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简介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简介(1875年4月-5月初),见《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单行本历史背景《哥达纲领批判》写于1875年4-5月间。公开发表于1891年,相隔15年之久。是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不顾社会民主党内领导人的阻挠而公开发表的。(一)写作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的德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政治上四分五裂。19世纪6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也有所发展。在莱茵河中游地区发展了金属工业。在萨克森、西里西亚等地发展了纺织工业.不少地方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水陆运愉也有显著的发展。德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逐步成长壮大,并形成了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根据当时德国的经济、政治情况,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统治,消除封建割据,实行全德统一,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当时摆在德国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全体劳动者面前的历史任务。但是由于德国资产阶级非常害怕工人运动的发展,因而同封建势力妥协,宣扬劳资合作和崇拜普含士王朝等思想来腐蚀工人阶级的意志,以削弱工人运动。因此,在德国工人运动中滋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潮。到了19世纪60年代末,德国工人运动由于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一个是拉萨尔派,一个是爱森纳赫派。拉萨尔派是机会主义派别。其领导人是拉萨尔(1825一1864年),出生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是庸俗的民主主义者。他自称为马克思的学生,但实际上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862年参加工人运动,先后抢出了《工人纲领》和《公开复信》等小册子.宣扬通过“普选权”和“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暗中与德国宰相俾斯麦勾结,1863年5月被选为‘全德工人联合会”主席。同年7月,他向俾斯麦表白:“劳动者本能地倾向于独裁统治”“他们很愿意拥戴国王为社会统治的天然工具。”并秘密接受傅斯麦的津贴.1864年8月,为了争夺一个女人,与罗马尼亚贵族决斗而丧命.他死以后,他的信徒贝·施韦泽和哈森克莱维尔等人先后领导“全德工人联合会”,继续推行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路线。另一派是爱森纳赫派。它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成长起来的。威廉·李卜克内西,奥古斯特·倍倍尔是主要领导人。这一派曾积极参加“全德工人联合会”的筹建工作,并在“全德工人联合会”里l可拉萨尔及其信徒进行斗争。1867年退出“全德工人联合会”,参加第一国际。1869年在爱森纳赫城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制定了社会民主党纲领。纲领以第一国际共同章程的精神为指导,提出坚决反对当时德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提出政治自由是劳动阶级经济解放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宣布自己是“国际的一部分”,以国际的目的为日的。由于在爱森纳赫城成立的,所以称为爱森纳赫派。拉萨尔派和爱森纳赫派,在一系列理论和政治问题上存在着原则的分歧:第一,对待德国统一问题。拉萨尔派完全拥护普鲁士王朝宰相傅斯麦的自上而下的统一,靠俾斯麦的“铁血手段”来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爱森纳赫派则主张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推翻各邦的君主专制,建立全德共和国,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条件。第二,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拉萨尔派宣扬“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全产合作杜,实现社会主义。爱森纳赫派则主张推翻地上资本家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第三,对待第一国际的态度。拉萨尔拒绝参加第一国际,并阻挠工人参加第一国际的活动。爱森纳赫派则积极参加第一国际的活动。第四,对待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问题。拉萨尔派在国会投票赞成俾斯麦的军事顶算,支持1870年普法战争和武装镇压巴黎公社起义,爱森纳赫派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普鲁士王朝对法国的侵略和武装镇压巴黎公社起义等2等。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它是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个军事专制帝国。德国统一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行政法律制度的划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工农业资本主义化。无产阶级队伍更加迅速壮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才盾更加激化。187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席卷了德国,从而加剧阶级矛盾。工人阶级反对俾斯麦的反动政策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更加高涨。当时的德国政府为了镇压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疯狂迫害工人阶级组织及其领导人。1872年以“叛国罪”判处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的徒刑。面对敌人的镇压,工人群众越来越感到队伍团结的重要性。为此,爱森纳赫派多次建议两派合并,但却遭到拉萨尔派的拒绝。由尹爱森纳赫派执行正确的路线,在工人中的威信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人站到爱森纳赫派这一边来。拉萨尔派由于执行机会主义路线,逐渐失去工人群众的信任,濒于瓦解。1869年他们控制的会员35000人,到1871年只剩下4200多人。原来他们曾多次拒绝爱森纳赫派的和解或合作的建议,而1873年以后却一反常态,高喊“团结”,主动向爱森纳赫派提出要求合并。恩格斯给倍倍尔信指出:“既然这些先生们现在自己来谋求和解,那他们一定是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了。”(第27页)紧接着1871年10月两派开始协商合并事宜,并决定于1875年5月22日在哥达举行党的统一代表大会。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这是给爱森纳赫派提出的尖锐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心德国工人运动的团结和统一。并为此而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鉴于当时机会主义思潮远远没有肃清,因而建立统一的工人党的条件尚未成熟.所以,马克思提出;“那就干脆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好了。”(第6页)并指示爱森纳赫派声明“决不拿原则做交易”(第4页)。恩格斯给倍倍尔信时指出。“是否合并要看他们有多少诚意放弃他们的宗派口号和他们的‘国家帮助’,并基本上接受1869年的爱森纳赫纲领或这个纲领的同目前情况相适应的修正版。”合并的条件是“他们不再做宗派主义者,不再做拉萨尔派”。〔第28页)但是,李卜克内西热衷于合并,未听进这些劝告.背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萨尔派的头目哈森克维尔共同起草了渗透拉萨尔派机会主义观点的纲领草案,即套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18?5年3月l日分别在两派的报上同时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了以后十分气愤,指出,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第3页)“差不多每一个字都是应当加以批判的。”(第32页)恩格斯严肃地说“马克思和我永远不会承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断党”。(第32页)4月至5月初,马克思抱病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此即《哥达纲领批荆》,希望爱森纳赫派领导人能认识错误,加以修改。但李卜克内西根本听不进去,纲领草案略加修改以后,于18了5年5月,在哥达城召开的合并大会上通过了。(二)《哥达纲领批判》发表的历史背景《哥达纲领批判》是1891年,即15年后由恩格斯单独发表的。为什么当时不立即发表?为什么15年后才发表?一方面是由于李卜克内西等人对批判极为不满,千方百计地加以封锁和阻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尽管纲领存在着严重的错误,但两派合并以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和帮助下,德国工人运动仍然得到发展。在实践中,不仅德国工人阶级把它作为战斗的旗帜,而且它的敌人也未能识别纲领中的问题,反而把它当做真正的共产主义纲领来对待。正如恩格斯指出:“幸而这个纲领的遭遇比它应该有的遭遇要好些。工人、资产者和小资产者在其中领会出它本来应该有但现在却没有的东西,任何一方面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想到去公开分析这些奇怪的词句中任何一句的真实内容.这就使我们可以对这个纲领保持沉歇。”(第35页)又说“资产阶级新闻界的蠢驴们没有这样做,反而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纲领,领会3出其中所没有的东西,并做了共产主义的解泽。工人们似乎也是这样做的,仅仅由于这种情况,马克思和我才没有公开声明不同意这个纲领”(第38页)然而,在内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进行了严甫的批评.这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1891年,情况就不同了。形势迫使恩格斯不得不发表它了。“如果我还延迟发表这个有关这次讨论的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文件,那我就要犯隐匿罪了。”(第1页)15年后发表这个文件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从德国国内情况看。1875年两派合并以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经广大党员的努力,德国工人运动获得迅速的发展。1877年,党员发展到3.5万人,在这一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近50万张选票,1874年增长36%,这种情祝引起了敌人的恐惧和敌视。1878年,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被刺事件,解散了国会.又由新的国会通过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即“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实行白色恐怖,镇压工人运动.把社会民主党置于非法地位。俾斯麦的高压政策确实取得一定的效果。党的领导人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惊流失措。党中央委员会和国会党团竟声明自行解散,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乘机蠢动起来。以伯恩斯坦等人为代表的机会主义分子纠合在一起,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主张把党变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以杜林分子莫斯特等人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组成盲动主义集团,鼓吹“立即革命”,以此暴露党的力量,毁灭党。但是,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却自动建立秘密组织,开展反迫害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挺身而出,支持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的斗争,鼓舞他们坚定信心,并为党制定了正确的策略盘由于广大工人群众的斗争〔公开和秘密的),俾斯麦眼看高压政策不成,就采取软的手法.18的年取消“反杜会党人法”,实行所谓“自由主义.政策。在敌人软硬兼施的诱惑下,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复活起来。以福尔马尔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公开美化资产阶级,吹捧“自由主义”政策的“进步性”,鼓吹社会主义者只要进行宣传教育,争取更多的选票和议席,就可以“和平”实现社会主义。党的个别领导人也大谈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具有可能性.这股思潮严重影响了德国工人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同时,1890年10月,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哈雷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大会决定由李卜克内西拟定一个新的纲领草案,供次年在爱尔福特召开的党代表大会讨论,以代替《哥达纲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李卜克内西对《哥达纲领》的错误有所认识,但很不彻底。而且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耿耿于怀,并企图翻案。在他起草的报告中,“一方面把抄自马克思手稿的东西放肆地当作自己的加以利用,一方面不指明出处地针对这份手稿进行攻击。”(第48页)这表明,围绕《哥达纲领》的斗争还未停止。根本理论的分歧还未解决。为了同党内日益滋长的机会主义思潮作斗争,为了揭露拉萨尔派的真实面目,肃清其影响。也为了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争取在下一届代表大会能通过一个科学的共产主义纲领,恩格斯经过曲折斗争,迫使考茨基于1891年l月31日在《新时代》杂志第一卷第十八期将《哥达纲领批判》发表,恩格斯认为,党经过几年的考验比较成熟了,“会经受得住这种在十五年前使用的直率的语言”。(第48页)并指出:“此文在正式机关报上转载,会使我们敌人的进攻锋芒减弱,也使我们能够这样讲.请看,我们是怎样自己批评自己的,我们是唯一能够这样做的政党.你们也这样试试看吧!”(第42页)恩格斯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还有国际上的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以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国际工人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它带有‘和平’性质,没有发生革命.西方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西方进入了为未来变革的时代作‘和平’准备的阶段。”41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欧洲各国和美国的无产阶级都建立了自己的政党。1864年成立了第一国际。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各国工人党在恩格斯帮肋下于1889年成立了第二国际。在新的形势下,统治阶级也改变了斗争策略,利用高额利润收买工人贵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给工人一点合法权利。资产阶级策略的改变使得第二国际一些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普遍滋长起来。恩格斯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正是为了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日益滋长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需要。基本内容《哥达纲领批判》即《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一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7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