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业手工业商业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阻碍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2012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如何全面认识小农经济。知识结构梳理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农业起源:耕作工具、方式、技术:农作物品种:特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耕作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工具、工程发达的古代农业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条件、特点、评价自主探究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农业的起源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传说)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商、周原始农业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刀、石斧、耒耜少量青铜农具,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1、起源:2、表现:3、意义:(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考古;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火耕”—原始社会)(“耒耕”—原始社会)(少量使用—商周时期)(主要耕作方式)思考: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过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请您思考什么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具体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改进和进一步推广(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完善阶段2、精耕细作的体现结合图片与教材完成下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垄作法(耕作方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耧车(改进)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耕作技术)代田法(耕作方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完善)一年两熟、一年一熟(开始)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请你最少用两种方式对下列农具加以分类西汉商周商周曹魏宋朝唐朝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2、认识:1、改进:变式训练: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土地兼并不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因素,排除④即可。答案:A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①生产工具因素:②生产关系因素:③农民自身因素: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1、含义:2、形成⑴时间:⑵原因: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地位:封建社会的主体经济(春秋战国—鸦片战争前)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基本特征;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脆弱性)⑤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5、特点: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6、评价⑴积极方面:⑵消极方面: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7、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三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l)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中央集权制或社会环境)(2)统治者的重视,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生产关系)(3)重视水利的兴修。(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6)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7)优越的自然环境。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社会动荡等☆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探究四: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归纳:小农经济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探究四: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农业结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主要增产手段);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农业起源:(2)农业结构:(3)耕作方式:(4)耕作技术:(5)基本模式:(6)土地制度:(7)世界地位: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在古代世界中居于领先地位选择题易错分析1.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典题示例(2009·宁夏辽宁文综)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诊断补偿①本题易选错主要由于对均田制这一概念理解不透,进一步对井田制、田庄和租佃制等混淆不清。②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正确答案为C。③防范这类错误就要在学习中一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动态性,历史概念的内涵是由对象的固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它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二要注意将同类的概念列表对比,在比较中深化理解,准确把握不同概念的内涵。答案:C(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诊断补偿: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防范此类错误就要对题干材料通览整体,不可仅据一词一句妄下结论,应立足各种信息综合推论.答案:B2.不能把握材料主旨而臆断农耕文明与三农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以“三农”问题为命题切入点,联系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考向-热点追踪尝试命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选B。依据材料分析可知,用土地、五谷代指国家,由此看出农业的重要地位,因此答案为B。尝试命题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农业应重视气候、施肥、节气等因素,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答案为B。1.(2012·广东文综历史)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考点】古代中国农业(商朝农业)与史学常识(史料)【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史料运用能力。根据时间信息“商代”可以排除B(西周到春秋中叶)C(春秋晚期);再根据史学常识(一手材料可信度高)和关键信息“牛耕”,A项虽是一手材料,但没有体现“牛耕”,故选D项。【答案】D高考真题2.(2012·浙江文综)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形态和土地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3.(2012·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解析】D。从题干反映统治者“藉田”、“新蚕”的现象,以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这样的仪式的历史现象,说明统治者重视农桑生产,这正因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本题易因表面认识而误选A项,主要是无法正确解读“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信息;B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始。4.(2011·安徽文综)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参考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
本文标题:发达的古代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0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