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笔记
人体寄生虫学1人体寄生虫学笔记学习目标:1.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2.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3.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4.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该学科内容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结肠内阿米巴)。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白蚁与鞭毛虫)。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别(一)寄生虫生活史(life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入侵、移行定居及离开)。感染阶段(infectivestage)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二)寄生虫类型:专性兼性;体内体外;按照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转换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土源)和间接型(生物源)两类;机会致病寄生虫等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宿主类别:宿主(host)是指被寄生的受害的生物。终宿主(definitivehost)、中间宿主(1st、2ndintermediatehost)、保虫宿主(脊椎动物reservoirhost)和转续宿主(幼虫,非适宜transporthost)宿主及其类型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终宿主(definitive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储蓄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人体寄生虫学2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夺取营养物质致宿主营养损耗,抵抗力降低。(2)机械性损伤:造成组织损伤或破坏(移行、吸附、阻塞、压迫等损害)(3)毒性与免疫损伤:分泌物、排泄物及代谢产物引起组织损害或诱发超敏反应。1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依寄生虫致病力和宿主抵抗力强弱的不同,可表现为驱除或杀灭虫体、带虫状态或寄生虫病等不同的结局。2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可播散病原体,而宿主无临床表现,称之为带虫者。3急性、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机会致病)4幼虫移行症:人为非正常宿主、内脏(斯氏狸殖吸虫)与皮肤(犬钩虫)5异位寄生:常见部位以外发生的寄生现象(鉴别诊断)6多寄生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寄生虫病特点:(一)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先天抵抗作用: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淋巴系统和补体系统的防御作用(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1、消除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既可清除体内寄生虫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如皮肤利什曼病。2、非消除性免疫: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而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感染。带虫免疫-疟疾感染、伴随免疫-血吸虫感染如体内低密度原虫,一定保护性免疫力,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一定抵抗力,带虫免疫(premunition)。在某些蠕虫如血吸虫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对体内活的成虫无明显杀伤效应,但可杀伤再次侵袭的童虫,这种免疫状态称为伴随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三)免疫逃避: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力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原因主要涉及解剖位置隔离、表面抗原改变、抑制或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及结局:1.寄生虫侵入宿主可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杀伤或消灭感染的寄生虫。2.部分清除可抵抗部分再感染。3.大量繁殖,致病致死。一、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感染阶段的寄生虫病原侵入人体的途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经口感染--食物、水经皮肤感染--水、土壤经媒介昆虫感染--叮咬、吸血其它:接触、胎盘血、吸入、输血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2、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自然疫源性。三、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人体寄生虫学3医学蠕虫学蠕虫(helminth)是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身体的肌肉收缩作蠕形运动。蠕虫包括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所属的各种低等动物。不需要中间宿主的为直接型,土源性蠕虫。需要中间宿主的为间接型,生物源性蠕虫。吸虫第一节概论一、形态特点1.成虫(1)呈叶状或舌状,背腹扁平,仅血吸虫呈长圆柱状。体壁由体被和肌肉层构成。(2)吸虫无体腔(3)有口/腹吸盘(4)消化系统不完整(5)雌雄同体(除血吸虫),生殖系统发达2.虫卵为病原学诊断的主要依据。形状(有无卵盖)、大小、颜色、内容物二、生活史1.成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人是终宿主。2.虫卵必须入水。3.吸虫在发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及宿主转换现象,其有性世代(成虫期)多在脊椎动物或人体内进行;无性世代(幼虫期)则在淡水螺体内完成,人和脊椎动物分别为吸虫的终宿主和保虫宿主,淡水螺类、鱼、虾及溪蟹、蝲蛄等则为其中间宿主(第一、第二)。4.吸虫在发育过程中,其发育期因虫种而异,可包括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及成虫等。尾蚴或囊蚴为其感染期。第二节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形态成虫: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半透明,前窄后钝圆,呈葵花子状,雌雄同体。虫卵:黄褐色,上端较窄,后端钝圆,形似芝麻或灯泡状,为体积最小的蠕虫卵。有明显的卵盖,其周有肩峰,下端有一小逗点状突起,卵内含一毛蚴。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误食;中间宿主:豆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虾(麦穗鱼)-第二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人、猫、狗。表述: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豆、沼、涵螺),吞食后,在消化道内孵出毛蚴,并穿过肠壁向肝脏移行,经胞蚴、雷蚴的无性增殖阶段产生大量尾蚴,尾蚴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尾蚴在水中若遇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可侵入其体内发育为囊蚴。囊蚴椭圆形,内含一幼虫,终宿主因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受染。囊蚴在小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脱囊为童虫,继而从总胆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致病1.肝脏受损(次级胆管)人体寄生虫学4成虫的机械刺激、分泌物、代谢产物使胆管阻塞,胆汁淤积,致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重者引起(胆汁型)肝硬化。长期损伤可引起肝胆管上皮癌。2.临床表现:轻者:肝肿大;急性期(重度):过敏反应和消化症状(发热、胃痛、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肝区痛等)。慢性期: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消瘦等。晚期:肝硬化、腹水,甚至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而死亡。儿童:症状重,死亡率高。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肝硬化)和发育障碍(侏儒症)。诊断1.病原学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依据。涂片法:直接涂片法、定量透明法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粪检阴性时,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2.免疫学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流行1.分布:亚洲2.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3.流行因素:粪便污染水源一、二中间宿主同栖同一水体食生或不熟淡水鱼虾(最关键因素)防治防治原则:卫生+粪管+灭螺治疗:吡喹酮(首选)、阿苯哒唑第三节布氏姜片虫学习目标:1.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了解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2.掌握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掌握致病机理和临床分型,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及防治原则3.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生活史过程,掌握虫卵肉芽肿形成及其致病作用,了解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也叫肠吸虫,是寄生人体小肠中的一种大型吸虫,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寄生虫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又称亚洲大型吸虫。形态1.成虫:硕大,肉红色,长椭圆形,肥厚,背腹扁平,似姜片。长20-75mm,宽8-20mm。腹吸盘(漏斗状)大于口吸盘4-5倍,肠支呈波浪状,睾丸两个,高度分支,珊瑚状,卵巢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卵黄腺发达,分布于虫体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缘。2.虫卵:体积最大,长椭圆形,是寄生人体最大的蠕虫卵。淡黄色,卵壳薄而均匀,不明显的小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或数十个卵黄细胞。生活史1.中间宿主:扁卷螺:第一中间宿主菱角、荸荠、茭白:第二中间宿主人体寄生虫学52.终宿主:人、猪(保虫宿主)3.寄生部位:人或猪的小肠4.感染阶段及途径:囊蚴经口误食表述:成虫寄生在人或猪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入水,在适宜温度(26~32℃)下,经3~7周发育孵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扁卷螺淋巴间隙内,经l~2个月发育和无性繁殖,先后形成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尾蚴。成熟尾蚴自螺逸出,附着在水红菱、荸荠和茭白等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囊蚴。囊蚴随宿主生吃的水生植物经口感染,在小肠内消化液和胆汁的作用下,后尾蚴脱囊而出,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致病成虫以其发达的吸盘吸附于肠粘膜,致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充血、水肿以致形成局部溃疡和脓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症状:轻度感染者间或有轻度腹痛、腹泻。中度感染者常出现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重度感染者可出现精神萎靡、低热、消瘦、贫血、腹水,甚至发生衰竭、死亡儿童还可出现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甚至出现侏儒症。诊断病原学检查:检查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一般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对涂片检查阴性者,再用浓集法检查以提高检出率。流行及防治传染源: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猪)原因:1)粪便污染水体2)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预防:加强粪管+不食生+不用含活囊蚴的饲料喂猪+消灭扁卷螺治疗:吡喹酮(首选药物)第四节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是人体并殖吸虫病的重要病原体,在肺部形成囊肿为主要病变,主要症状有烂桃样血痰和咯血。形态成虫:外形椭圆,虫体肥厚,背侧稍隆起,腹面扁平,活体呈红褐色。口、腹吸盘大小相似,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及两弯曲的肠支。肠支以盲端终。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两睾丸分支如指状,并列于虫体后1/3处。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前端稍突,后
本文标题:★人体寄生虫学复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6167 .html