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十七单元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60年代初农村人民公社经济体制调整是针对人民公社基本所有制存在的矛盾而开展的,经历从公社基本所有制到生产大队基本所有制,从生产大队基本所有制到生产队基本所有制的两个阶段的调整,这是退一步、进两步,充满希望的调整,是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普遍推行的历史准备其实包括当时主张和赞同包产到户的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邓子恢和曾希圣等人,尽管他们在思想和实践中已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未曾把搞包产到户提升至变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高度来看待,而试图主要通过巩固人民公社,发展集体经济的途径来摆脱困境。温故: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核心内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总结提升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②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③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①单一公有制②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②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史学素养累升计量史学计量史学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实、进行历史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量史学兴起于美国,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目前已形成国际流行的计量史学派别。计量史学家通常根据研究的对象,通过各种方法,把资料加以分类,构成统计数列。如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各阶级的人数及年收入,议会内各党派所占的席位等,然后再描述、比较、分析这些数列,并用比例、百分率、图表或曲线加以展示,从而不仅在质量上而且从数量上更清晰地把握历史事实的变化情况。所以计量史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对接高考:从概念上来看,计量史学对我们来说好像有点陌生,但是它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每年的高考题,图表图画类试题都会占到一定的比例,这实际上就是计量史学的应用。解答这类问题,应坚持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图文结合。把文字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如时间等融入到表格中去;第二,注重比较。对于表格类、柱状图类试题,要从比较中得出结论;第三,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得出趋势。主题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特点史料实证史料一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这种模式即指计划经济体制。史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史料运用1.史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怎样克服的?答案史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后来解放思想,实行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相关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答案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史论归纳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②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特点①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②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③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④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⑤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研练真题明确考向明考情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T33,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1992年“下海潮”)2013年(卷Ⅰ)T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比较2014年——2015年(卷Ⅱ)T41,改革开放的影响2016年(丙卷)T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17年(卷Ⅰ)T45,80年代工资改革练真题123451.(2016·课标全国丙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解析12345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解析123453.(2012·全国新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解析123454.(2016·海南单科,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解析2011年39题第(3)问: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参考答案:(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详细答案:(3)西方发达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2分)深化表现:70年代末开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若答出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建立乡镇企业,推动农业向商品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21世纪开始取消农业税、试行土地流转承包同等赋分);1984年开始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到1992年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分)1992年开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123455.(2016·天津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天津华明镇瑞士小村镇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12345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中信息,“天津华明镇模式”从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和土地制度等角度回答;“瑞士小村镇模式”从私有化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瑞士社会经济转型角度回答。(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答案解析课时作业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2016·乐山二模)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这次出访潮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3.(2016·北京丰台二模)下图是1953~1985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D.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4.(2017·南昌质检)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5.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D.都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公社新邨(村)图》《新农村建设图》6.(2016·海口一模)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反映出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故A项正确。7.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B.工业企业的自
本文标题:第十七单元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5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