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泡”开诗意•“品”出诗情----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攻略考纲考情的解读★《考试说明》中考纲的核心考点: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的考情纵览表格:年份卷别题型数量分值考查内容体裁考查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2018全国卷Ⅰ选择题+主观题↑主观题29李贺《野歌》唐诗★★★★2018全国卷Ⅱ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2018全国卷Ⅲ王建《精卫词》唐诗★★★★2017全国卷Ⅰ11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宋诗★★★★2017全国卷Ⅱ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宋诗★★★2017全国卷Ⅲ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唐诗★★2016全国卷Ⅰ李白《金陵望汉江》唐诗★★★2016全国卷Ⅱ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唐诗★★2016全国卷Ⅲ曹翰《内宴奉诏作》宋诗★★2015全国卷Ⅰ主观题211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鉴赏)唐诗★★2015全国卷Ⅱ韩偓《残春旅舍》唐诗★★二.纵观高考试题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呈现以下趋势:1.诗歌鉴赏是每年的必考内容。根据最新考试大纲,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加主观题组成,题量不变。★2018年的变化:双项选择变为单项选择,分值相应地降为9分。2.唐诗宋词仍将是考查的重点。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都为唐宋诗歌(北京卷考辛弃疾的词《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这种趋势在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仍会延续,也会以唐宋时代的诗词为主。★全国卷Ⅰ侧重考唐宋诗歌。3.在诗词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热”也不避“冷”,“冷”中有“热”、“热”中有“冷”的态势。“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词人的作品,如2016年全国Ⅰ的李白、卷Ⅱ的杜甫,2017年全国卷Ⅰ的欧阳修、卷Ⅱ的苏轼、卷Ⅲ的白居易,2018年全国卷Ⅰ的李贺、卷Ⅱ的陆游。“冷”是一方面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如2016年全国卷Ⅲ的曹翰,2018年全国卷Ⅲ的王建;“冷”的另一方面是指考“热”作家的“冷”作品。★★全国卷Ⅰ基本上是考“热”作家的“冷”作品。4.在具体鉴赏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作者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考查。从全国卷的考情看,尤其侧重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考查,从全国卷Ⅰ近三年的趋势看,越来越注重覆盖四个小考点的综合鉴赏性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就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第一步,如果读不懂诗歌,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整体读懂诗歌在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5.比较鉴赏题也曾出现过,且都是与考纲要求背诵的诗词进行对比鉴赏。如:2015年全国卷Ⅰ、2016年全国卷Ⅲ、2018年的全国卷Ⅰ。这一点在备考中也要适当重视,不能让学生换了题型就不知所措。★对比鉴赏也要适当复习(找准对比点并辨析异同)。鉴赏技法的指导一、指导学生读懂诗歌:“泡”开诗歌的五大关键点。古代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意象错落,情感丰富,就像茶叶一样,不泡是无法品的。读诗歌要关注诗歌的题目、作者、诗序和注释;准确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整合诗歌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在思维里还原诗歌的情境。具体到“泡”就有五大关键点:“泡”题目,“泡”作者,“泡”注释,“泡”诗句,“泡”情感。(当然,不同诗歌其“泡”的环节也不近相同,五个环节不一定全部包括,视诗歌具体情况而定。)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释】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一:“泡”题目----初判题材。题目“秋夜纪怀”意为“在秋夜记述自己的心情”。可见,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二:“泡”作者----知人论世。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笔耕不辍,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特点,尤以饱含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三:“泡”注释----提取信息。散关,即大散关。课联系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来理解。大散关位于当时宋与金的西部边界,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四:“泡”诗句----翻译诗句。(起承转合)①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北斗”指天上的星宿,“明河”指银河,“莽苍”“太清”指夜空。“垂”“浮”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夜星空高远的特点。)(起)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风林”“叶子”“露草”“百虫”等深秋景物,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承)③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间写成了这首诗。(颈联点明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写作这首诗的情形。“病减”也为后文“炬火驿前迎”做了铺垫。)(转)④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尾联,作者走笔抒怀,虽是卧病,然病中所思,诗中所吟,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边防重地,是抗金作战的前线。)(合)“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五:“泡”情感----晓情明旨。从整首诗来看,前两联写秋夜的自然环境,第三联写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尾联应该是诗人委婉抒发情感的内容,尾联中诗人想着“散关路”,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炬火驿前迎”,体现了诗人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体悟到这一步,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诗歌。依法答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的“北斗”指天上的星宿,“莽苍”“太清”指夜空。“垂”“浮”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夜星空高远的特点。B、颔联“风林一叶下”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露草百虫鸣”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C、颔联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风林”“叶子”“露草”“百虫”等深秋景物,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D、颈联点明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写作这首诗的情形。“病减”也为后文“炬火驿前迎”做了铺垫。E、尾联“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的意思是: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答案:BC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例2: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2017年全国卷1)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一:“泡”题目----初判题材。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意为“在礼部的贡院看进士们考试”。可见,这是一首有关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诗。关键二:“泡”作者----知人论世。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三:“泡”注释----提取信息。(无)(知识积累:⑴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⑵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⑶席:犹言列坐。⑷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⑸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⑹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待:依靠,凭借。公卿:指执政大臣。⑺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⑻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四:“泡”诗句----翻译诗句。(起承转合)①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用“焚香”与“暖吹”渲染肃穆而又怡人的考场环境。)(起)②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举子们紧张肃穆地考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用“衔枚”比喻人人紧张肃静考试的情形,用“春蚕食叶声”形象地描摹考生们下笔作答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考场的肃静。)(承)“泡开”此诗的关键:③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各郡县向京都献举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表达作者内心的希冀与期盼。)(转)④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抱病心神已尽,幸亏有诸位主考官。(同时主考的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的识别辨明英才。(作者是自谦精力能力有限。)(合)“泡开”此诗的关键:关键五:“泡”情感----晓情明旨。从整首诗来看,前两联写考场肃穆而充满生气的情形,流露出作者为朝廷将添新才的由衷喜悦、充满希望之情。第三联进一步点明人才举荐“先德行”的良好之风与对朝廷选拔任命人才的美好期待。第四联以自谦的口吻说“衰病心神耗”,实乃惜才爱才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为朝廷选拔真正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体悟到这一步,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诗歌。)依法答题: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答案:BE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试题分析:点出其修辞手法,表述其作用、效果。)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2018年全国卷1)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知识积累: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窘。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看即:随即,转眼。)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4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