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亚里士多德生平介绍主讲人:刘寒梅整体框架•一、生平•二、主要观点及主要思想•三、重要著述•四、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世的研究•五、名言警句•六、参考文献一、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一、生平•1.早期生涯•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35年•2.后期生活•公元前335年---公元前322年二、主要观点及主要思想•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二、主要观点及主要思想•(一)哲学方面•(二)天文学方面•(三)物理学方面•(四)生物学方面•(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六)教育方面•(七)政治方面(一)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一)哲学方面•四因说: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二)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三)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1.地上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干+冷;水=湿+冷;气=湿+热;火=干+热。2.天上世界由以太组成(行星等)。(三)物理学方面•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错误之一:“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错误之二: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牛顿三棱镜】•错误之三: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对我们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贡献更多。(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里,没有逻辑学的地位。在逍遥学派看来,逻辑学不是知识的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手段。•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即逻辑。但它所注意的只是语言的形式而不是语言的内容。•他对定义作了专门研究,提出了本质定义即属加种差定义、语词定义、原因定义等,提出了现在逻辑教本中仍在使用的一些规则。•把命题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命题的对当关系、换位等问题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中的重要理论。他没有专门讨论差等关系,但在三段论中实际上应用了这一关系。(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研究了推理,认为推理是通过前提作出必然结论的逻辑形式。直言三段论理论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三段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演绎推理理论,是一个初级的公理化系统。•亚里士多德研究了科学证明,他要求证明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是必然的;证明的最初始的命题必须是直接的。他还讨论了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并认为直接证明比间接证明优越。•同时,他还研究了各种谬误以及驳斥谬误的方法。(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中还有归纳和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归纳是通过类比,从特殊中发现普遍,从个别中发现一般,它是一切科学证明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六)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六)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思维、理解、认识等。•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六)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他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常发展。(七)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城邦是由家庭集合发展起来的共同体,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目的是美好地生活。人不是神,如果没有这样的政治共同体,人就会堕落得比社会动物还要坏。•至于政体的优劣,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在体制本身,而在于统治者是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还是以谋取公共福利为目的。认为理性的德性是最高的德性,国家目的不在发展军事优势,而在于提高科学文化。有文化的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才可能持久。(七)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重视法治,认为法律须和国家的形式相一致。立法者首先要关心青年的教育,法纪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不能把教育庸俗化,教育的基础科目是文化、体育、音乐、绘画。三、重要著述•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三、重要著述•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7.《修辞学》、《诗学》。四、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世的研究•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德、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四、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世的研究•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四、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世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但是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四、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世的研究•总结•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五、名言警句•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优秀是一种习惯。•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幸福就是至善。•幸福在于自给自足之中。•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六、参考文献•1.亚里士多德全集•2.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搜搜······
本文标题:亚里士多德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