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二章 文学艺术家new
第二章文学艺术家第一节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讨论话题1、你认为艺术家是怎样一类人?他们通常有着怎样的心态和命运?2、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你认为作为一个作家,他往往需要具备哪些特殊才能?4、你如何理解“文如其人”这句话?5、艺术家和科学家两者的创造性人格的差异?一、作家的命运和心态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三、作家的心理智能结构一、艺术家的命运和心态1、“诗人少达而多穷”、“文章憎命达”不愉快的童年;成年后的变故;与现实的不协调;2、艺术家的普遍心态:敏感于人生的痛苦;沉溺于幻想的世界;执著于艺术的追求;创伤性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创伤性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创伤性体验有助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创伤性体验有助于艺术家艺术感受力的培养;艺术作品的品格在于情感的真实和深切,没有真实的情感,不会有感人的作品,创伤性体验正好是一种真实而深切的情感体验;创伤性体验导致创作态度的差异蚌病成珠与文人的变态心理1、艺术创作离不开变态心理(如莎士比亚把诗人、疯子和情人并举),性压抑、性变态的观点(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观点)2、否认两者的联系;3、承认艺术创作有变态心理,强调其特殊性;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1、艺术家的日常个性和创作个性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对“文如其人”命题的辨析)2、心理学上关于对“个性”的理解: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心理学术语:个性·人格·性格·气质)什么是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作家/艺术家在选择生活题材、产生审美感受、进行艺术构思、采用符号传递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总体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示。3、艺术家创作个性形成的因素(1)艺术家的个性是其创作个性形成的根基;(2)艺术家个性心理结构的成因器质、气质与个性的关系1、器质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自然生理条件;2、气质是个性中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液说: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神经活动类型说;思维类型说:第一信号系统(“艺术型”)、第二信号系统(“理智型”)心理类型说:内倾型、外倾型(荣格)体液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论人的本性》、[罗马]盖伦:体内四液(生于心脏的血液、生于脑的粘液、生于肝的黄胆汁、生于胃的黑胆汁)分别对应四种气质:1、多血质:热忱、活泼、好动、敏捷,兴趣广泛,情感丰富且外倾,但不强烈,且易于变化。——活2、粘液质:沉静稳重,迟缓、寡言,能忍耐,情感几乎不外露,注意力稳定但难于转移。——稳3、胆汁质:精力旺盛、动作敏捷、易于冲动,情绪强烈而迅速的表现在言语、面部表情及姿态上,常常性急,有时暴躁,甚至有狂暴情绪爆发倾向。——急4、抑郁质:孤僻、落寞、行动迟缓,情绪体验不活跃、但体验的深刻有力和持久,感情内向,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微事物。——慢思维类型说[俄]巴甫洛夫从两种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入手来划分人的个性和才能:1、艺术型:第一信号系统(由声、光、电、味等信号的刺激在大脑皮质上所形成的条件性联系系统)占优势者,其特点是从外界获得的直接印象鲜明、清晰,记忆和知觉的形象性突出,想象丰富、生动。2、理智型: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作为中介物而组成的“条件性联系”系统)占优势者,其特点是在认识过程中倾向于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善于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3、中间型:两种信号系统平衡者,其特征介乎二者之间。心理类型说[瑞士]荣格根据力比多的趋向将人的个性、气质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1、“内倾型的特征是他的力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他自己的人格上,感觉到自身有绝对价值。他们看待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则。”——喜孤寂,较沉静,好疑惑,多畏缩,对外人存有戒心。2、“外倾型的力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外,感觉到外部有绝对价值。依据客观的估价来看待事物。”——善交际,好活动,乐观开朗,易受感情支配。内倾、外倾与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机能组合成八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其中内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最有可能做艺术家。“歌德过于博学,天性过于活跃,过于富有血肉,因此不能像席勒那样逃向康德的理想来摆脱鄙俗气;……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可怜的。”“席勒即令他在感受的时候,也总是在思考。歌德即令他在思考的时候,也总是在感受。”李白与杜甫、陆游与辛弃疾、鲁迅与郭沫若、鲁迅与周作人《典论·论文》、《文心雕龙·体性》文化积淀、社会实践、创作才能童年生活经历对艺术家个性形成的影响;生活阅历对艺术家个性形成的原因;人生意识对艺术家创作心理、创作风貌的主宰作用;文化心理积淀是推进艺术家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背景与作家个性)艺术熏陶和审美意识的觉醒,是艺术家形成其创作心理,并走向创作之路的关键。创作才能童年经验1、父母丧失(1)父母的早亡使作家在孩提时就感受到人生的艰难和生命的无常;(2)父母的离异往往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和内疚心理。2、疾病体验:往往成为日后作家创作的内驱力:身心残疾—自卑—超越自卑—寻找艺术。([奥]阿德勒)3、家道败落:经历了家道败落的人更能比原先低微的人体味到门前冷落的滋味。4、父母影响:父亲通过社会规范来培养孩子的才能,而母亲通过情感培养来塑造孩子的心灵,有利于培养作家。生活阅历人们生活、学习、从事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的范围越大,对于现实、历史及未来的知识越多,其内心世界就会变得越加丰富,人的个性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似乎痛苦和磨难比之于顺利的人生之旅更有价值。“国家不幸诗家幸,吟到沧桑句便工。”(赵翼语)如司马迁。文化积淀每个人都是他所属文化的产物。在不同文化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人,必然要带上他所属的那种文化的特质,这些影响注入、凝结到人的感觉、知觉、情绪等心理状态中,就成为他个性的一个方面。特别是那些已经模式化的文化影响(诸如道德伦理规范、图腾与禁忌等),更是显而易见的。才能就是对工作的热爱“才能是从对事业的热爱中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说,才能——就其实质而言——不过是对于事业、对于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一个人在青春期所企望的,到晚年便得到丰收。”“我们的愿望是我们具有的能力的预感,我们所能成就者的先兆。”(歌德)三、作家的心理智能结构1、一个作家、艺术家,通常又必须具备哪些特殊能力?2、如何理解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人格?(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创造性人格的区别)一、敏锐的观察力;二、深刻的直觉体验能力;三、丰富的想象力;四、特殊的记忆力;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产生新事物的能力。它本身是人在行为中展示出来的。经由一个人和一组人的创造过程,创造的产品便应运而生。这些产品也许千差万别,从科学到艺术,从哲学体系到生活方式的变革等等。在这种差别中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创造性的产品、创造过程和创造者……在创造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征:隐喻同时也是逻辑的思维的能力,判断的独立性(有时表现为非传统性、反叛性、革命性的思想或行为),抛弃不充分的简单性,以便寻找更为复杂和满意的新秩序或新综合。”艺术家的创造性和科学家的创造性“也许创造性的科学家与创造性的艺术家完全不同。在艺术家中,特别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神经症的、精神病的和吸毒的倾向太普遍了,以至于人们很难说明。……许多不同的解释,诸如气质的、社会学的和经济的解释,都极易受到艺术天才有精神异常而科学天才则不是这样的理论的影响。”“科学家的创造力总是通过许多不动情的、冷酷的事实练就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是,科学家的理论总是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艺术家的高能紧张则证实了如下结论:艺术家是受到较多挫折的人,高度的焦虑对艺术创作来说,不像对科学创造那样有害。”“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汉代扬雄《法言·问神》)“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论诗》)“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萧纲《诚当阳公大心书》)“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对“文如其人”命题的思考对“文如其人”命题的思考1、该命题的含混性;2、艺术家的日常个性和艺术个性的联系和区别;3、“文”和“人”不符的情况;4、“文”和“人”相符的情况;5、从叙述学的角度看“文如其人”的命题;6、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如其人”的命题;7、该命题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特殊性。思考与拓展1、尝试以你家乡或者你熟悉的地域的某个作家为例,谈谈地域文化和作家的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2、选择某个你熟悉的作家,挖掘其创作主要受到其他哪些作家或哲学思想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3、谈谈你对“文如其人”这一说法的认识;4、谈谈你对创造性人格的认识;5、如何看待现代派艺术中大量出现的对“极端体验”的追求(如回归原始、死亡、狂欢、颓废、荒诞、无聊等体验),你怎样看待艺术家的自杀和疯癫现象?6、体验的类型和比较研究:如感伤体验在中西文学中的不同表现;时下流行的“校园文学”中主要传达了一种怎样的青春体验;你如何看待怀旧体验在当代社会的流行?参考主题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对具体作品或作家的解读)2、对国内近十年来精神分析理论批评研究的调查研究。3、尝试以你家乡或者你熟悉的地域的某个作家为例,谈谈地域文化和作家的创作个性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写太“典型”的例子)4、选择某个你熟悉的作家,挖掘其创作主要受到其他哪些作家或哲学思想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5、谈谈你对“文如其人”这一说法的认识6、如何看待现代派艺术中大量出现的对“极端体验”的追求(如回归原始、死亡、狂欢、颓废、荒诞、无聊等体验),你怎样看待艺术家的自杀和疯癫现象?7、体验的类型和比较研究:如感伤体验在中西文学中的不同表现;时下流行的“校园文学”中主要传达了一种怎样的青春体验;你如何看待怀旧体验在当代社会的流行?8、关于文学创作心理的研究(常见的两种研究方式)9、阅读西方“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品,比较其描写人物心理的手法和技巧和传统小说的差异;10、选择古典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场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尝试“还原”或“重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文学创作形式)11、选择一位你熟悉的批评家,试分析其心理特征特点;12、网络批评主体的心理分析(通过分析当下的某些网络事件或网络流行语,尝试分析在这些事件中网民呈现的不同心理类型和特征)13、谈谈你对文艺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和建议。
本文标题:第二章 文学艺术家n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4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