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第十五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趣谈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试验一:设计一种由八种色彩激活起来的水下动感场景,其中有一两条鱼体积最大、色彩最亮、运动也最快,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运动速度相对慢一些的鱼、石头、泡沫,等等(见图)。该场景向被试验者先后放映两次,每次20秒。分别让一批日本京都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学生被试验者来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对于体积最大、运作最快的“焦点”鱼,美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提到的次数一样多,但是日本学生提到背景物如水、石头、泡沫、水下植物及其他动物的次数,比美国学生多60%。尽管美、日学生提到活动动物的次数一样多,但日本学生提到背景事物之间关系的次数是美国学生的两倍。日本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这是一个水池”,而美国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一条很大的鱼,可能是鲑鱼,正在向左方游去。”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试验二:让所有参加者看96种不同事物的照片,其中有一半他们以往见过,一半未见过。然后,以两种方式重现这些东西,一种方式是让这些事物在与当初同样的环境中出现,另一种方式是让他们在与当初不一样的环境中出现。结果发现:日本学生对于重现环境未变的对象的识别能力大于美国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环境的变化对其识别效果根本没有影响。这说明:东亚人所认识的对象与环境“紧密连在一起”。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试验三:将一批动物放在多种不同的背景下展示,测试美国学生与日本学生识别它们的准度和速度。结果再次发现日本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多地受到背景的影响,当背景发生变化时,他们犯了比美国学生多得多的错误。中西思维方式比较1.伦理型与认知型2.整体性与分析性3.意向性与对象性4.直觉性与逻辑性5.意象性与实证性6.模糊性与精确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8.后馈性与前瞻性9.内向性与外向性10.归纳型与演绎型什么是思维方式?所谓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储存、遗忘、检索、整理)过程。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考的过程。思维方式则是心理深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人或一个稳定的群体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哲学传统的不同中方:“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西方:二元(人与自然)对立的认识前提经济制度的影响中方: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中方: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内向型思维西方: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外向型思维傅雷先生说东方人与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中西思维方式比较1.伦理型与认知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政治+伦理+哲学+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哲学家=政治家=道德家=文学家/诗人▲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结果: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哲学+科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结果:重科学、重认知2.整体性与分析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1)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2)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3)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定性→定量,宏观→微观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经世致用”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重视“治人”与“人治”的政治伦理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4.直觉性与逻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直觉思维: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而快速地获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悟性:直觉思维的核心通过感觉、体验、意会、领悟以“尽心”、“体道”、“体物”“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求简捷而缺推理靠灵感而非逻辑重直觉而轻论证用形象化语言思辩西方思维方式——逻辑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依然主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模式从教会的《圣经》出发对上帝的存在采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自然界分门别类,进行解剖分析,进一步推进了形式分析思维模式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归纳法注重观察、经验、事实、实验、实证17世纪60年代,德国莱布尼兹:提出数理逻辑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黑格尔:提出辩证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义改造了辩证逻辑5.意象性与实证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象性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形象思维: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联想-想象替代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集中表现:“立意于象”,“妙象尽意”“微言尽意”,“入理言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象”:连通思维和语言的纽带“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易经》:提出“立象以尽意”借助阴阳卦象推断天、地、人之间的变化之理由象数符号表现其整体意义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类比性:如比喻、象征、联想、类推借类达情,以义起情,情物交融生动形象,易于感悟,协同效应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西方思维方式——实证性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培根:创立归纳法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6.模糊性与精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重视直觉体悟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神”不甚求其真、其实不甚求其精确、清晰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西方思维方式——精确性精确性:西方近代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精确思维的主要原因: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精确西方的概念和范畴:单相,有周密的界定一个概念只用一个判断来规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通常需用严格的定义引入西方的推理:一般是命题型的即从某个初始命题出发按照一定规则,依次推出一系列的命题系统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视数学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注重语言的逻辑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性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汉代孔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科举考试制度: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求同、排异“超稳定”文化中国文化的发展如同一人长跑西方文化的发展如同多人接力西方思维方式——求异性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思维方式——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8.后馈性与前瞻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后馈性一体化政治结构和“大一统”思想:唯圣、唯书、唯上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以托古求认同,以“古已有之”为立论准则以“古纸堆”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后馈性的主要表现:学术上重经史社会上崇祖先心理上怀古旧思想上好常恶变、求稳怕乱近代以前的中国人对未来不大感兴趣但对过去却甚为自豪把“祖述尧舜”、祖宗遗训、圣贤教诲作为超越时空的真理后馈性的主要原因:厚古薄今、排外用中:浓厚的历史意识非宗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注重现世不像西方基督教文化那样注重来世注重时间的纵向思维:较强的历史意识较弱的空间意识文化超稳定性:缺乏明显的阶段性,传统色彩浓厚西方思维方式——前瞻性前瞻性、预测性思维:西方智者对自然奥秘富于好奇和想象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未来的发展善于提出预测、预言、假设、理论、方法前瞻性的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柏拉图:理想国哥白尼:日心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前瞻性思维的结果:勇敢地反叛了黑暗的中世纪深刻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许多观念不断开拓和创新推动了西方文明史的发展注重空间的横向性思维,视野宽广遍布微观、宏观和宇观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西方思维方式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注重认识论、方法论的转换和变换不求一成不变的稳定性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完善具有自觉性、反思性、突破性、革新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沿着社会、历史和政治的发展而形成和完善具有自发性、连续性、再现性、稳定性9.内向性与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2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