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主讲:郭枫第一章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现场急救的基本要求:1、急救技术应尽量徒手操作2、操作要简单易行3、效果必须确实可靠4、救护人员尽量要少第一节通气正常人的呼吸:成人14—18次/分钟儿童30次/分钟新生儿40—50次/分钟一、通气障碍的原因:1、舌根后坠2、呼吸道炎症3、呼吸道异物二、通气的方法:1、呼吸停止的病人必须采取仰卧位,通用的方法仰头举颌法。2、气道异物排出的方法:①手指清除法②海姆利希法第二节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一、止血正常人的血容量约5000毫升,如出血量达800—1000毫升,或急性出血达血容量的20%,就会引起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一)出血的种类:1、动脉出血2、静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从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可以自凝(二)止血的方法1、指压止血法:为临时止血常用的方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的时间每隔1—1.5小时松一次止血带,每次松5—10分钟4、填塞止血法5、结扎止血法二、包扎现场包扎要就地取材:毛巾、包布、手绢、衣服等代用。(一)包扎的种类1、绷带包扎:石膏绷带、软绷带2、三角巾包扎3、多头带包扎4、丁字带包扎三、固定(一)固定的目的:1、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2、防止变形及并发症,保护器官功能(二)固定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常用的材料:木质或金属夹板、充气夹板、竹杆、木棍、雨伞注意事项:固定时至少要包扎环绕两处,最好固定伤处上下关节。骨折固定的时间最好在伤后15—30分钟固定,松紧要合适,摸一下远端的动脉,指甲是否发凉或变紫,有则表示绑得过紧。(三)临时固定的方法:1、上肢骨折的固定2、下肢骨折的固定3、脊柱骨折的固定:颈椎骨折的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固定四、搬运(一)搬运的工具:担架和硬板床(二)搬运的方法抬担架病人头要向后,足要向前,抬担架的人的步伐要一致,过台阶、上桥时前面的人手要放低,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第二章心肺复苏基础知识:心脏的位置、功能一、心跳呼吸骤停常见原因:1、突然的意外事故2、急性中毒3、心血管病4、严重的代谢紊乱5、严重感染和休克6、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和判断二、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一)、心脏骤停的判断:1、意识突然丧失2、面色苍白转为青紫3、大动脉波动消失(颈动脉和足动脉)4、瞳孔散大5、呼吸呈叹气样(二)、呼吸骤停的判断:在打开气道的前提下,判断病人有无呼吸,通过看、听和感觉来判断呼吸,病人的胸廓无起伏,将耳朵在病人鼻孔前听不到呼吸声,也感不到气体流出,可判断呼吸停止。三、心跳呼吸骤停对脑组织的影响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死亡的时间为4—6分钟第二节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术构成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体内电击除颤法。正常人心率60—100小儿心率120成人潮气量(肺活量)400—600毫升,深吸一口气可达800—1200毫升。吹气量不能小于800毫升或大于1200毫升。防止胃扩张和胃返流。一、具体操作步骤:(一)单纯心脏骤停抢救的方法1、胸前区叩击法2、胸外心脏按压法注意事项①胸外按压的位置,成人在剑突上两横指处,婴幼儿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一横指处;②按压的幅度,成人应使胸骨下陷4—5厘米,婴幼儿应使胸骨下陷2—3厘米;③按压的频率,成人为80—100次/分钟,婴幼儿为100—120次/分钟。(二)单纯呼吸骤停抢救的方法在呼吸道通畅和口部能张开的前提下做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分:1、口对口呼吸法2、口对鼻呼吸法3、口对口鼻呼吸法呼吸的次数,开始时每4秒钟吹气一次,一分钟后每5秒钟吹气一次。(三)呼吸心脏都停止抢救的方法单人做心肺复苏,每按压15次吹气2次;两人操作,每按压5次吹气1次。第三章急性中毒第一节一氧化碳中毒一、病人的临床表现:大小便失禁,瞳孔先小后大,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二、急救措施:1、加强现场抢救2、纠正缺氧3、促进脑细胞功能4、防止并发症三、预防要点:加强宣传教育。一、中毒机理: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空气中甲烷浓度达25%以上时导致人缺氧,主要损害脑神经和呼吸中枢。二、主要的临床表现:嗜睡、昏迷、呼吸困难。三、急救措施:1、脱离现场2、纠正缺氧3、禁止用吗啡和肾上腺素四、预防要点:1、加强宣传教育2、热水器不能与淋浴同室第二节天然气中毒第三节石油液化气中毒一、中毒机理: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份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丙烯、丁烷、丁烯有麻醉作用,高浓度可引起窒息。丙烷对眼、鼻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液化气可引起缺氧窒息。皮肤接触液化气可因强烈的挥发作用而降低局部皮温,导致冻伤。二、主要的临床表现:麻醉状态,步态蹒跚或大小便失禁,呼吸快而弱,甚至停止呼吸,皮肤接触者局部痛、木、白,皮温低,重者冻伤。三、急救措施:1、脱离现场2、纠正缺氧3、预防和治疗脑水肿4、皮肤接触者脱去污染衣服,清洁水冲洗皮肤,冻伤以温水洗浴复温第四节强酸强碱中毒一、中毒机理:强酸包括硫酸、盐酸、硝酸。强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钾。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口服和皮肤接触。二、主要的临床表现:消化道剧烈地灼痛,喉头水肿,痉挛,窒息,重者胃穿孔,意识丧失,肝肾损害,虚脱休克。吸入中毒引起呼吸困难,窒息。可以引起皮肤烧伤。三、急救措施:(一)口服中毒处理:1、仰卧位,足抬高,防止休克2、保护胃粘膜3、禁止催吐、洗胃、导泄,以免消化道穿孔。(二)吸入中毒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立即气管切开。(三)局部皮肤损伤处理:用清水冲洗皮肤,保持创面干燥,防止用温水冲洗。第五节毒蛇咬伤一、中毒机理:蛇毒的主要成份含蛋白质、多肽、多种酶,根据成份可分为神经毒素、血循环毒素。二、主要的临床表现:1、神经毒表现:咬伤局部留有断牙或牙迹,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严重者肢体瘫痪,呼吸麻痹,危险期1—2天。2、血循环毒素表现:局部红肿,出血,水泡或坏死,皮肤粘膜有於血、於斑,黄疸,心率失常,严重者心肾功能衰竭。三、急救措施:治疗越早越好,应在咬伤1小时进行。1、防止毒素扩散、吸收,不要慌张、乱跑,否则会加速毒素吸收。处理的三个步骤是:结扎、冲洗、排毒。2、针刺排毒3、扩创排毒四、预防要点:普及毒蛇咬伤防治知识,加强个人防护。第六节食物中毒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中毒特点:致病菌以内毒素侵入肠粘膜,常由于食物受污染而爆发,同袭多人,集体食堂多人发病。2、临床表现:潜伏期8—12小时,起病急,寒战,腹绞痛,恶心,腹泄,稀水便,一日数次。二、肉毒杆菌食物中毒:1、中毒特点:致病菌以外毒素侵入肠粘膜,常进食受污染的罐头食品、腊肉、发酵的馒头、臭豆腐等而爆发。2、临床表现:潜伏期12—36小时,最长10天,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麻痹,视力模糊,复视,上睑下垂,吞咽、呼吸困难,流涎,瞳孔散大。3、急救措施:立即切断食物中毒途径,轻者就地治疗,重者稳定后送医院治疗。清除毒物,现场催吐、导泄,病人无呕吐、腹泄,洗胃越早越好。对症处理:腹痛,用阿托品;高热,物理降温,用地塞米松;烦燥不安、抽搐,用安定。第一节中暑第四章中暑、触电、溺水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肌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急性病症。正常人体温维持于37℃左右,昼夜之差一般1℃以上,早晨较低,晚间较高。发热与心率的关系:体温升高1℃,心率增加12—15次/分钟。发热与呼吸的关系:体温升高1℃,心率增加3—4次/分钟。一、中暑的诊断要点: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汗、口渴、乏力,体温不超过37.5℃。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处休息。2、轻度中暑:体温在38.5℃以上,面色潮红,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博快而弱。应及时避热降温,饮淡盐水。3、重度中暑:昏迷、痉挛,皮肤无汗,体温40℃以上,四肢肌肉抽搐明显,腹痛,嗝噎,低钠血症,不及时抢救易发生休克。4、日射病:由于强烈的日光直接曝晒头部,头部体温可达40℃,体温可不高,病人表现烦燥,头昏,呕吐,惊厥,昏迷。二、中暑的急救措施:1、立即撤离高热环境2、选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水3、针刺合谷、足三里、人中4、头部冷敷,凉水擦全身或冷水浴三、预防要点:1、遮离热源,通风降温,加强个人防护2、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3、供足清凉饮料,备好防暑药品第二节触电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和一定数量的电能量通过人体,对人体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低电压可引起室颤,高压电流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灼伤。一、触电的诊断要点:全身表现:头晕,心慌,惊慌状态,重者心律不齐,抽搐,室颤,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呈临床死亡状态。局部表现:电灼伤,皮肤焦黄,并有水泡,重者皮肤碳化,合并骨折。二、急救措施:1、立即脱离电源2、现场急救,发现心跳停止要立即送医院,做心肺复苏3、在转送途中不间断地做心肺复苏三、预防要点:加强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操作,定期检查线路,下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或地势高处休息。第三节溺水溺水:人体淹没于水中,主要是缺氧和呼吸衰竭。一、溺水的诊断要点:主要根据溺水史。1、面部肿胀2、呼吸不规律3、上腹膨胀4、心律不齐5、部分病人合并有骨折或外伤二、急救措施:在刻不容缓的紧急情况下,从发生溺水到临床死亡一般需要5—6分钟,必须积极抢救,步骤如下:1、迅速清除鼻腔、口腔的异物,采用倒水法,且不能因为倒水过久而影响心肺复苏,倒水的方法有膝盖法、抱腰法、快步走动法2、立即人工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首先清除异物,采取俯卧位压背法3、心跳停博,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三、预防要点:1、加强安全教育2、防汛救生人员应配备救生衣3、不要到海、河游泳
本文标题:现场急救知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4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