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世界近代史之英国革命
第二章英国革命革命,指的是一种突然而剧烈的政治制度的转变,它表现为群众性的暴烈行动,是一种暴力。在欧洲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革命暴力一开始就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主革命什么是革命?革命:revolution原指天体旋转循环的运动。后来泛指武装起义,反对执政当局的反叛运动。特点:暴力性,与evolution(改良)相对变革性革命的基本目标:民族或国家层次——推翻一切不民主的国家政权,或争取民族的独立(推翻外来压迫)。地区或世界层次——由点及面逐步实现全世界的民主化“大宪章”(1215年)清教Puritanism“清教徒”(Puritan)源于拉丁文Purus,意为清洁。16一17世纪英国加尔文派的信徒,主张清除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因而被称为清教徒。清教主义遂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革命队伍的分化长老派(Presbyterian):纲领主要体现在1641年11月国会通过的《大抗议书》。要求保证工商自由,成立长老派教会组织,政府应向国会负责等等。其目标就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独立派(Independents)希望废除骑士领有制,为此必须打倒国王实行共和;平等派在第一次内战后出现,领袖是教士约翰·利尔本(JohnLilbuene,约1614-1657,引加尔文教义入英格兰者)。1646年发表《千万公民的抗议书》,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享有天赋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打倒国王,取消上议院等,废除公簿持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深得下层人民和军队士兵的拥护。掘土派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应当还地于民,恢复土地公有制度,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吃饭”的人民公社。这些思想集中表达在掘土派主要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典》一书中。詹姆斯一世——英国历史上唯一的留有著作的国王A.学者型君主B.穷奢极欲,任用白金汉公爵;C.初期寻求和解,后期迫害清教徒;颁布英文钦定版圣经D.与西班牙和解,后与西班牙交战,丧师辱国。——巧妙处理英伦三岛的关系,合并法规、安抚宗教,维持20年的稳定与和平,被称为“欧洲最聪明的傻瓜”议会查理一世——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判死刑的国王政治上:与议会的矛盾:财政上:专卖制度,船税,森林罚款宗教上:娶了信仰天主教的妻子玛利亚,强行统一苏格兰的宗教圆颅党Roundheads查理一世被士兵押往受刑查理一世被斩首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远征爱尔兰,两次大屠杀死50万人远征苏格兰,成功挫败查理二世的进攻;宗教信仰自由;每区指派一名少将,进行严格的禁欲统治;第一次英荷战争胜利,迫使荷兰承认《航海条例》,获得了敦刻尔克。联合法国打西班牙,占领西班牙领地牙买加;如何评价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A.个人野心家和极权主义者。——蒋梦引:《论克伦威尔》,《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B.坚强的反封建斗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新制度的探索者。——《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及其他——英国史研究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侧记》,《世界历史》1982年第6期。C.共和国成立之前应当肯定,可称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成立后,开始走向反动,如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远征爱尔兰。其所建立的共和政体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并非对于新制度的探索。(同上)D.新旧政治交替时期的一个矛盾性人物。对过去,他是要求改革的激进者,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他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查理二世和家人聚会查理二世对内:《不列达宣言》Breda,报复弑君者,《人身自由法》;形成两党宗教:恢复国教对外:依靠法国,出卖敦刻尔克1664-1667第二次英荷战争1670年签订《多佛密约》1672年《宽容法令》1672年发动第三次英荷战争“快乐国王”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天主教国王性格:固执顽固宗教:偏向天主教共治者玛丽二世威廉三世(WilliamIII,1650年—1702年)安妮女王AnneofGreatBritain安妮女王(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颠王国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1713年英国获得纽芬兰、直布罗陀、新斯科舍,获得向西班牙属地输送奴隶的特权。洛克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他的政治理念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其他的西方国家。《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支持。洛克和他的著作英国革命保守性的问题所谓“保守”,即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保守的、不彻底的革命。依据是:(1)片面取消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而非共和制度,在民主方面大打折扣;(3)以宗教为旗帜发动革命,未能诉诸理性。(4)只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未能广泛发动群众;如何看待“保守”问题?“历史主义”的标准:(1)评价资本主义革命不能以是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要以是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标准。(2)评价革命不能看对旧世界的破坏程度,而要看是否在历史进程中开辟了新世界;(3)评价资产阶级革命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不能以100多年后法国的水平要求英国。光荣革命的意义第一,“光荣革命”之“光荣”在于“不流血”,说明制度变迁也可采用非暴力的手段完成,打破了暴力=合理的简单逻辑,说明只要适合该国国情就不失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和平、渐进的改革方式成为了英国发展的特色。第二,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把最高权力从国王一人手里转至一批贵族的手中,把将近100年英国困扰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即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在议会。主权:对外指独立权力,对内指最高权力。英国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意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兼有民主制、寡头制和君主制的要素,议会内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权利制衡。局限:英国政治文化的特点是重自由而轻平等。什么是内阁制?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一般指下院)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的倒阁权——如果内阁得不到下院多数信任,内阁必须辞职;内阁的解散权——由内阁首相(或总理)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内阁制的形成枢密院内阁会议(外交委员会)威廉三世(1689-1702)、安妮女王(1702-1714)时期,开始了由内阁向国王负责向议会多数负责的转变;乔治一世财政大臣(沃尔波)——首相开创了内阁首相在失去下院多数支持时应当辞职的宪法先例,体现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参考文献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地位质疑》,夏诚,《武汉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2、《突变还是渐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模式之辨析》,沈汉,《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3、《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程汉大,《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4、《“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集团的若干特征》,阎照祥,《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5、《关于17世纪英国内战成因研究的学术回顾》,王晋新,《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6、顾学杰等编:《英国革命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7、王荣堂著《英国近代史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8、黄尊严主编:《世界近代史学术争鸣录》,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思考题清教;“长期国会”、“短期国会”、“普莱德清洗”、独立派、平等派、掘土派、《航海条例》、《不列达宣言》、“废黜危机”、《权利法案》、洛克;评价克伦威尔阐述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与局限。如何看待光荣革命?如何看待英国革命的“保守性”?
本文标题:世界近代史之英国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5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