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赛课)
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是学生初步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的简要情况。了解吐蕃、回纥、南诏、靺鞨等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和唐朝的关系;了解科举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完善。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培养尊重少数民族和各民族人民相互尊重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难点:在唐朝中央政府与周边的民族友好相处的原因。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唐朝的民族政策”,解答以下问题:1、唐朝时期主要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2、唐朝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3、唐朝和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人物、事件)西突厥吐蕃东突厥南诏回纥靺鞨民族生活区域当代什么民族的前身少数民族与唐朝的交往吐蕃人回纥人南诏人靺鞨族突厥人青藏高原色楞格河流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东北地区天山南北藏族维吾尔族白族和彝族西迁融入中东及中亚民族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唐穆宗:“唐蕃会盟碑”唐玄宗封“怀仁可汗”唐玄宗封“渤海郡王”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2、体现了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想一想突厥吐蕃回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亲册封会盟经济文化交流你能说说为什么唐朝能实现“和同为一家”吗?南诏靺鞨唐太宗被尊称“天可汗”、唐玄宗时尺带朱丹说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得到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前提、威慑力)②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凝聚力和感召力)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吸引力)④交通发达,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隋唐之前的魏晋时期,我国是如何选拔官吏的?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科举制度的确立”,解答以下问题:(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统治时期诞生的?(2)科举考试中长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3)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怎样的发展?(4)科举制有什么历史意义?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完善发展阶段武则天二、科举制度的确立1、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人数开创殿试、武举制度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议一议:科举制的产生有哪些影响呢?回纥吐蕃靺鞨南诏与唐交往频繁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回纥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册封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藏族祖先维吾儿族祖先(彝族、白族祖先)唐穆宗时,唐蕃会盟突厥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满族祖先小结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诞生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扩大了国学的规模科举制度完善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改善了用人制度影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正式诞生)及时演练完成《畅优》P9-10选择题学习活动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不同点:项目隋唐科举考试当今学校考试科目设置偏重文科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考试内容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考试的根本目的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巩固统治。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本文标题: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赛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6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