工资。二、劳动职业现代社会的分工协作极为复杂,劳动者通常以参与某种分工领域的方式形成和使用自身的劳动能力,劳动职业由此产生。所谓职业分工,是在社会分工协作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专业领域,需要劳动者具备与此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主要通过职业能力体现出来。(一)职业状况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活动是劳
本文标题:pdf_清华大学《劳动合同与人力资源》讲义附劳动合同样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