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史3(精)
城”的象征意义《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围城》的思想意蕴是多层次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社会批判层面。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其二,文化批判层面。其三,哲学反思层面。“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城》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思考,“围城”这一意象深刻地道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围城》不仅是旧中国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真切写照,而且还有对此类知识分子病态人生的历史原因的深刻分析。小说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方鸿渐等人文化性格的因素:(二路翎路翎(1923—1994,“八·一三”战后,写了《秋在山城》、《一片血痕与泪迹》等散文。1940年5月,首次署名路翎的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以后》在《七月》上刊出,并日渐融入“七月派”的精神之中。路翎是真正能代表“七月派”小说的这一创作风格的。《财主底儿女们》:长篇路翎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力作。为我们认识那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极富价值的范本。四、张爱玲张恨水(一张爱玲张爱玲是40年代上海孤岛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1944年小说集《传奇》出版后,产生了轰动效应。正是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提供了舞台,“幸与不幸,难说得很”。他的小说写出了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在《传奇》中,张爱玲最感兴趣的是描述一种“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人性被金钱异,取材范围小,心理开掘深。(二张恨水1926年发表的《金粉世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巨宦豪门的一朝崩溃,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小说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封闭式的结尾模式,呈开放式结构。《啼笑因缘》(1930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张恨水也因此被视为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艾青(1910—1996,艾青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是1933年到1936年,33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这首诗发表后,使艾青便步入现代著名诗人的行列。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7年至1940年艾青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形成了创作的第二个高潮。这些诗大致可分为两组:1.“北方组诗”,表现灾难深重的民族命运的作品,风格忧郁深沉;2.“太阳组诗”以太阳和火为主要象征物,这两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艾青独特的艺术风格。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艾青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有:一、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二、注重挖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三、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四、35表现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息的追求。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是艾青几十年如一日热情讴歌的“永恒”主题。这在“太阳组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艾青的诗歌突出地表现着一种独特的情调,这便是浓浓的忧郁情绪。艾青诗歌在艺术上的独特建树:第一,意象和诗歌形象。第二,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融合。第三,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的诗,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六、穆旦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中成绩最突出的,风格显著。穆旦的诗持久深入地探索和表现了“自我”,表现了很强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我》、等诗中显示了穆旦对于“自我”的独特探索与表现。穆旦诗中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在“我”的形象系谱中显示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七、夏衍★陈白尘(一夏衍1930年在上海初步奠定左翼戏剧的阵地。夏衍是继田汉、曹禺之后,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剧作家。夏衍1937年发表的《上海屋檐下》★夏衍从历史题材转向现实题材,从英雄、传奇人物转向平凡、普通的人民。《上海屋檐下》截取生活片段《上海屋檐下》不断地以真实场景告诉人们这是“为了生活”,同时以带有强烈的感染力的戏剧动作提示人们:“不,人不能这样生活!”特点:“生活戏剧化”作者用平淡的笔墨来写人物的灵魂,细致而不露痕迹,在看似平静的画面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感情,作品显示出清淡、质朴、隽永、飘逸的艺术风格。(二陈白尘陈白尘(1908—1990,陈白尘戏剧创作坚持现实主义方向。他一方面从历史素材中寻找戏剧性,另一方面他从现实生活提炼喜剧性,以他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才华,写出一部部“大时代的小喜剧”.创作于1945年10月的《升官图》是陈白尘的代表作。该剧是40年代后期的又一部“官场现形记”。《升官图》按照喜剧创作的自身规律,巧妙构思,在荒诞奇特的形式下揭示出现实的深度真实,梦境与现实、夸张与写实、政治批判与道德批判结合在一起。写出群丑“多行不义”必然失败的下场,第三节解放区文学创作一、概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广泛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基本上采用大众口语,不少还是方言土语,晓畅生动,自然质朴。戏剧的发展引人注目的。影响大的秧歌剧主要有《夫妻识字》(马可、《牛永贵挂彩》(周而复、苏一平、《红布条》(苏一平等。这些新秧歌思想内容,选择了现实的劳动生活题材,描绘了健康有活力的工农兵形象,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白毛女》、《王秀鸾》白毛女》以流传于民间的“白毛仙姑”传说为素材,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对旧戏曲改造:《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和《血泪仇》。新编京剧《逼上梁山》被毛泽东称为“这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抓壮丁》、《同志你走错了路》标志着解放区话剧创作的成熟。根据地早期诗歌主要是朗诵诗和街头诗。柯仲平与李雷、萧三等人倡导朗诵诗运动,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成为根据地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柯仲平有代表作《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等。街头诗最早出现于抗战之初的上海、武汉等地,形成运动则在延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张志民的《王九诉苦》和《死不着》、田间的《戎冠秀》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的小说创作代表性作家有赵树理和孙犁。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中长篇小说是章回体的抗日题材小说。其中《洋铁桶的故事》(柯蓝、《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新儿女英雄传》(孔厥、袁静等“新英雄传奇”,以章回体的传统文学形式表现人民武装斗争的新内容,是这类小说的共同特征。土改题材:《种谷记》(柳青、《高干大》(欧阳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与《暴风骤雨》(周立波都是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草明的《原动力》是解放区文学中较早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小说。二、赵树理赵树理1943年5月他发表了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被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称赞,接着他又推出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短篇小说《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地板》、《福贵》、《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1.赵树理农村问题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故事情节源自赵树理在工作中听到的一个真实案件——进步青年岳冬至因为自由恋爱被迫害致死。《小二黑结婚》主题宣传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合法性,歌颂共产党新政权。赵树理的小说大多是“问题小说”,《李有才板话》,《地板》”。都是这一类。《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早期创作的又一代表作。赵树理地塑造了一系列传神的人物形象。《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老实、善良、胆小怕事,软弱、迂腐的农民形象。三仙姑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她是一个被封建糟粕严重腐蚀、已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女性形象。二诸葛、三仙姑是中国新文学的两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李有才板话》中,赵树理成功地塑造了三类农民形象。一类是成长中的青年农民形象。另一类是李有才这样的有智慧有一定生活斗争经验的老贫农形象。还有一类是老秦这样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李有才板话》中的这三类形象塑造得非常真实,这主要在于赵树理并没有刻意地拔高这些农民形象,在描写他们革命性的同时也看到了农民的落后性和局限性,显示了他现实主义的精神。被称为农民“农民作家”、“农民问题小说家”2.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37(1联锁式平书体情节结构;(2人物描写不用静止的方法,而是让人物在活动中显出自已的性格特征;(3烘云托月的人物肖像刻划;(4语言完全口语化而又形象化。40年代及50年代有一些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并最终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之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三、孙犁1939年开始正式发表小说、散文,先后出版《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等作品集。孙犁的小说基本上以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抓取生活片断、场景,渲染上主观情感的色彩,诗意抒情的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气息。侧重人的心灵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中国品格。他着意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都是妇女这些女性的神采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刚毅的性格,以及革命的激情、欢乐的精神,这是孙犁塑造的独特的人物体系。在孙犁诸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写得最传神、最动人的是他的代表作《荷花淀》。孙犁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以他为首,后来有一批作家如刘绍棠、韩映山、丛维熙等,追随其创作风格,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被称之为“荷花淀派”的小说流派。四、李季阮章竞(一李季1945年创作了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该诗是作者运用民歌形式来表现陕北人民悲惨生活和斗争经历的一个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茅盾誉之为“是一个卓绝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似乎也不算过份”。1.客观地反映了革命的曲折性和爱情的纯洁、坚贞,2.对“信天游”的改造、借鉴而形成的独特的抒情意味。为新诗创作的民族化作出的贡献。首先,它为信天游增添了新的表现主题。信天游多用来表现男女爱情主题,将爱情和革命艺术地结合在了一起;其次,给信天游增添了一些新的词汇,使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时代感。诗中的“红旗”、“白军”、“革命”、“同志”、“赤卫军”、“少先队”、“自由结婚”等都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名词使旧艺术形式得以表现新的思想、新的事物。较好地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精神。(二阮章竞《漳河水》也是吸取“民歌体”的创作形式,在新诗形式上进行了探索,该诗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漳河水》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有共同之处,都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但它又有自己鲜明的色彩。诗歌还非常注意根据女主人公不同的个性、命运来安排场景、渲染气氛。对比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血泪仇》《赤叶河》和《刘胡兰》等是新歌第一节概述一、文艺队伍大会师(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二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即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概况诗歌小说散文1.“左”倾思潮的严重破坏历史教训2.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解决文艺问题3.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并取得法律保障,才能免遭戕害健康发展港台文学台湾——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乡土文学论战香港-现代主义文学和通俗文学双峰对峙白先勇、欧阳子、林海音、陈映真、於梨华聂华苓、琼瑶、刘以鬯、金庸、梁羽生大陆五长篇——《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大陆两作家港台十作家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茹志鹃——《百合花》台湾五诗人:余光中、痖弦、洛夫、杨牧、叶维廉大陆三诗人:闻捷《天山牧歌》、郭小川“新辞赋体”、贺敬之《回延安》台湾五作家:琦君、余光中、杨牧、三毛、董娇大陆三作家:杨朔、秦牧、刘白羽戏剧:老舍《茶馆》革命文学: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39(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因毛泽东1951年5月20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红学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史3(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