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課程為基礎的評估(curriculum-basedassessment)」評估與課程直接相關,因此便可由評估結果制定出介入計畫。「以遊戲為基礎的跨專業評估」是以課程為基礎的評估之一。以遊戲為基礎的評估動機/能力的關係可在自發性遊戲中被量測,自發性遊戲兒童會自由的展現或不展現他們最複雜的行為。嬰幼兒的特質會影響技巧的表現。「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的設計與執行,須了解嬰幼兒特質,(如:氣質、警醒程度、動機、參與、互動模式與興趣),嬰兒期各發展系統間互相依賴。以遊戲為基礎的評估構成要素一個跨專業評估,誘發者應為一熟悉家庭的人,跟隨嬰幼兒的主導和興趣,放鬆地與孩子互動,使用不同的聲調去吸引孩子的注意。評估前,告知團隊家庭與孩子的已知資訊是重要的,遊戲誘發者必須準備一系列的活動以提供嬰幼兒展現其技巧與能力,需能跟隨孩子。表5-2以遊戲為基礎的評估構成要素1.團隊成員定義評估目的。2.告知團隊成員確定的優先考慮議題、資源、與家庭關心的事的資訊;回顧先前評估結果。3.選擇正確的評估方法與工具。4.施行評估。表5-3以遊戲為基礎的評估過程步驟一:使孩子與家庭認識團隊成員與環境。步驟二:坐在評估區域周圍。步驟三:觀察。步驟四:互動,孩子--家庭成員、孩子--同儕、孩子--兄弟姊妹、及孩子--成人。步驟五:允許嬰幼兒去主導評估進度。步驟六:持續以遊戲為基礎的評估。表5-4個別孩子的觀察遊戲活動身體動作與身體運用經常喜愛活動遊戲啟動技巧與遊戲型態活動持續進行或換一個活動換過一個面部表情逃避特定的活動完成一個活動後顯現掌控愉悅語言在什麼情況下遊戲速度保持在什麼情況下獨自玩從事假扮的遊戲嘗試新事物對於環境感到好奇較喜歡在特定區域遊戲在某領域有特殊技巧在團隊會議過程中,回顧過去。1.遊戲的分類帕滕的社會性遊戲(socialplay)。第一階段:「無所事事的行為」。第二階段:「獨自遊戲」。第三階段:「旁觀者的階段」。第四階段:「平行式遊戲」。「聯合遊戲」,最後「合作式遊戲」。基本需求情感的反應對食物的反應Belesky與Most的遊戲活動分類著重在嬰幼兒如何使用物體:(1)第一個「口腔嚐物」:把東西塞到嘴巴。(2)「簡單操弄」(3)「功能性時期」:功能進行適當的操作。(4)「物體關聯的遊戲活動(relationalplayactivity)」(5)「功能性-有關聯的活動」:適當方式結合兩物體或工具。(6)「近名稱演出」:假裝使用物體或工具的行為。例如:孩子可能拿一電話筒或揮動電話到他肩膀的位置。(7)「自我的假扮遊戲」:例如,拾起湯匙並且吃假裝的食物。(8)「假扮向外的遊戲」:導向於他人的假扮行為為特點。例如:假裝餵娃娃吃東西或假裝給大人食物。(9)「替代遊戲」:孩子可能以一根棍棒代替寶寶的奶瓶。下一個遊戲發展階段模式:(1)「系列性假扮遊戲」:將不同的假扮活動依序組合在一起。(2)「系列性假扮替代物」:在聯結的假扮計畫中有一替代品產生。最後階段:(1)「雙重轉換」:孩子在活動中會使用兩種替代。例如:一個孩子用木棍為洋娃娃喝牛奶,然後將木棍放床上,為它蓋上海綿,最後說:「晚安」。24個月發展遲緩嬰兒,應包含感覺動作和探索的活動;只有12個月發展程度的24個月大嬰兒,「感覺動作/知覺」遊戲、與/或開始「感覺動作/探索遊戲」2.以遊戲為基礎評估之缺點跨專業合作中會造成溝通的障礙與混淆、時間耗費。跨領域遊戲本位評量(TransdisciplinaryPlay-BasedAssessment,TPBA)TPBA之特色突破傳統評量模式以幼兒為主導、成人為輔助引導,再藉父母參與評量,可觀察多種互動行為兼具發展性、整體性及互動性的評量方式,其架構、內容、參與者、執行順序等,均可依受測者需求而彈性調整。TPBA之特色提供「跨領域」合作機制跨領域遊戲本位評量為「功能導向」的評量方式,首要關鍵在了解被測者發展現況,包括認知、溝通與語言、社會情緒與感官動作,以及幼兒的學習風格、互動形式與其他行為資料。TPBA之特色提供「跨領域」合作機制目的:確認服務需求發展療育計畫評量進步情形TPBA之特色適用對象發展功能介於零至六歲的嬰幼兒,廣含一般發展、疑似發展遲緩、及已被診斷為具發展障礙的幼兒。TPBA之特色實施場所任何具有遊戲情境的環境,提供幼兒表現各發展領域行為的媒介,越豐富越好,均可選為TPBA實施場所。TPBA之特色團隊評量者TPBA需由許多人員組成之團隊執行,數目並無限制,基本成員包括父母、父母協助者、遊戲促進者、觀察小組、攝影機操作員。TPBA之特色TPBA團隊成員之功能評量前評量中評量後父母填寫發展檢核表參與評量過程父母協助者對父母說明目的、過程、父母參與方式、取得幼兒資料。接待、解釋、紀錄父母提出的問題。協助父母瞭解團隊之評量結果。遊戲促進者引導或與幼兒玩。攝影者學習使用攝影器材與技巧,明瞭需拍攝的行為育內容。執行攝影。其他團隊成員觀察紀錄。說明觀察內容與意見、書寫觀察表。整體團隊討論評量活動、準備材料。父母與團隊討論評量結果、可提出問題、團隊對家庭與幼兒提出療育建議。TPBA之程序非結構性環境以幼兒為主導者,可依其興趣自由選擇角落與遊戲時間。遊戲促進者此時主要功能為引導,可藉模仿幼兒行為,縮短其與幼兒距離,以提升和幼兒發生互動的最大可能性。TPBA之程序結構性遊戲團隊於本階段設有活動,內容相關認知及語言。遊戲促進者需表現較多指導,且要選擇作業、要求幼兒表現某種行為或完成操作、對幼兒提出問題。保持幼兒主動參與,使活動如同遊戲一般。TPBA之程序幼兒間互動幼兒間的互動,有別於幼兒與成人互動,了解被測者如何與幼兒及成人互動、以及兩者間的差異,為TPBA的觀察重點之一。此階段可觀察到同儕間遊戲互動及社交形式,牽涉認知、語言、動作行為。遊戲促進者仍以幼兒為主,當幼兒沒有互動時,要引導並增強互動。TPBA之程序親子互動父母與照顧者加入遊戲。步驟一:非結構性遊戲。步驟二:暫時分離。步驟三:結構性遊戲。TPBA之程序動作遊戲先進行非結構性動作遊戲,由幼兒主導,遊戲促進者參與。之後再由促進者引導或指導幼兒,做出團隊尚未觀察到的動作,著重於幼兒的肌肉協調性、平衡感。TPBA之程序點心時間藉著吃點心,團隊可觀察社會互動、自理能力、適應性行為及口語動作。治療師可藉機確認,幼兒是否需要更進一步的語言或動作評量。發展取向課程身心障礙兒童無論障礙輕中重程度,皆因循一般正常發展嬰幼兒的常模階續發展,因此大多數早期療育計畫都採用發展本位取向設計療育課程或擬定身心障礙幼兒的個別教育計畫。主要依據天賦論及Piaget認知論。發展取向課程基本原則:兒童是訊息的主動處理者。兒童的認知發展決定於其生理狀態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知識代表隨發展而改變的認知結構。行為是個體內在基模的外顯表現。發展取向課程基本原則:認知發展是質與量的雙重改變。認知發展朝著既定的或固定的發展方向。成熟(生理年齡)與發展的密切關係是一致的。發展屬於進化原則,由整體而分化。發展取向課程主要特色:強調生活自理、情緒、語言、認知、社會等五大發展領域的學習。教師主導教學。無論資優或障礙嬰幼兒,皆依一般常模的發展順序,將各年齡層出現的能力列為評估與學習目標。發展取向課程國內早療機構常用的發展本位取向之早療計畫或課程設計有「學前特殊教育課程」、「Portage早期教育方案」、「AEPS嬰幼兒評量、鑑別和課程計畫系統」等。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基本理念:堅持家庭本位的療育服務。家長最了解嬰幼兒及其需要,家長的投入是早療的成功關鍵,因此強調家長的參與。提供嬰幼兒個別化的教學。內容:檢核表課程指引發展過程表使用手冊卡片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1.教學步驟:(1)紀錄檢核表(2)選定學習目標(3)學習目標的具體化(a)對象?(b)什麼條件?(c)什麼程度為止?(d)做什麼?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2.運用「工作分析」,即將目標行為依邏輯順序分析成細小步驟化的教學策略。3.選定一週內可以達成之行為目標,即浮現技能作為教學目標。根據檢核表之發展評估結果,(採可獨自完成「ν」,需協助才能完成「Δ」及即使協助仍不能完成「×」之三等級評量)選取Δ的,此即為浮現技能目標。4.指導並將紀錄活動表給家長在家裡訓練。早期療育計畫5.學習目標之決定:根據嬰幼兒的發展評估結果決定學習目標,確定終點行為,並根據現況能力,決定起點行為,再根據起點行為,列出此學習目標的先備技能(prerequisiteability),並編製評量,評估學生是否已具備先備技能,始可進行教學。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方案的指導步驟與應用原理6.Portage主要以行為學派理論為基礎,運用行為改變技術等技巧教學。7.教學後的評量:教學後隨即評量,及所謂的形成性評量,以掌握嬰幼兒的學習情形,並隨時調整教學。Portage早期療育方案家長指導流程Portage主要係以指導家長運用本計畫教養子女,其教學方式分有:1)以幼兒為焦點。2)家長被動參與。3)家長為焦點。認定與篩選評量課程計畫方式選定家庭教學過程紀錄呈現家訪老師得到教學前後表現家訪老師呈現新作業並建立基準線家長模仿操作新作業實施方式家長與家訪老師訂定本週教學目標及記錄方式家長教導幼兒並紀錄一週的表現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AEPS)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Assessment,Evaluation,andProgrammingSystemforInfantsandChildren簡稱AEPS)分為兩個發展範圍:出生至三歲(一、二冊)及三至六歲(三、四冊)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AEPS)目的:幫助監測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目標。計畫個案個別畫的早期療育課程。藉由家長參與,協助家庭成員與早療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簡稱IEP)或個別化家庭計劃(簡稱IFSP)。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AEPS)AESP是一份在熟悉環境中可以獲得幼兒完整的行為資料,而不是幼兒單一行為方面有限的描述。所收集的幼兒發展資料包含六大領域: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生活適應、認知、社交性溝通及社會性。每一領域各有幾個由共同範疇行為組成的相關族群。AEPS評量優缺點優點評量幼兒的獨立性及應付環境需求時所不可缺少的功能性技巧和能力。具有完整性的特性,內容涵蓋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生活適應、認知、社會溝通及社會發展。在熟悉及日常環境中直接觀察幼兒。AEPS評量優缺點優點鼓勵施測者對感官或動作系統受損的幼兒做出修訂。評量項目與課程教材之間有直接的關係,而非只有單一或特定的反應。提供一份可連結家長關切事項調查表,作為早期介入的優先順序。AEPS評量優缺點缺點AEPS評量結果沒有提供常模。以AEPS進行評量需要初期時間成本的投入。不同於一些評量、評鑑的工具,了解一般發展模式對正確使用AEPS評量是必要的。在沒有正確準備下使用AEPS評量,可能產生不正確且誤導的結果。
本文标题:早期疗育的定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2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