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世纪50—90年代服装风格
20世纪五十年代—90年代(1949年—1978年)服装风格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服饰从它诞生之日起,不仅具有反映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层内涵功能,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中窥豹”,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就能够看出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推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摘自刘芳《中西服饰艺术史》)•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服装发展史(时代背景)1.新款中山装男子服饰2.衬衫1.布拉吉连衣裙女子服饰2.列宁装童装——花布棉袄影视作品——《桥》一.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年代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更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花布棉袄:当年花布棉袄的穿着方式上带有意识变革的痕迹,这种中国女性最普遍的冬装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少女及幼女的冬装,用鲜艳小花布做成的棉袄,花色中多含红色,成年妇女多以质料不同的绸缎面料做棉袄面被认为封建,因此,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学生就摒弃了缎面采用具有农民文化特色的花布做棉衣显示与工农的接近。新款中山装特色: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款式: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中山装的创始人。2.衬衫衬衫(shirt〕chènshān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衬衫,是无领、袖的束腰衣。14世纪诺曼底人穿的衬衫有领和袖头。16世纪欧洲盛行在衬衫的领和前胸绣花,或在领口、袖口、胸前装饰花边。18世纪末,英国人穿硬高领衬衫。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高领衬衫被淘汰,形成现代的立翻领西式衬衫。19世纪40年代,西式衬衫传入中国。衬衫最初多为男用,现已成为常用服装之一。布拉吉连衣裙:女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背带式工装裤,当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压箱底的“布拉吉”•列宁装列宁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洁,朴实,颜色相对单调,以绿,蓝,黑,灰为主。寻常百姓还穿着打补丁的衣裤。这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崇,于是有的人专门买来新的衣裤放在水中洗的发白,发旧,认为这才是美。属于五十年代的电影——桥《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塑造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形象。该片讲述了哈尔滨铁路工厂的工人们为支援解放战争,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松花江铁路大桥无私奉献的故事。(时代背景)军便服(红卫兵)的确良童装影视作品——《青松岭》一.时代背景: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1978年,官方的“改革开放”的政治号令尚未公开发布,街头就已经开始了静悄悄的变革。首先是普通公众服饰方面的变化。“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服饰的巅峰,随后在港台地区流行,并直接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陆地区。当时,港台电影中,明星们都穿着喇叭裤,把屁股包得滚圆滚圆,引领时尚。而在内地,第一批穿上喇叭裤的,在老人们的眼里,无疑就是“男流氓”和“女流氓”。男童装: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的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式。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为水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其它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女童装:如果说最时髦的,男孩子就是绿军装的外套,而女孩子,巧手的妈妈们则挤着去供销社买来小花布,竭尽所能作出花样来,或是在衣角绣上一朵小花,母爱总能让女儿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悄悄享受着女孩子小小的美丽……军便服:找不到军装的红卫兵买军绿色的制服,通称为军便服。虽然不正规,但穿上之后也很神气,暗示着着装者出身。(1966年以后,草帽和毛巾成了上山下乡知青的装扮要素,还有毛泽东像章)(早在50年代,毛主席像章就已经出现了,只是数量有限,其中大部分被当做慰问品送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手中。毛主席像章真正成为时尚流行起来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拓展:红卫兵头: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早天安门城楼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当时给毛主席佩戴红卫兵袖章的宋彬彬就梳着两根刷子似的小辫子。毛泽东把宋彬彬的名字改成了“宋要武”,次日,人民日报登出了署名“宋要武”的文章,宋要武的发式便称作“红卫兵头”,一夜之间席卷了全国。大陆是“红海洋,蓝海洋,绿海洋”的世界()70年代服装走出灰暗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那时流行的确良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种叫“的确良”的面料开始走俏。1976年至1979年,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化纤设备生产的确良,由此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一场革命。不容易起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成了那个年代的代名词。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fashion.ce.cn/news/200909/22/t20090922_20066869_13.shtml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社会背景)男子服饰——西装1.喇叭裤女子服饰2.牛仔装3.蝙蝠衫童装影视作品——《青红》一.社会背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所有在那个年代追求在穿戴上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可能都被扣过这样一顶帽子。批评的对象一般是喇叭裤、尖领衬衫等等,与这个词汇意义和功能都相当接近的还有“崇洋媚外”、“思想腐朽”等等。80年代的童装:服饰的春天80年代国门打开,我国的服饰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彻底释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向人们传递时尚信息,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布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大多数孩子还是穿着手工做的衣服,但是衣料和样式已经非常丰富,而且越来越多的成衣开始出现,五颜六色的色彩更加耀眼的点缀着孩子们的童年。://news.ef360.com/Articles/2009-9-29/218571.html早在20、30年代,西装被海外学子带回。十年动乱,西装被批,几乎在中国大陆绝迹。1983年胡耀邦带头穿西装,不久全国掀起西装热。有次,中国领导接见外宾时,身穿中山装,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猜测中国改革开放之门是否将要关闭。之后的一次,五位政治局常委集体穿西装出现在记者面前,中国领带人的服饰语言似乎就是一篇改革开放的宣言,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由于是西服东渐,形成了独特的穿着方式:外穿西装,内套毛衣或棉袄(秋菊打官司中的巩俐,棉袄外套西装,不让城里人小看)即使穿了衬衣,也不打领带,或者干脆就不会打领带!甩着商标都没有撕下的袖子,快乐的走来走去,全然不知这有多么不合着装规范那时的人真土!是的,可看看被压抑多年的历史,我们就能理解因迫切而多少没有章法的穿衣状态。——西装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设计师充分运用裁片分割的手法来设计服装,使服装的造型结构更加合理。当时的主要服装式样有:春秋装、衬衫、西服套装、羽绒服、各式大衣、皮夹克、喇叭裤、健美裤、牛仔服等。喇叭裤最先打破文革款式的是喇叭裤。其实喇叭裤在国外已流行了多年,对我国来讲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就穿喇叭裤。文革后的青年从国外的电影、电视中看到喇叭裤,尤其是穿着喇叭裤追求幸子的三浦友和,成为这个时期年轻人的偶像。女青年也穿起了拉链在前的牛仔裤(之前只有男士有权利穿),紧紧地裹着浑圆的臀部与骄傲的大腿。长辈们对此颇为不
本文标题:20世纪50—90年代服装风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3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