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介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介陈捍东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8月4日娄底课程标准的地位•学科教学的根本大法–学科的“宪法”•是编制教材的依据•是审查教材的依据•是教学行为的依据–内容的取舍–知识的深度–教学的方式•是考试评价的依据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一、课程性质•二、内容标准•三、教学建议•四、教材编写建议•五、评价建议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亲子鉴定、育种、医疗、食品等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课程性质•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二、关于内容标准•强调重要概念•增加动物类群•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其他变化强调重要概念•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的特点•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不要纠结于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区分•重要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容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要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对《课程标准》“凸显生物学重要概念”做进一步分析什么是概念?如很多大哲学家所坦承,“概念”这个概念其实很难说清。共同具有某些特征或属性的事件、物体或现象的抽象概括,是一种由相近、相似的事物、想法、物体或人所组成的集合。(刘恩山,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生物学通报,2010年第7期:40-42)什么是科学概念?维果茨基:科学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对学生来说,是经过专门教学获得的。科学概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一种经过科学抽象的理性概念。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包括正例和反例符合某一概念界定的同类事物,叫做该概念的正例。不符合某一概念界定的他类事物叫做该概念的反例。概念的内涵概念所描述对象的本质特征。例如“种子”这一概念的内涵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繁殖体,由胚珠发育而来”。概念的外延。概念成立的范围和条件,例如“种子”这一概念的外延则包括松子、菜豆种子、苹果种子等。不包括葵花籽,也不包括蒲公英随风吹走的果实。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和例证中的任一部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前科学概念。典型的前科学概念1、“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上陆地生活的是两栖动物”2、“人是由猴子变来的”3、“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进行呼吸作用”4、“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促进概念转变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引入新的概念以解决认知矛盾增加动物类群•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动物类群•2011版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态上比较,能区分出各个类群即可。–不能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方面全面讲述,也不可能展现从低等到高等各器官系统的进化脉络。•代表动物和其他种类的关系:–前者简要,后者丰富。•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开讲述,但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多参与补充教材内容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其他变化•“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调整“活动建议”–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其他变化•调整“活动建议”–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其他细节修改三、关于教学建议•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四、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五、教材编写建议•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5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