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品管七大手法教育训练
品管七大手法1.数据与查检表2.柏拉图3.直方图4.特性要因图5.散布图6.图表与管制图7.层别法第一章数据与查检表壹.数据?一.何谓数据?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即谓之数据,因此,数据最基本的观念就是:数据=事实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依据事实判断后再采取行动。二.数据的种类:1、依数据的来源:A.原材料及制品市场数据B.制程数据C.检验数据2、依数据的时间先后分:A.过去数据B.日常数据C.新数据3、依数据特性分:A.定量数据B.定性数据三.运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1.应收集正确的数据若所收集的数据是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将导致无法显示真正的问题。2.避免主观的判定用自己主观性的意识作判断的结论,而没有事实的根据,是无法解决问题。3.要把握事实真相为了防止错误的判断,首先应该把握数据,也就是把握事实的真相,拟定正确的对策,行动才能中肯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整理数据应注意的事项1.问题发生而要采取对策之前,一定要有数据作为依据。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3.数据整理,改善前与改善后所具备的条件要一致。4.数据收集完后,一定要马上使用它。5.搜集正确而不是假造的数据,这点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无法了解问题。贰.查检表(CheckList)一.定义: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的谓之查检表。二.查检表的种类:查检表依工作的种类或目的可分为:1.点检用查检表。2.记录用查检表。三.設計檢查表須考慮的事項:1.明確設計檢查表的目地是什麼?2.決定檢查的項目是那些?3.決定檢查的人員及方法?4.查檢的頻率如何?5.查檢的方式?6.查檢的期間,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7.決定記錄的型式,如機器、時間、人….8.決定記錄的方式?四.檢查表的製作步驟:1.點檢用檢查表製作步驟:a.逐一列出需點檢的項目。b.須點檢的項目是什麼?c.點檢有順序要求時需註明順序碼,依順序排列。d.必須點檢的項目,盡可能依機器、人員、製程…等層別之。2.記錄用檢查表製作步驟:a.決定所要蒐集的數據及希望把握的項目。b.決定查檢表的格式。c.決定記錄形式。d.決定蒐集數據的方法。e.決定記錄的方法。五.檢查表的製作要點:查檢表製作沒有特定的形式,可任意配合目的而作更改。不過以下幾點需特別留意:1.以最少的時間將與現場的資料記錄下來或查檢完畢。2.在記錄問題的同時,記錄者本身已立即明瞭所登記的內容。3.切記勿遺漏重要項目。六.檢查表記錄的項目:1.目的標題2.對象、項目為什麼3.方法何種方法4.時間、期間在什麼時間、多少期間5.人誰來做6.場所、製程在什麼地方7.結果整理合計、平均、統計8.傳遞途徑誰需要了解,要報告給誰1.點檢用查檢表區分6月11日6月12日6月13日6月14日6月15日錢包vvvv手帕vvvv車票vvvv鑰匙vvvv上班時的確認2.記錄用查檢表種類小計刮傷15裂痕5字體不清楚10其他5合計35某某部品檢查表檢核一.柏拉圖的定義:1.根據所搜集的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項目、不良狀況、不良發生的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並加以整理,而按其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2.從柏拉圖可看出那一項目有問題,其影響度如何,以判斷問題的癥結點,並針對問題點採取改善措施,故又稱ABC圖。3.又係依大小順序排列的圖,故又稱排列圖。第二章柏拉圖(ParetoChart)二.柏拉圖的製作方法:步驟1.:決定數據資料的分類項目步驟2.:決定數據搜集期間步驟3.:依分類項目別,整理數據,作成統計表步驟4.:記入圖表紙並且依數據大小排列畫出柱狀圖步驟5.:繪累計曲線步驟6.:繪累計比率步驟7.:記入必要的事項三.柏拉圖的用途:1.作為降低不良的數據2.決定改善目標,找出問題點3.作為確認改善效果(改善前、中、後的比較)4.應用於發掘現場的重要問題點5.作為整理報告或記錄6.確認或調整特性要因圖四.那些數據可以整理成柏拉圖:1.品質方面2.成本方面3.時間效率方面4.安全方面5.營業方面6.交通方面7.選舉方面8.士氣、人事方面9.治安方面表2一2計算表項目不良數累積不良數(影響度)材料不良909045尺寸不良6015030操作不良2417412形狀不良2019410其它62003合計20010045758797100(累積影響度)柏拉圖柏拉圖050100150200材料不良尺寸不良操作不良形狀不良其它0255075100其它累計影響度(%)第三章直方圖(Histogram)一.直方圖的定義:將所蒐集的數據、特性值或結果值,用一定的範圍在橫軸上加以區分成幾個的區間,將各區間內所測定值依所出現的次數累積起來的面積,用柱形劃出的圖形謂之。二.直方圖的目的:1.了解分配的型態2.研究製程能力3.工程解析與管制4.求分配的平均值和標準差5.計劃產品的不良率6.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的不同群體7.測知有無假數據8.藉以訂定規格界限9.與規格或標準值比較10.了解設計管制可否用於管制製程三.直方圖的製作步驟:步驟1.:搜集數據並記錄在紙上步驟2.:求出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步驟3.:求全距(R)R=MAX-MIN步驟4.:定組數(K)K=1+3.32LOGn步驟5.:求組距(H)H=R/K步驟6.:求各組上組界、下組界步驟7.:求組中值步驟8.:作次數分配表步驟9.:決定橫軸、縱軸(刻度)步驟10.:作直方圖並繪曲線步驟11.:記入規格上限、規格下限及規格中心步驟12.:記入必要事項四.常見的直方圖型態看法及研究:1.常態型2.離島型3.右偏型4.缺齒型5.雙峰型6.峭壁型0510151.常態型2.離島型05103.右偏型0510154.缺齒型0510155.雙峰型0510156.峭壁型051015五.直方圖的應用:1.測知製程能力,作為製程改善的依據2.與規格比較可計算產品的不良率3.測知分配型態4.藉以訂定規格的界限5.與規格或標準值比較302015311051015202530刮傷亮度低無畫面BALLAST異音污點不良直方圖問題點第四章特性要因圖(CharacteristicDiagram)一.特性要因圖的定義:一個問題的特性(或結果)受到一些要因(或原因)的影響時,將這些要因(或原因)加以整理,成為有相互關係而有條理的圖形,這種圖形稱之為特性要因圖。特性要因圖為日本品管權威學者石川馨博士於1952年所發明,故又稱石川圖。又因其形狀似魚骨,亦稱魚骨圖。其在闡明原因與結果的關係,故亦稱因果圖。二.特性要因圖的劃法:步驟1.: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步驟2.:準備適當的紙張、劃製特性要因圖的骨架,將特性寫在右端,自左向右劃上一條較粗的幹線(稱母線),就是代表製程,並在幹線的右端劃一指向右方的箭頭。步驟3.:把原因分類成幾個大類,每大類劃於中骨上,且以長方形圈起來。步驟4.:探討大原因,再細分為中、小原因,將其記入小骨及枝骨上。步驟5.:決定影響問題點之原因的順序。步驟6.:記入必要的事項。三.繪圖時應注意的事項1.係集合全員的知識與經驗而繪出整理的,並依腦力激盪術原則而做得。2.應按特性別繪製多張的特性要因圖。3.把要因加以層別。4.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點上,並依5W2H的方法逐項列出。5.原因解析越細越好。6.確認原因的重要程度,應考慮其可行性、價值,並經檢討表決後決定。7.品質特性的決定以現場第一線所發生的問題來考慮。8.經過三階段的醞釀(A.提出原因B.說明原因C.圈選原因)5W2HWHY………………….為何必要?(對象)WHAT………………..目的為何?(目的)WHERE………………在何處做?(場所)WHEN………………..何時做?(順序)WHO…………………誰來做?(人)HOW…………………方法?(手段)HOWMUCH…………花費多少?(費用)四.特性要因圖的種類1.追求原因型:在於追求不良的所在,並進而尋找其影響的原因,以特性要因圖表示結果與原因間的關係。2.追求對策型:追求問題點應如何防止、目標之效果應如何達成等的對策,而以特性要因圖表示期望效果與對策間的關係。(魚骨圖反轉)特性人MAN機器MACHINE方法METHOD材料MATERIAL環境ENVIRONMENT其他OTHERS第五章散佈圖(ScatterDiagram)一.散佈圖的定義:一種獨立數據(無相關)時,利用直方圖或柏拉圖就可以找到改善的著眼點,但若數據互相有關係時,作成散佈圖較容易了解。將其相對應變化的兩組數據,分別依X軸、Y軸點入座標圖中,以觀測兩組數據間是否相關及其相關程度,這種圖稱為散佈圖或稱相關圖。二.散佈圖的功用:1.知道兩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及其相關程度。2.把作業者、機器設備、材料、作業方法…等可能影響的原因層別,繪製散佈圖,可檢討何者影響結果。3.檢視是否有離島情形。4.抽樣檢驗中,若某品質特性之測試成本高或困難,則可採用與此特性有關係存在的另一測試成本較低或測試容易之特性,以降低檢驗成本。5.管制圖中若一製品之兩特性間有密切關係時,則可捨去其中一個管制圖,以降低預防成本。6.兩組數據若成直線變化,可依散佈圖求出直線方程式,作為訂定標準之用。三.製繪散佈圖的要點1.發現原因與結果的關係。收集原因的數據與結果的數據,相對比較之2.繪出散佈圖,可收一目瞭然之效。在散佈圖內,將原因和結果的數據點入3.判斷是有關係?或者沒有關係?從散佈圖可以清楚了解兩組數據間的關係4.如果集合全部數據繪製散佈圖無法判定時,則應先予層別,再行點入繪製之散佈圖上。四.散布圖的分類1.散布圖中﹐點子自左下右上分布者為正相關.2.散布圖中﹐點子自右下左上分布者為負相關.3.散布圖中﹐點子分布無向上或向下傾向者為零相關.4.散布圖中﹐點子分布非呈直線傾向,而為彎曲變化者為非直線相關或曲線相關.五.散佈圖的判讀:1.正相關2.負相關3.無相關4.曲線相關六.使用散佈圖時應注意事項:1.注意是否有異常點的存在。2.是否有層別必要。3.是否有假相關。4.勿依據技術、經驗作直覺的判斷。5.數據太小時,容易造成誤判。原因結果正相關負相關無相關第六章管制圖(ControlChart)一.管制圖的定義:管制圖係於1924年由美國品管大師W.AShewhart博士所發明。一般管制圖縱軸為製程的品質特性,以製程變化的數據為分度,橫軸為製品的群體號碼或製造年月日等,以時間順序、製造順序,將點繪在圖上。在管制圖上有三條橫線,中間的一條為中心線,一般用藍色實線繪製,在上面的一條稱為上管制限,在下面的一條稱為下管制限,一般用紅色虛線繪製,是表示變異的範圍。二.管制圖的種類:1.依數據的性質來分類a.計量值管制圖:(1)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2)平均值與標準差管制圖(3)中位數與全距管制圖(4)個別值與移動全距管制圖(5)最大值與最小值管制圖b.計數值管制圖:(1)不良率管制圖(2)不良數管制圖(3)缺點數管制圖(4)單位缺點數管制圖(5)最大值與最小值管制圖2.依用途來分類:a.管制用管制圖:用於控制製程的品質,如有點子跑出界線。b.解析用管制圖:用於決定方針,製程解析…等,用此種管制圖先有數據,後有管制界線。第七章層別法(Stratification)一.層別法的定義:針對部門別、單位別、製程別…等所蒐集的數據,依照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方法。二.層別法的對象與內容:1.部門、單位別2.製程別3.班別4.作業員別5.機械設備別6.時間別7.作業條件、作業方法別8.原材料別三.層別法的步驟:步驟1.:指定影響品質特性的原因步驟2.:製作記錄卡,依照物的流程,詳細記錄步驟3.:記錄特性值步驟4.:整理資料、分類整理步驟5.:比較分析四.層別法的注意事項:1.數據的性質分類要明白的記下來.2.很多項目在一起時要層別3.層別所得的情報與對策要連接起來五.層別法的運用層別:1.圖表層別2.柏拉圖層別3.特性要因層別4.直方圖層別5.散佈圖層別6.管制圖層別
本文标题:品管七大手法教育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3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