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高考100天冲刺阶段磨尖治跛辅导历史试题(7)-doc
高考100天冲刺阶段磨尖治跛辅导历史试题(7)本试卷共8页,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材料是。()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呈现出的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C.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D.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族资本家D.资产阶级革命派5、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天亩制度》D.《天演论》6、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7、人们曾在19世纪末称康有为、梁启超为“维新派”,1905年后又称他们为“立宪派”,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他们的政治观点发生了变化B.他们的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C.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D.他们同清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变化8、左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电话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②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④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9、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④到广州吃西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1、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⑴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2、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3、“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⑴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⑵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⑶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没收一切生产资料。”中共“一大”党纲表明()A.中国共产党准备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B.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C.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科学纲领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5、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诗中“此役”是指()A.平型关大捷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16、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7、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全在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18、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19、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的著作是()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A.B.C.D.20、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21、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22、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用抒情诗般的美丽语言讴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翁对人性的赞美说明他()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C.肯定了人的尊贵D.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23、写有《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书中提出人应尊重他人感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近代西方哲学家是()A.伏尔泰B.卢梭C.康德D.孟德斯鸠24、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买卖对美洲的影响是()A.损失大量劳动力B.改变了人种结构C.开拓了亚洲市场D.获得丰富的原料25、“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2分,共75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材料三]图1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图2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1分)(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2分)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3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社会契约论》[材料四]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五]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国革命史》马迪厄商务印书馆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3分)(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5分)(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2分)(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2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了”,却“树墩还在”?(4分)(
本文标题:高考100天冲刺阶段磨尖治跛辅导历史试题(7)-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7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