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络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网络教育的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面临困难。在做对互联网的重视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文章对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网络教育,互联网,观念教育,校校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网络可以实现交互式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网络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努力扶持和发展这一新的教育方式,为推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不断扩大网络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民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由之路。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但其影响已不仅是教育、经济领域,拓展到了第五空间的争夺。互联网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挑战与变革,但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学习的革命”。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正在逐步演变。特别是前两种功能,大学的知识产生功能正在逐步增强,知识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会使今后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远比现在所起的作用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应逐步演变成以研究为主的知识生产机构,靠政府授权,这种机构也可以是以鉴别人们掌握知识水平为目的的考试和证书发放机构。网络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学习知识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然,有些不能进行虚拟实验的理工科专业除外。我们争论多年的大学要宽进严出,扩大招生规模在网络教育时代都会迎刃而解。网络教育的实现不仅对于学生来讲是一场“学习的革命”,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样也是一场“革命”。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主动认识、积极学习、熟练掌握网络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的开发。教育信息化建设无论怎样重视都不过分。网络教育可为边远地区提供优秀的课程课件等教学资源,缩小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给人们以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互联网可以提供大学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共享科技新成果,提高大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要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充分认识这一点,由技术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机会将稍纵即逝。互联网不同于一些短寿的技术,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将是永久的,超越了教育、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是第五空间的争夺。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有些技术风靡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如一九八五年时,在美国大唱片曾经是年销售240亿美元的大行业,由于录音带、CD等技术的进步,五年之后大唱片在美国的商场中完全消失了。今天的录音带、录象带的市场也在日渐萎缩。而有些技术会长期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升级,如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产生,对人类的影响会远比电影、电视、印刷等技术要大的多。从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来讲,互联网不仅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新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人才,转变学习方式,产生新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甚至语言的演变都有重要影响。在整个过程中,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宣扬与传播。如果哪个民族不抓紧这次机会,今后将会使这个民族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上我们把一个国家的主权定义在有形空间上,如领土、领海、领空等三个空间,靠科技的发展,少数发达国家正在争夺太空的控制权,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家的第四空间(或称领宇)。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或称领网)。尽管开发第四空间的起步较早,但第五空间发展地比第四空间要快的多。互联网是一场无硝烟的国家主权争夺战,而且日趋激烈。尽管它没有有形的边界界定,但它靠知识产权,文化和价值观念,技术壁垒等来界定。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无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校长、教师、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是将教育信息资源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目前,教育部已经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教育人口众多,为使教育信息化真正落实到实处,还应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相应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或机构,以便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和协调下,统一部署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全国一盘棋。各级领导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关乎国家自强,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积极调动和开发全国教育系统内外的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破除“小而全”,“画地为牢”的本位主义思维模式,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思路。各类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前面已经讲到,我国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大学以及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备,但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教师的培训、内部资源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电脑有50%以上处于不完全使用或闲置状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是赶时髦,要有急迫感。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为教育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学生应培养现代化学习观念就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信息化。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在互联网上,一个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钱都觉得亏,而使用电话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觉得贵,主要是习惯和意识问题。积极利用媒体等手段向社会不断宣传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近年来,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已经连接到学校、单位以及家庭。就大部分家长来说,可能只看到互联网的皮毛,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涵不甚了解,再加上一些地方对公共网络场所疏于管理,出现了象“蓝极速网吧”这样的事件,使社会一些人士及一些家长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举个不恰当的类比: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象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所带来的方便,或不发展汽车工业。既然互联网的功能利大于弊已成为共识,在现阶段,媒体就不应过分渲染互联网的弊端。相反,媒体更应该加强宣传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方便,宣传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主动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意识。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在校园网建设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保证校园网建成后,就能投入使用。培训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转变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培训要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现代合格教师的标准。信息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但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必须进行全面统筹,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我国信息化普遍存在“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普遍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指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弱是指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等问题。为此,国家信息主管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并切实解决物理线路的互联互通问题。互联网是由物理线路和信息资源组成的,物理线路联通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信息资源的组织与传播。信息传播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中央复杂,末端简单的结构。广播、电视、报纸,包括电话等都是中央复杂,末端简单的结构。信息的组织者(采编系统)非常复杂,信息的使用者通过简单的载体就可获得信息。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互联网的发展走了一条弯路,目前的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末端复杂,中央简单(甚至没有中(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央,物理线路可以没有中央)的结构。目前互联网仍然处在违背信息传播规律的方向发展,各个单位建网站的积极性很大,比如,法规网站很多,但没有一个全面的(权威的),浪费了巨大资源,造成信息查找困难,搜索引擎繁多。这种违背信息传播规律的互联网正为人们所逐渐认识,小网站越来越难以生存,大的专业资源网站正在逐步形成,也就是说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规律正在回归。亟须统筹规划,整合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建立教育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中国权威的教育网上服务门户。尽管我国教育网络的建设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发达国家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网上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和怎样才能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信息和
本文标题: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