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报告-6
6、吸毒与艾滋病某种意义上讲,吸毒本身就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署1997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世界人口的10%卷入了毒品的生产和消费,并正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截至1997年,至少有1。4亿人服用大麻,1300万人服用可卡因,860万人服用海洛因。近年来,服用人工合成毒品的人数增长迅速,全球有3000万人服用安非明兴奋剂。世界毒品交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8%,超过世界的钢铁贸易,也超过了汽车贸易,略于纺织品贸易额相当。据估计,目前世界吸毒者在2亿人以上,这些吸毒者,为了找到比黄金还贵的毒品,以满足他们发瘾时所需,去偷盗、贩毒、抢劫、买淫以及任何可以使用的不正当手段。吸毒者在毁灭自己的同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现在吸毒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特别是青少年吸毒人数的增加,把人类的希望罩上了一层阴影。吸毒最大危害之一就是,把艾滋病这一世纪绝症引向了自己,也引向了别人,使这一本来就恐怖的死亡之神,变得更加狰狞可怕。吸毒和艾滋病这两个魔鬼交互作祟,互为帮凶,把人类引向了危机的深渊。6.1毒品为何物鸦片、吗啡、海洛因都是科学研究的产物,作为药品曾给人类的病痛带来过福音,而作为毒品,给人类带来的却是无穷的灾难。科技的发展,使毒品的家族已大大扩展,毒品的种类五花八门。成瘾性是所有毒品的共同特征,也是毒品危害人类的主要原因所在,下面列举8种主要的毒品,以便大家了解魔鬼的真面目。一、鸦片鸦片类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它们都来源于一种叫罂粟的植物。据记载,公元前300年,人们在地中海地区就种植罂粟,以后,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罂粟花,罪恶的果实。阿富汗是世界上罂粟产量第一的国家,贫苦的生活让阿富汗的农民选择了种植罂粟。2004年他们将迎来一个丰收年,然而这对于世界安全来讲绝对是一个坏消息。罂粟又分上百个品种,其中只有两种罂粟能用来生产吗啡,而其他罂粟科植物则能用于生产蒂巴因。罂粟是一种二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春种夏收。花有红、白、粉红等多种颜色,朵大且密,姹紫焉红,娇艳美丽,可与牡丹、芍药媲美。花谢后,结出罂粟果。罂粟果的外形为壶状,割开未成熟的罂粟果就有白色的果浆流出。收集这些果浆在空气中晾干后就得到鸦片膏。鸦片膏中有效成分仅占总量的10%-20%,其中具有医疗价值和生物活性的成分,又叫做生物碱。鸦片膏中含有40多种生物碱,主要成分有四五种,如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和那可汀等。鸦片是一种天然产物。新鲜鸦片是具有粘性的棕黑色沥青状物,可被压模成各种形状,时间长了会慢慢变硬形成其包装物的形状,失去粘性,具有甘草一样的特殊气味,溶于水时气味更浓,这种鸦片叫做生鸦片。生鸦片经进一步加工和熬制,才能成为精制鸦片,也叫熟鸦片。目前可以在毒品市场上见到的鸦片品种有:生鸦片、精制鸦片、鸦片渣、鸦片液、鸦片酊、鸦片粉。20世纪90年代以前,鸦片、海洛因的最大毒源地是位居东南亚的“金三角”地区。“金三角”地是毗邻中国西南边境的缅甸、老挝、泰国三国家交界地带。“金三角”的鸦片、海洛因产量约占全球鸦片、海洛因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位于西亚、南亚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连接处的“金新月”地区,是仅次于“金三角”的全球第二大鸦片、海洛因产地。现在,“金三角”的实际统治者,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曾向世界承诺,2005年以后完全禁绝罂粟种植,“金三角”的罂粟种植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鸦片类毒品的毒害作用是一致的,但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吗啡次之,鸦片最小。鸦片被滥用的历史最长。一般说来,最初抽吸鸦片时,有些人会感到不舒服,头晕恶心,甚至头疼,但多抽几次,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而上瘾。毒瘾是不断发展的,毒品的用量也是越来越大,不但剂量逐渐增加,吸毒的途径也越来越直接,从吸含毒的香烟,到用锡纸烫吸,最后是静脉注射。所用的毒品也由鸦片变成吗啡再升级到海洛因。中断吸毒会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在所有的毒品中,鸦片类毒品的戒断反应最严重。一般来说,瘾君子在吸食或注射海洛因等毒品8-12小时后,如不继续吸毒,就会出现一系列机体异常反应和不适感。大约在36小时之后,戒断症状反应加剧,并持续数天。戒断反应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二、吗啡19世纪初,随着医学化学的发展,医学家们希望能找到比鸦片更好的镇痛剂。1803年,法国医学家塞昆首次从鸦片中提取出吗啡。到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尼也完成了同样的实验。1832年,德国化学家皮埃尔又从鸦片中分离出甲基吗啡,即可待因,从而完成了吗啡的发明过程。吗啡为浅黄色、棕色、白色或无色的结晶粉末。具有神奇的中枢神经镇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疼痛,如严重外伤、烧伤、肾绞痛、癌症等疾病的剧烈疼痛。此外它也具有镇静作用,可用于手术麻醉。吗啡还有很强的止咳作用。由于生物碱具有如此奇特的效果,泽尔蒂尼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吗啡斯。这个吗啡斯是希腊神话中手持罂粟果的男孩,他是善良的睡神,但又是凶险的死神的儿子,这一名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吗啡的性质。吗啡的问世,轰动了整个欧洲医学界。那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各国间争权夺地的血战正在把大批的伤兵拖向死亡的深渊。有了吗啡之后,医生们从死神手中抢鸦片吗啡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吗啡作为镇痛剂已在美军中广泛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猛烈的战火更使吗啡风靡世界。时至今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仍把吗啡视为缓解后期癌症剧痛的唯一推广药品,因为吗啡的镇痛作用在自然存在的物质中是独一无二的。正当人们还在庆幸吗啡的诞生之时,正直的医学家们很快又为此而恐慌起来,因为他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吗啡不仅对循环、呼吸、肠胃系统有副作用,而且具有比鸦片更大的成瘾性。当一些人用吗啡解除了鸦片的毒瘾后,又发觉染上了吗啡瘾,而且由于吗啡比鸦片纯度高,更加便于使用,所以吗啡瘾的戒除更难,毒瘾传播率更高。美国南北战争后,由于医生们过分依赖吗啡,以致首次出现了群体吗啡瘾者。直到今天吗啡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之一。三、海洛因19世纪60-70年代,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吗啡成瘾者大量涌现,他们给社会带来了新问题。为了解决吗啡的毒瘾,人们开始研究新的药品。1874年,英国人莱特首先从吗啡中提炼出新的药品。德国人紧跟着完善了生产方法。1898年,德国人德里赛给新药起名Heroin,意为英雄的。在近代中国,人们把它译为海洛因。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二乙酰吗啡,其镇痛能力可达到吗啡的4-8倍。因此海洛因一问世,立刻被广告商吹嘘为对付吗啡毒瘾的妙药,止痛的极品。但为了解决吗啡毒瘾而研制新药的人们却没有预料到,研制出来的海洛因是种极毒的药品,表现在成瘾过程迅速,只要偶尔注射一两次就会上瘾。上瘾以后很难戒除,使用一旦过量还会因呼吸受到抑制而死亡。海洛因是用化学方法对吗啡进行一番特殊处理后得到的,多为白色或无色粉末,也有浅灰褐色,深褐色等,因其纯度不一而分为1-4号。1号海洛因为粗制吗啡的棕色结晶。2号海洛因是未经过精制的质量较次的海洛因碱,不含咖啡因一类的添加剂,颜色呈淡灰色,3号海洛因又称“香港石”、“棕色糖”、“白龙株”等,其所含的二乙酰吗啡为25%-45%,颜色通常呈棕色或深灰色。4号海洛因是一种经过多次净化精制后得到的纯度较高的海洛因盐酸盐,其二乙酰吗啡的含量高达90%以上,呈白色或透明的无味粉末,通常极细,以至擦在皮肤上会消失。如纯度下降,它也会是浅黄色或棕色的粉末,甚至是颗粒状。为方便运输,也能制成块状。这种“英雄的”药品一问世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争议,由于海洛因的副作用超过了它的医疗价值,因此美国首倡禁止制造或进口海洛因,到1950年,首先发明了海洛因的生产工艺的英国政府也悄悄从《英国药典》中删去了海洛因,但海洛因就像钻出了“镇妖瓶”的魔鬼,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疯狂肆虐起来。在当今的世界里,海洛因的制造与走私仍在所有毒品中高居首位,其毒害也最为严重。四、摇头丸“摇头丸”是致幻性苯丙胺兴奋剂。“摇头丸”包括若干种在结构上与苯丙胺类似的人工合成毒品。实际上这些毒品是苯丙胺的“变种”,它既有兴奋作用,又有致幻作用。主要在迪厅、卡拉OK、夜总会等公共场所,以口服的形式被一些疯狂的舞迷所滥用。不同型号的海洛因关于诞生于20世纪初的摇头丸(学名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缩写为MDMA,英文名称为Ecstasy),一种经常被引用但却错误的说法称,它是作为能够抑制食欲的减肥药而制造出来的。但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它只是德国制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用于制造某种凝血药物时的化学中间产物。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摇头丸的奇妙作用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尽管默克公司取得了它的专利权,但却将其搁置起来,很快便忘在了脑后。摇头丸再次进入人们视线是在50年代,地点则从欧洲转到了美国。冷战时期,美国军方对大量迷幻药物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图找出一种可以让人招供的麻醉药剂。当时,摇头丸的代号是1475。不过,同LSD相比,摇头丸在这方面的作用逊色许多,因此也没有能够得到足够重视。直到1976年,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舒尔金(AlexanderShulgin)才让摇头丸成了一种与文化密切相联的、富有传奇性的药物。在舒尔金的年轻时代,这位俄国移民的儿子就对迷幻药物的作用深感兴趣。后来,因为为道氏化学公司(DowChemicals)发明出了一种大受市场欢迎的杀虫剂,他被奖励可以研究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这时起,舒尔金开始合成并在自己身上试验各种致幻剂。在他合成并试验的179种物质中,第109种正是摇头丸。舒尔金之所以后来被称为“摇头丸之父”,并不是因为他在研究和重新发现摇头丸上的贡献,而在于他对摇头丸的流行起到的推动作用。他将摇头丸介绍给自己的一些心理学家朋友,没过多久,这种能够让人兴奋的药物就在专业人士的圈子里静悄悄的流行起来。据统计,在1977年,约有4000名心理医师在自己的诊所中为病人开出摇头丸。不过,由于担心引起争论,这种做法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摇头丸悄然流传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波士顿集团(TheBostonGroup)旗下的一家制药公司察觉到了摇头丸潜在的巨大商机,开始大举推广并宣传这种药物。这家公司大批招募可口可乐零售商加入销售其生产的“XTC”牌摇头丸的队伍中,并在酒吧、舞厅、同性恋俱乐部等娱乐场所大力推销摇头丸。到80年代中期时,摇头丸已经成为最畅销的迷幻药物之一,这直接导致了它在1985年被美国政府宣布为非法。在此之前的1977年,英国政府也宣布摇头丸非法。近两年来,苯丙胺类毒品的滥用现象和非法制造案件在我国迅速上升。1996年11月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召开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对当前国际毒品犯罪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预测苯丙胺类毒品将逐步取代世纪流行的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常用毒品,成为21世纪摇头丸全球范围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所谓“摇头丸”,是用含有若干种在结构上与苯丙胺类似的人工合成毒品制成的片剂,“摇头丸”是俗名,实际上它的化学成分很多,很复杂,是苯丙胺的“变种”。服食“摇头丸”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短期服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症状,并可能诱发心脏病。“摇头丸”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内出血、中风、精疲力竭、肌肉衰弱、抽搐。长期服用则会上瘾,产生药物依赖而增加剂量,并导致精神分裂而死亡。近年来,欧、美、香港等地均不断有因滥用此药致死的案例报道。目前“摇头丸”地下加工厂主要在欧洲。“摇头丸”虽与安非他明同属一类,但它的药性与安非他明产生强烈兴奋作用有所不同。“摇头丸”药性除有轻微兴奋作用外,还能使服用者产生与LSD类似的迷幻感觉,但并不像使用LSD那样强烈。“摇头丸”在医学上没有用途,但服用后可使人感觉世界很和平,容易使人丧失警惕性,与陌生人亲密接触。“摇头丸”类毒品9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洲,服食者大多是涉足舞厅的青少年。五、冰毒--毒品之王“冰”为1919年首先由一名日本化学家研制合成,194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作为中枢神经兴奋药或用于治疗麻醉药过量、精神抑郁症及发作性睡眠等,亦被用作遏止食欲药以治疗肥胖症。由于冰可消除疲劳,使人精力旺盛,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曾被广泛用于疲惫
本文标题: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报告-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6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