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和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杰弗逊:监督政府。后引申为: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它的要义指: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足信息。“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自我修正”理论:约翰·斯亚伍特·穆勒: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显而易见的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利,而且压制者自身也被剥夺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假如被压制者的言论或思想是错误的,这也意味着大家同样失去了让真理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因此,压制人们的言论或思想使之不能自由表达,必然是一种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力的掠夺。对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的辩证阐述,使得“意见自由市场”在理论上站稳了脚跟。4、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的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不足: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其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绝对自由曾使西方新闻界陷入一片混乱。进入20世纪,西方报刊的混乱情况虽然稍有改善,但基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基本问题: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设计者们理想中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严重后果:黄色新闻泛滥,多元意见难以表达,公民的权利被践踏,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不满。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是深刻危机,这个危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则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二、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并没有抛弃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做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干上的新枝而已。倡导者:报刊自由委员会;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五项要求:1、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2)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3)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揭示,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做出好或坏的判断。4、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情感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要及时报道,不要漏报,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或政府的压力而瞒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向政府发出了呼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评价: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非常复杂的混合体,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核心内容:1、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务、服从、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2、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同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特征);3、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工程,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强调交易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四、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为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新闻事业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来相互传递新闻。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得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信息时代特点:知识经济的崛起是最基本的,信息以及信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大众传媒业已成为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结论:1、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2、人类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3、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社会条件的变化: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2、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社会产生分工以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为了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在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1、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始终和灵敏的情况反映相联系。2、农民武装起义需要了解敌对双方的情况,双方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工作以便协调一致。3、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与外界发生联系,需要新闻。4、地主仅用武力对付农民不够,需要从思想上软化或奴化农民,需要新闻宣传。5、社会分工更明确,大量城镇的出现,使得城乡之间、城镇内行业之间的联系频繁起来,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两点没变: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的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三点改变:1、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2、新闻的内容大大的丰富了、复杂了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启示(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了。需求量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规模,扩大新闻内容,增加新闻传递的手段。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动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也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就越大。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不管距离远近,亲身传播都是个人对个人的传播种类:1、言语传播2、文字传播3、体态语言传播4、信号传播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好处: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内容和方法。不足: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掘井得人)二、大众传播中国习惯上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现在包括网络,西方还包括杂志、书籍、电影,总共七种媒体。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长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不足:反馈很慢、互动性差(网络媒体除外)三、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包括群众集会,新闻发布会,演讲等。既属于定向传播又不属于定向传播,长处和不足都介于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这三种渠道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三种方式或三种渠道,通过这三种渠道获得的当然并不全是新闻,但是从瓦解获取或交流新闻,就是通过这三种渠道。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和迅速的原因: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新闻以真实、迅速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志。新闻基本特点的影响和作用:1、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2、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结底是由新闻的特性决定的。3、真实和迅速的要求还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这一切都是从保证新闻的真实和迅速出发的。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新闻的两种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分析的依据是事实(背景材料),分析的结论也同样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
本文标题: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和传播学考研必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6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