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2/291胶接理论发展简史:•大约3个世纪前,牛顿对胶接现象作了科学的论述。•大约100年前,Young通过表面张力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Young方程。•稍后,Dupre研究了表面张力与粘附功的关系,奠定了古典热力学胶接理论的基础。•Cooper首先提出了湿润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来,胶接理论的研究出现了高潮:40年代,A..D.Mclaren等人提出的吸附理论;Deryaguin等人得出的静电理论;Voyutskii等人提出的扩散理论,等等。•60年代以来,胶接界面化学、胶接破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化学键理论、弱界面层理论、机械结合理论和胶粘剂流变学理论等。2020/2/292胶接接头:被胶接材料通过胶粘剂进行连接的部位。胶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很多。从接头的使用功能、受力情况出发,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2020/2/293胶接接头的基本形式(1)搭接接头(lapjoint):由两个被胶接部分的叠合,胶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接头2020/2/294(2)面接接头(surfacejoint)两个被胶接物主表面胶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接头2020/2/295(3)对接接头(buttjoint)被胶接物的两个端面与被胶接物主表面垂直2020/2/296(4)角接接头(anglejoint)两被胶接物的主表面端部形成一定角度的胶接接头2020/2/297接头胶层在外力作用时,有四种受力情况。(a)正拉(b)剪切(c)剥离(d)劈开2020/2/298①拉应力:外力与胶接面垂直,且均匀分布于整个胶接面。②剪切力:外力与胶接面平行,且均匀分布于胶接面上。③剥离力:外力与胶接面成一定角度,并集中分布在胶接面的某一线上。④劈裂力(不均匀扯离力):外力垂直于胶接面,但不均匀分布在整个胶接面上。2020/2/299为了分析方便,上述四种应力尚可简化为拉应力和剪切力两类。拉应力包括均匀扯离(正拉)力,不均匀扯离(劈裂)力和剥离力。2020/2/2910第一节形成胶接的条件1.胶接的基本过程1.1理想的胶接理想的胶接是当两个表面彼此紧密接触之后,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而形成胶接键,胶接键可能是次价键或主价键,最后达到热力学平衡的状态。2020/2/2911理想的胶接强度,可以在一些假定的前提下计算出来。因为这是从理想状态出发的,没有考虑一系列可能影响胶接强度的实际因素,所以理想的胶接强度比实际测得的胶接强度要大几个数量级。理想的胶接有理论意义,有利于分析理解胶接的机理,对实际的胶接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0/2/2912式中Z0是两相达到平衡时的距离;Wa为胶接功。在温度和压力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把两个已经胶接起来的相,从平衡状态可逆地分开到无穷远,彼此的分子不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的影响时,所消耗的能即为粘合能,也就是胶接力。单位面积上所需的胶接力,称为理想胶接强度,以σa表示:02/1)3(916ZWaa2020/2/2913在大多数聚合物的分子相互作用,只存在色散力的情况下,一般Z0=0.2nm,Wa=10-5J/cm2,于是σa≈1500MPa如果分子相互作用力不仅是色散力,还有氢键力,诱导力甚至化学键力的话,则值更要大得多。即使如此,这一计算出来的理想胶接胶接强度,也要比实际胶接强度大两个数量级以上。2020/2/29141.2实际的胶接实际的胶接,大多数都要使用胶粘剂,才能使两个固体通过表面结合起来。聚合物处于橡胶态温度以上时(未达熔融态),通过加压紧密接触,使两块处于橡胶态的聚合物,通过界面上分子间的扩散,生成物理结点或分子相互作用引力,这时不需要胶粘剂也可能使聚合物胶接起来。2020/2/2915不过,由于所需要的压力大,时间长,又要消耗热能,而且有许多降低胶接力的影响因素并未排除,使分子间不易达到紧密接触,得到的胶接强度并不理想。金属、无机材料不存在橡胶态,在固态的情况下,即使加压、加热,也不可能达到分子接触,这就更需要依靠胶粘剂来实现胶接。2020/2/2916在胶接过程中,由于胶粘剂的流动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对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作用,使界面分子紧密接触,胶粘剂分子通过自身的运动,建立起最合适的构型,达到吸附平衡。随后,胶粘剂分子对被粘物表面进行跨越界面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界面区。2020/2/2917对高分子被粘物而言,这种扩散是相互进行的;金属或无机物由于受结晶结构的约束,分子较难运动,但胶粘剂在硬化前,分子可以扩散到表面氧化层的微孔中去,达到分子的紧密接触,最后仍能形成以次价力为主的或化学键的胶接键。这就是胶接的基本过程。全过程的关键作用是润湿、扩散和形成胶接键。2020/2/29182润湿为形成良好的胶接,首先要求胶粘剂分子和被胶接材分子充分接触。为此,一般要将被胶接体表面的空气、或者水蒸气等气体排除,使胶粘剂液体和被胶接材接触。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这种现象叫做润湿,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2020/2/2919胶粘剂在涂胶阶段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其表面张力应小于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这意味着,胶粘剂应当在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能自动铺展到被粘物表面上。当被粘物表面存在凹凸不平和峰谷的粗糙表面形貌时,能因胶粘剂的润湿和铺展,起填平峰谷的作用,使两个被粘物表面通过胶粘剂而大面积接触,并达到产生分子作用力的0.5nm以下的近程距离。2020/2/2920这就要求要选择能起良好润湿效果的胶粘剂。同时,也要求被粘物表面事先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表面处理,达到最宜润湿与胶接的表面状态。要尽量避免润湿不良的情况。如果被粘物表面出现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则在缺陷的周围就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局部受力状态;此外,表面未润湿的微细孔穴,粘接时未排尽或胶粘剂带入的空气泡,以及材料局部的不均匀性,都可能引起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这些都应尽量排除。2020/2/2921判断润湿性可用接触角来衡量,这可用Young方程来表示:SV=LVcos+SL(1)式中,θ为接触角,也称为润湿角;γSV为固气界面张力;γLV为液气界面张力;γSL为固液界面张力。此式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才有意义。2020/2/2922可从以下几种方式来判断润湿:(1)从接触角(润湿角)来判断习惯上将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90º时定为润湿与否的分界点。θ>90º为不润湿,θ<90º为润湿,接触角θ越小,润湿性能越好。2020/2/2923(2)由Dupre'胶接功的方程式来判断润湿Wa=γSV+γLV-γSL(2)式中Wa为胶接功,是表征胶接性能的热力学参数。一般Wa值越大,胶接力也越大,润湿性越好。因为γSV、γLV两种表面张力测试麻烦,将式(1)代入式(2)中得:Wa=γLV(1+cosθ)此式称为Young-Dupre‘方程,θ越小,Wa越大。2020/2/2924(3)用铺展系数来判断润湿铺展系数为S=γSV-γSL-γLV当S=0,表示可能发生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动铺展,即能润湿;S0,必然发生铺展,即润湿性好;S0,不能铺展,即不润湿。由此可知,θ值尽可能小,Wa和S尽可能大,则胶粘剂对被粘物的润湿性好,有利于提高胶接强度。2020/2/2925Zisman将固体表面分为高能表面和低能表面。凡表面能200mN/m2为高能表面,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无机化合物的表面,都是高能表面,表面能100mN/m2为低能表面,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水都属低能表面。高能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γc胶粘剂的γLV,容易铺展润湿;低能表面的γc一般胶粘剂的γLV,所以不易铺展润湿。2020/2/2926临界表面张力γc较大的被粘物,选择比被粘物γc小的胶粘剂比较容易,有较多的胶粘剂品种可供选择。但γc越小,则越不容易选择能有效润湿的胶粘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的γc只有19mN/m,很不容易找到表面张力比这还小的胶粘剂,所以PTFE具有难粘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将PTFE热喷涂于锅面,就可以制成不粘锅。要想粘接PTFE,只有利用钠-萘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使表面改性,才能进行粘接。2020/2/29273界面扩散胶粘剂分子或分子链段与处于熔融或表面溶胀状态的被粘聚合物表面接触时,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跨越界面的扩散,界面会变成模糊的弥散状,两种分子也可能产生互穿的缠绕。这时,虽然分子间只有色散力的相互作用,也有可能达到相当高的胶接强度。2020/2/2928若胶粘剂与高分子材料被粘物的相容性不好,或润湿性不良,则胶粘剂分子因受到斥力作用,链段不可能发生深度扩散,只在浅层有少许扩散,这时界面的轮廓显得分明。只靠分子色散力的吸引作用结合的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所以胶接强度不会很高。2020/2/2929利用胶粘剂粘接金属,由于金属分子是以金属键紧密结合起来的,分子的位置固定不变,而且金属分子排列规整,有序性高,大多数能生成晶体构造,密度大而结构致密,不但金属分子不能发生扩散作用,就是胶粘剂的分子也不可能扩散到金属相里面去。所以,胶粘剂粘接金属形成的界面是很清晰的。2020/2/2930若对金属表面进行改性,除去松散的氧化层、污染层,并使之生成疏松多孔状表面,或增加表面的粗糙度,会有利于胶粘剂分子的扩散、渗透或相互咬合,有可能提高胶接强度。另外,选择强极性的或能与金属表面产生化学键的胶粘剂,也能提高胶接强度。借助偶联剂的作用,也是提高胶接强度的有效方法。2020/2/29314形成胶接键利用胶粘剂粘接被粘物,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胶接接头。润湿和扩散是胶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其质量直接影响胶接键的强度。胶粘剂润湿被粘物并发生扩散,在界面上两种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达到分子作用半径的0.5nm以下时,会生成物理吸附键,即次价键。如表面发生化学吸咐,则生成化学键。2020/2/2932当胶粘剂固化或硬化后,生成的胶接键即被固定下来而保有强度。要获得高强度的胶接接头,首先必要的条件是在界面处要能建立分子级的紧密接触,分子的距离一般应小于0.5nm。否则界面作用力太小,不能承受稍大的应力。其次,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最好能通过分子的扩散作用,形成分子间的缠结,这有利于提高强度。为提高胶接强度,还必须掌握影响强度的一系列因素,并加以控制。2020/2/2933第二节影响胶接作用的因素1胶粘剂的作用绝大多数固体表面,从微观的尺度来看,是凹凸不平的,将这样的表面迭合起来,只有很小的点面能相互接触,大部分的表面都不能接触。因此分子的总吸引力很小,很容易被分开。胶粘剂作用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可将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填补起来,使两个接触不良的表面,通过胶粘剂产生高度的分子接触,提高胶接强度。2020/2/2934在开始施加胶粘剂的时候,胶粘剂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润湿性,这样才能对固体表面产生良好的润湿铺展,起到填充凹凸不平表面的作用。然后,胶粘剂又应当能够向界面扩散,并在恰当的时间发生固化或硬化,具有较高的内聚强度,能经受较大的外力作用。2020/2/2935不同的胶粘剂品种,有各种不同的固化或硬化方式。溶剂型胶粘剂是通过溶剂的蒸发或扩散、渗透而固化;热熔型胶粘剂是通过降低温度而固化;化学反应型胶粘剂则是在一定的温度(通常是升温)下,通过内部产生聚合或缩聚反应而固化。2020/2/29362粘度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胶粘剂,在使用的时候,均要保持较小的粘度,以利于润湿、铺展和均匀地分布到被粘物表面;同时还要求胶粘剂有较小的表面张力,才可能有较好的润湿效果,自发地铺展于凹凸不平的基体表面上,形成良好的分子接触。2020/2/2937(1)分子量液体的粘度是由于液体的分子之间受到运动的影响而产生内摩擦阻力的表现。它除了受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外,主要受分子量的影响:式中,[η]为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度;Mη为平均分子量;K、a为两个与体系有关的常数。aMK][2020/2/2938(
本文标题:胶接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3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