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复习 词类活用(上课)
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概念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状语(3)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1)动词活用为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3)数词活用为名词辨明一个词是否活用,怎样活用,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句子成分分析法,看该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把握词与词的组合关系。思考(1)句子的成分有哪些?(2)充当句子基本成分通常有哪些词?名、代名、代动例:他住在北京。〈介词结构〉(定)+主+〔状〕+谓+(定)+宾(或+补)从句子成分来看,凡是处在动词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形容词、数词都活用为动词。凡是处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活用为名词。例:嘹亮的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1、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思考:名词什么情况下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⑵左右欲刃相如。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词(★“能、欲、愿、足、可”)(水:游泳)(《劝学》)(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1、名词活用为动词(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沛公欲王关中。规律一:能愿动词(能、可、欲)+名词王:称王饭:吃饭(一)名词活用(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今王鼓乐于此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名词+介词结构名词+代词(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鼓乐:击鼓奏乐)(《孟子》)1、吾师道也……2、藉吏民,封府库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师:学习)(《师说》)(藉:登记)(《鸿门宴》)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江水又东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副词+名词(★“不、弗、数、皆、已、未”)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所+名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志:做标记,“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东:向东流)(《水经注》)总结:1、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3、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4、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5、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谓语,活用为动词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二月草已芽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4、儿涕而去。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归咎)练习:找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语并解释意思渔:打鱼;樵:砍柴。芽:发芽福:赐福涕:流眼泪、哭泣6、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向西进发2、名词活用为状语A、判定名词是否作状语: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即偏正则作状语。B、翻译作状语的名词,多数需在前面加一个恰当的介词(如表比喻“像……”、表使用工具“用……”、表处所和时间“从……”“在……”等)。古汉语中,谓语动词前起修饰作用的名词可直接充当状语。2、名词活用为状语(1)表方位、处所、时间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A、朝济而夕设版焉B、既东封郑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2)表动作、行为的根据方法或工具例: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B、间至军中C、辇来于秦D、失期,法皆斩(名词作状语。名词“间”充当动词“至”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名词“法”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斩”的依据,根据:依据法律,按照法律)(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A、吾得兄事之B、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4)表示比喻,这往往是形容某些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例: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注意:现代汉语的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依然保留有名词作状语的特征。例如:“瓜分”“蜂拥”“枪杀”“日新月异”“狼吞虎咽”“土崩瓦解”“星罗棋布”“东奔西跑”思考讨论:辨析古汉语中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古汉语中名词作动词时,它往往在句中充当谓语动词可以接宾语而活用为状语的名词往往充当谓语动词的修饰语,不能接宾语.思考练习:A、日夜望将军至B、族秦者秦也C、义不赂秦D、仓皇东出行(名词“义”充当省略主语“燕赵之君”的谓语,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3、名词的使动用法: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使(让)宾语怎么样(做什么)”,这就叫做“名词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怎样”、“让……怎样”。4、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这就叫做“名词意动用法”。用作意动的词可译为“以……为……”或“认为……怎么样……”或“把……当作……”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2、吾从而师之。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臣:使……为臣)(《韩信拜将》)(师:以……为老师)(《师说》)(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4、荣于身后5、汗牛充栋,富贵家之书(名词“荣”后省宾语“之”,作使动词:使……得到荣誉)(名词“汗”后带宾语“牛”,作使动词:使……流汗)5、名词的为动用法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为宾语做什么”,这就叫做“名词的为动用法”。例如:–(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序:为......作序。名:为......取名;字:为......取字。二、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人和事物。动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动词活用为名词,该动词一般翻译成“的字结构”的偏正词组。例如:(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孟子·梁惠王上》)(3)战不善。(《六国论》)(4)此亡秦之续耳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罢了.1、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至”,处在主语的位置,用作名词:到的人)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战:打仗的事情,仗。(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放在宾语前面,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即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可译为“使……怎样”、“让……怎样”。①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如:坐、站、走、来等,这叫不及物动词(也叫自动词)。不及物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带宾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往往可以带宾语用作使动动词。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可烧而走也可用火攻战术使(他们)败逃②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要有涉及的对象——宾语,不然,意思就不完整,如:“吃饭”、“保卫祖国”的“吃”、“保卫”,都叫及物动词。古汉语及物动词有时也可以用作使动词。它们带宾语,句子的宾语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倒成了动作的施行者,是主语使宾语发生这个动作行为,这就是及物动词使动动词。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鸿门宴》2、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使......跟从使······来朝拜3、动词的为动用法:例:A、祭祀必祝之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就是在祭祀跪拜的时候,要对祖先提出祝福,要祖先保佑自己(祝,祈祷。为……祈祷)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就发誓要治好它们(泣:为……哭泣)(哀:为……哀悼)★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即“主语为宾语怎样”。一般译作“为……怎么样”。1、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三、形容词的活用规律一: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时,活用为名词该形容词一般翻译成“的字结构”。•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将军披坚执锐。•3、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史记·淮阴侯列传》)。绿叶、红花。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短:人的短处(缺点)。长:人的长处(优点)•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坚固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贤能。形容词作名词规律二:在“之”(助词,的)、“其”(代词,他的、他们的)后充当中心词。•1.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2.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3.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4.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5、在文言句中,形容词后面带宾语,作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语中心语(也即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作谓语,活用为动词例如:(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3).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鸿门宴》)穷:走完。亲:亲近。远:疏远。善:与……交好。(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5)、衣食所安(养生)形容词“小”“弱”受否定副词“非”修饰,用作动词:缩小,削弱安:养生。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那么就用作动词了。形容词不仅用作一般动词,而且还能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即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一般译为“使······怎样”、“让······怎样”。(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必固其根本(形容词“利”、受否定副词“非”修饰,作使动词:“使……快”)(形容词“固”受副词“必”修饰,作使动词:使……稳固)(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龙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译文:集市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使它的价值昂贵,囤积起来当作珍贵的货物。]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用作意动的词可译为“以……为……”或“认为……怎么样……”或“把……当作……”、“觉得……怎么样”。(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例如:(1)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译文:老先生不把千里路当作遥远来到我国,大概也有使我国获得利益的办法吧!](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 词类活用(上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5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