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复习修辞专题》ppt课件
高考复习修辞专题考纲解读规定:鉴别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考查特点:1.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主要是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类别的能力。3.按一定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按高考说明要求,高中生需正确辨识,并恰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并分析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点拨引路1、比喻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里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连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1.比喻修辞格介绍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例如: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比喻修辞格介绍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的种类种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词喻体“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明喻暗喻“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天路》)借喻“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天路》)辨识下面句子所用的比喻方式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②、时间就像金钱。③、我的左手像我的右手。④、王老师像过去一样精力充沛。⑤、四周的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点拨点拨①句是借喻,用“厚障壁”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距离。②句是明喻。⑤句是暗喻。③和④句不是比喻。因为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以下二点: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点。第③句虽有相似点,但属于同一事物。第④句“王老师”与“精力充沛”虽不属同一事物,但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1.比喻修辞格介绍比喻几种特殊形式。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本体同喻体并列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本体同喻体同位这里是花的海洋。本体修饰喻体书籍——人类的朋友。喻体注释本体1.比喻修辞格介绍比喻几种特殊形式。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再如:雪在下,像小夜曲,又像交响乐;像二胡奏出的悲怆哀婉的老歌,又像钢琴弹出的激昂有力的新曲。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1.比喻修辞格介绍比喻的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⑴比喻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⑵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⑷化冗长为简洁运用比喻应注意的几点⑶做比喻的事物要常见、易懂⑷比喻要力求做到新鲜、生动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②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鬼哭狼嚎地从桥南头滚过来,转眼就有无数朝鲜人从烟火里涌出来,……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注意:比喻要贴切(特征不相似)(感情色彩不当)(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2、比拟定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就叫做比拟。作用:能对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对事物的感情,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分类比拟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2.比拟修辞格介绍1.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2.拟物:把人拟作物青春在他的脸上跳跃又一个梦在他的枕头上滑了过去我把梦撕了一页,不懂明天该怎么写。把物拟作物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夏宇《甜蜜的复仇》辨识下面句子所用的比拟方式①这儿是小镇的近邻,又幽静,又沉寂,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春天的大地上散发的土味。②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③“我开花也很早,不过比你稍后几天,我的花也很美呀!”说话的是杏花。④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⑤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好几天,什么活也不干了,真闷死人。点拨①和③句是拟人句。“轻轻的低语”、“杏花说话”赋予“物”以人的语言。④句是拟物。“身子长在水里”用荷花之类水生植物具有的特征写人。②句是比喻。“炉火”是借喻,比喻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⑤句使用的拟人手法不当。流露出的情感“闷死人”与所描写的气氛“跳着欢乐的舞”不相符合。比拟的重点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2.比拟修辞格介绍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比拟与比喻的兼格瘸腿老头是个老牛贩子,他一进牛市所有卖牛的买牛的都拿眼睛挖他,凡他拍过角板的牛马上涨价。修辞格介绍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拟既非比喻也非比拟,“仿佛”表示不十分确定的估量语气。虽然在紧张的劳动中大家都少说话了,但是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切……这些声音寄托于劳动号子,寄托于车队奔驰之中,仿佛令人感到咚咚的战鼓和进军号角的撼人的气魄。比拟容易误解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就医务人员来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定的场合中是合适的。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修辞训练——比拟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减肥”是表示人的行为动作的词语,用于写作品的删削冗繁,是拟人化写法。其效果是生动幽默。修辞训练——比拟B.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小雪和妹妹长久地站立在海边,写成“焊”在礁石上,确是拟物写法(“焊”什么,拟体不出现)。该句运用拟物,表现了两人听潮的痴迷程度。修辞训练——比拟C.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修辞训练——比拟后一个“巴金”是指生活中的巴金,前一个才是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D.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修辞训练——比拟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修辞训练——比拟“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3、借代定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就叫借代,也叫做“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作用:能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分类特征代本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形象代本体部分代整3.借代修辞格介绍特征代本体: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形象代本体: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质料代本体: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部分代整体: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借代修辞格介绍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辨识下面句子所用的借代方式①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④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⑤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点拨①是用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所以称之为“圆规”。②是部分代整体。用“帆”(船的一部分)代替船(整体)。③是专名代泛称。句中的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④是具体代抽象。“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替代了。⑤是工具代本体。“囤”是指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有饭吃。相同点3.借代修辞格介绍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给,袁大头!”“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二者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借喻讲究相似,本体喻体相分。借代本体、借体讲究相容本体喻体借本本体用“还原法”对二者进行鉴别,即将需要鉴别的句子还原成明喻,能还原的是借喻,不能还原的是借代。例1:天空中布满了云彩,红鱼苍狗,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用“还原法”可还原为:天空中布满了云彩,有的象红鱼,有的象苍狗,色彩缤纷,形态各异。还原成了明喻,所以这个句子是借喻。例2:旌旗十万斩阎罗。用“还原法”还原:这里的“旌旗”是代军队的,代入句中就成了“旌旗象十万军队斩阎罗。”不能把旌旗象军队,所以这个句子是借代。例题: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陷的眼眶。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答案:C解析:C为比喻,其余为借代。训练: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解析: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答案:A4、夸张定义:对人或事物的原样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修辞专题》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89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