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房树人――心理投射测试详解
第二章房树人绘图心理测验参考书籍:张同延,张涵诗。解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图心理测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李洪伟,吴迪著。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湖南人民出版社。吉沅洪。树木人格投射测试,重庆出版社。案例简介罪犯,刘某,24岁,4年前因抢劫敲诈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3年前入狱改造。在监狱期间情绪不稳定,经常争吵,曾将他人打至骨折。家中独子,家长宠爱。成年后经历挫折多,失恋史。对社会不满,心胸狭隘,脾气暴躁。3月份因肺结核住院,4月下旬回监狱治疗。5月1日在监狱的升旗仪式上突然大声喊叫。图A图B图C图D图E内容概述画房子测验画树测验画人测验统一的房树人测验概述第一部分1绘画投射技术目前关于儿童绘画投射技术的研究主要包含在儿童绘画治疗和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相关研究当中。20世纪40年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以通过绘画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这一时期,绘画被作为内部心理状态来表征。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一观点:绘画不但反映内部心理事实,而且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应运而生,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巴克的“房一树一人”(House一Tree一Person,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透射测验。HTP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的联想和无意识的联想。人多数对绘画投射测验结果的分析,都带有很强的精神分析色彩和精神分析的程式,往往具有简单化的倾向。古德伊纳夫根据自己的观察指出,儿童画不能用来诊断精神疾病,也不应该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因为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我们很难按照一个个独立的特征将其分割,使用绘画投射测验的心理医生,必须首先尊重儿童本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1.1绘画艺术疗法的定义Arttherapy或Artpsychotherapy或Drawingtherapy,艺术心理治疗,艺术治疗或艺术疗法。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lnericanArtTherapyAssociation,AATA,2007)绘画艺术治疗是一门已经确立的心理健康专业,它运用艺术创造性过程改变和提高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情感健康。它建立在一个信念之上,就是艺术表达的创造性过程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冲突问题,发展人际技能,管理行为,减少压力,提高自尊和自我意识,并达到洞察的目的。艺术治疗包括人类发展、视觉艺术(绘画、描绘、雕塑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和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模式在内的创造性过程。英国艺术治疗协会(BritishAssociationofArtTherapy,BAAT,2007)绘画艺术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以艺术媒介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被建议到艺术治疗师那儿的患者不需要事先具备艺术经验和技能,艺术治疗师最关注的也不是对患者所做的形象进行审美评价或诊断评估。从业者的全部目的是使患者在一个安全和有帮助的环境下通过运用艺术材料达到人格层面的改变和成长1.2绘画艺术疗法的发展1.2.1起源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从多个角度去运用绘画等艺术形式了,或是记载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或是表现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探索,或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是帮助自己战胜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在这漫长的时期里,人类对于绘画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的发挥还只是处于懵懂的阶段和水平上。应该说,人类具有天生的艺术创作的倾向,但是有意识的把艺术和治疗结合起来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绘画艺术疗法的诞生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融合了多学科的产物,是多个领域研究者协同劳动的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绘画的象征意义。包括Paul一MaxSimon、CesareLombroso、AmbroseTardieu等在内的一批精神病学家开始收集和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绘画作品,绘画也因此被认为是用于诊断的有效方式。之后,20世纪20、30年代,一些专业的诊断工具开发出来。包括罗夏墨渍测验(RorschachInkblotTest)、画人测验(Draw一A一Mantest)、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ApperceptionTest)等。这些诊断工具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同时期,一些教育者也开始认识到儿童自发绘画的价值。儿童的绘画作品渐渐受到重视,绘画活动也被视为反映和促进儿童成长的手段。在理论方面,弗洛伊德早年对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很多艺术家具有类似于神经症的症状,这一提法在当时受到许多的非难。尽管他认为艺术具有满足个人欲望的作用、艺术创作是对性本能的升华等的说法值得商榷,但就艺术有利于缓解神经症症状这一观点来看是很有价值的。荣格也曾暗示画家毕加索具有神经分裂的倾向,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尽管相关的著述不多,但是荣格在绘画方面的研究则有近20年之久。他认为意象可以反映个体的心理活动,艺术创作是个体潜意识的表达。通过象征物进行幻想是人们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艺术创作过程可以起到治疗作用,防止潜意识和意识的分裂。在实践操作方面,弗洛伊德在咨询和治疗中重视运用形象(image)进行精神分析。荣格则一直致力于对意象的研究,他鼓励病人用绘画的形式把意象和梦记录下来。荣格还创立了积极想象(activeimagination)的心理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心理治疗,又能帮助艺术家进行创作。1.2.2正式确立四位先驱功不可没。南伯格(MargaretNaumburg),这位美国精神病医生、被视为“艺术治疗之母”,她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rttherapy)这一概念,而在之前则经历了一段长期的积淀过程。1914年,在倡导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浪潮中,南伯格创办了沃尔登学校(waldenSchool),这所学校可谓是绘画艺术疗法诞生的沃土。深受精神分析思想熏陶的南伯格,也鼓励该校的所有教师都接受精神分析,并开始试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运用学生的绘画作品。她十分珍视儿童的自由艺术表现,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表达无意识,而且是沟通的工具。南伯格以自己在该校的体验和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绘画艺术疗法,并渐渐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这项新疗法的研究上。她在实践中确立了具体的治疗模式,即让患者先自由作画,然后对作品进行自由联想式的解析。20世纪50年代,南伯格开始大量发表相关作品,并在纽约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克莱曼(EdithKramer),同样以精神分析的理论为基础,美术教师、艺术家克莱曼开创了绘画艺术疗法的另一大阵营,即艺术作为治疗(artastherapy)。早在19世纪30年代参与专门为逃离纳粹统治的儿童开设的美术课程的时候,克莱曼就己经意识到绘画作为治疗的价值了。通过20世纪50年代在威尔特维克(Wiltwyck)男童寄宿学校的艺术治疗师的积累后,克莱曼提出了“艺术作为治疗”的模式。与南伯格不同,她关注艺术的内在治疗价值,强调艺术创作的升华和洞察的作用。优曼(ElinorUlman),优曼最大的贡献在于1961年创办的《美国艺术治疗期刊》(TheBulletinofArtTherapy)(1970年改为AmerieanJournalofArtTherapy),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本领域的权威期刊。她还最早和Dachinger合作收集了关于艺术治疗的论文并出版成书。优曼总结了南伯格和克莱曼的著作,对绘画艺术疗法的定义进行了规范,并明确区分了“艺术作为治疗”和“治疗中的艺术”两大治疗取向。此外,优曼还创立了诊断性绘画系统(DiagnosticDrawingseries),即“Ulman评估程序”。2001年,Ulman再一次做出突破,第一次研究直接从绘画作品中诊断精神病理学的能力的测验。汉娜·奎亚特科斯卡(HannaYaxaKwiatkowska),在绘画艺术疗法的创立过程中,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一位先驱。她最早把绘画艺术疗法正式引入研究中心,其研究重点放在艺术的评估作用和绘画艺术治疗在家庭中的应用上。1.2.3绘画艺术疗法的初步发展绘画艺术疗法自正式确立后,发展迅速,并沿着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化的轨道前进。从相关机构的设置方面来看1969年,“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正式成立,它不仅是美国第一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而且其成立是整个世界艺术治疗发展的里程碑,这是艺术治疗得到专业认可的开始。这一协会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举办年会和区域座谈会、协调全国的艺术治疗、开展相关的培训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先开设了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并授予相应的学位。自此,很多大学相继开设相关课程,现在主要由美国艺术治疗资格认证委员会(ATCB)专门进行资格审核及颁发证书。从从业范围和人员方面来看至1995年,加入AATA的会员已逾4000人,跨越16个国家;到1996年,注册艺术治疗师(RegisteredArtTherapist,ATR)已达2300名。目前,美国已经有百余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可谓蓬勃发展。绘画艺术治疗在其他国家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频繁。从理论发展方面来看绘画艺术疗法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特殊人群,如情绪障碍者、特殊儿童、残障者等。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心理疗法和理念的产生与推广,绘画艺术疗法也渐渐成为“一般人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成长的方法”。到70年代,HannaYaxaKwiatkowska将克莱曼团体治疗引入家庭治疗,使得艺术治疗和家庭治疗结合起来了。Rhyne(1973)将完形治疗的技巧融入到艺术治疗活动中,这样艺术疗法成为“改变个人的人格特征或生活方式这个作用的一种方法”。现在,绘画艺术疗法已经深入到很多心理咨询流派中,如行为主义、存在主义、认知疗法等。1.3绘画艺术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1.3.1绘画艺术疗法的理论基础第一,大脑偏侧化理论心理咨询向来是以言语为主要交流媒介的,但是言语疗法也有其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等方面常显得无能为力,而绘画艺术疗法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则具有突出的特色。左右脑分管不同的任务,左脑主要掌管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语言、理性思考等,右脑主要掌管知觉、空间、艺术、情绪等。当用语言去描述情绪的时候,在传递过程中会丢失很多的信息,我们经常说的“心中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描述出来”正是这个道理。而绘画过程本身就是形象的直接呈现,它能够越过语言而直接将感情表达出来。投射(Projection)投射,又称为外投等,即把自我不能接受的、不被社会道德认可的欲望、冲动、态度、观念等归咎于其他的人或事物。一般来讲,这些欲望、冲动等是超我所不能肯定的,故通过投射,责任推诱,可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对投射的恰当使用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冲突,有利于维护心理的平衡,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被治疗师所运用正是因为它能够投射出来访者的内心冲突、感受、想法等。有时一幅画所包含的信息远远超过几次言语面谈所获得的信息总量。而且绘画作品投射出来的内容可以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受时空的限定,有时甚至是对集体潜意识的反映。很多绘画测验工具正是运用投射的原理,颜色的选择、线条的走向、笔触的轻重、用墨的深浅……,这种种的元素都有深厚的含义,使作画者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潘天寿巨幅作品《鹰石山花之图》1065万元的落槌价(加含10%佣金,成交价为1171.5万元)也一举改写了潘天寿作品的最高价纪录。升华(sublimation)移置(displacement),又称为置换、转移、替代等,指当个体对某对象的欲望、情感等无法直接表达时,把这种欲望、情感等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改变驱力,使自己的欲望、情感等得到发泄,以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当移置后是以社会道德允许的方式发泄欲望、情感的时候就是升华。这是唯一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个体的自我发展健康完善、性本能部分的得到满足时才会使用这一机制。
本文标题:房树人――心理投射测试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6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